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集聚英才,激發創新活力

——內蒙古科技創新系列報道之一 

2021年10月12日08:26 | 來源:內蒙古科技
小字號

  金秋十月,果碩田豐。

  10月9日,自治區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舉行。這是一場科技的盛會,也是內蒙古自主創新成就的最高檢閱台。粉煤灰循環利用拓荒人孫俊民、首府地鐵總設計師韓佳彤、鋼軌焊接多項專利發明者郭晉龍等各領域專家人才以及1415位科創才俊共同為創新型內蒙古建設遞上一份厚重的答卷。

  科技創新關鍵在人才,對廣大英才的表彰與獎勵,是內蒙古高度重視科技事業發展,禮敬人才的一個縮影。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人才工作思路理念,通過一系列引才用才政策措施,成功培育引進了一大批高層次人才。他們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爬坡過坎、勇攀高峰,用創新的不竭動力為高質量發展注入磅礡力量。

  “從粉煤灰中提取鋁不僅是國家戰略,也是世界性難題,作為黨和國家培養多年的科技人員,這正是我們一直努力追尋和立志攻克的目標。”經過17年的持續科技攻關與產業化探索,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獲獎者孫俊民帶領團隊終於打通了高鋁煤炭資源循環利用的全產業創新鏈。

  “我們會自信地拍著胸脯,硬氣地說內蒙古的鋼軌焊縫質量有保証。”科學技術特別貢獻獎獲獎者郭晉龍從一線工人到“大國工匠”,40余年無數次從失敗中站起,最終成功研發“鋼軌焊縫雙頻正火設備及工藝”技術,成為中國鐵路、內蒙古技術工人登上國家科技領獎台的第一人。

  “科技創新工作必須以服務民生為出發點,必須對社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韓佳彤於2019年、2020年連續2年摘得自治區科技獎勵桂冠。首府快速路、地鐵等日新月異的城市規劃建設中,都有著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一個地區,勇於創新才是希望的熱土﹔敢於變革,才有光明的未來。而這一切的基礎,是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俯身一線的默默付出。

  在此次科技獎勵大會上,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成為內蒙古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他們不僅埋頭攻關基礎研究,還堅持走出實驗室,通過苦干、實干,把創新成果書寫在內蒙古廣袤的大地上。

  “每個人都是家鄉的守護者和建設者。”懷揣對草原生態深厚的情懷,內蒙古大學教授祁智帶領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年輕隊伍,積極投身到“草原健康體檢和提升工程”之中,他們對構成天然草原核心要素的土、草、畜礦質元素進行普查,為內蒙古草原生態治理提供了支撐和保障。

  作為植物專家,內蒙古農業大學教授李國婧多次拒絕外地高薪聘請,扎根北疆,致力於本土植物抗逆性研究,並將相關成果廣泛應用於種質資源選育,探索其產業化新途徑,實現了多項從0到1原創性突破。

  “選擇來到內蒙古,是因為這裡更需要我。”1978年出生的山東人黃平平,從中科院博士畢業后毅然來到內蒙古,面對森林、草原等生態監測的實際需求,拓荒雷達研究應用領域,將內蒙古作為科研報國的熱土。

  “內蒙古是養育我的地方,我有責任為家鄉人民做貢獻。”內蒙古肝膽胰疾病腹腔鏡技術操作青年領軍人才張俊晶,踐行錚錚誓言,用10年時間取得微創技術從薄弱到先進的亮眼成績。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內蒙古探索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最根本的支撐、最重要的抓手就是創新驅動。科技工作者們一代接著一代干、一棒接著一棒跑,不畏艱難、頑強拼搏,今天的內蒙古已成為他們施展才華、奮斗圓夢的一方科研熱土。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優秀品質,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潛心鑽研、嚴謹治學,創造更多科研成果。”科技工作者們信心滿滿。

  星辰大海,探索無止境。科技工作者們正懷著飽滿的熱情,勇當新時代的弄潮兒,為建設創新型內蒙古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白蓮)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