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讓我們過上小康生活!”

10月3日,記者來到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鎮巴彥霍德嘎查,放眼望去,平坦整潔的水泥路兩旁綠樹成蔭,一幢幢整齊劃一的磚瓦房靚麗耀眼,居住區一側400座觀光旅游採摘溫棚整齊排列,在秋日的艷陽下呈現出景色秀美、充滿活力的美麗鄉村畫卷。
“近年來,我們嘎查因地制宜打造了鄉村大棚果蔬採摘、育苗育種和花卉種植為一體的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現在嘎查成為備受游客青睞的宜居宜游鄉村,村民們走上了共同富裕路,嘎查不僅家家住上了新居,還過上了通自來水、通電話、通有線電視、通寬帶網絡的新生活。”在嘎查西北角的一座溫棚內,種植戶歐自原一邊給辣椒秧苗補水一邊樂呵呵地對記者說。
“前段時間,我種的幾棚蔬菜剛銷售完,現在又種上了辣椒苗。我有6個大棚,今年分別種著西紅柿、韭菜、辣椒等蔬菜,其中辣椒佔了一大半,因為它一年四季都能種植,帶來的收入也很可觀。大棚蔬菜是我們的致富法寶,自從我種了溫棚以后,收入是過去放牧收入的十多倍。”看著棚裡的小苗郁郁蔥蔥、長勢喜人,歐自原滿面笑容。
10多年前,歐自原一家還住在阿拉善左旗木仁高勒蘇木伊克田嘎查沿山的一間土房裡,靠養羊、賣羊維持生活。由於干旱等原因,草場嚴重退化,收入也一年不如一年,家庭開銷經常入不敷出。歐自原主動退牧還草,賣掉家裡的200余隻羊,搬遷到巴彥霍德嘎查開始種田。從小放牧的他說起牛羊駱駝頭頭是道,但對種地卻一籌莫展。
面對像歐自原這樣的不懂種植技術的搬遷戶,嘎查黨支部請來旗內專業技術人員一對一指導,好學的歐自原成為嘎查第一批放下牧鞭學種植的人,從一個門外漢變成了周圍人眼中的種田“大拿”。
2017年,歐自原得知政府免費向搬遷至嘎查的牧民提供溫棚設施,便第一個報了名。他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種植了一棚辣椒,第一年就收獲頗豐,純收入達5000多元。這讓歐自原對溫棚種植有了信心。
幾年時間,他又接連承包了6座大棚種植蔬菜,從剛開始的摸索種植、由技術員指導種植,到如今自己根據市場需求種植,蔬菜上市很受歡迎……一路走來,歐自原的收入翻了幾番,每年純收入可達10萬余元。“冬天產出的西紅柿、辣椒供不應求,今年我又嘗試種了韭菜,一上市就銷售一空。”歐自原感慨地說:“過去放牧一年隻有幾千元的收入,現在不用東奔西走,收入是過去的十幾倍。”如今,歐自原一家不僅將原來的50平方米住房擴建到了100余平方米,並在巴彥浩特鎮購買了樓房,還買了轎車,兩個孩子也分別考上了大學。“能過上今天的好日子,真得感謝黨的政策好!”
在巴彥霍德嘎查,生活發生巨大變化的不隻歐自原一家。嘎查現有居民476戶1325人,其中2/3是響應國家退牧還草政策從沙漠腹地搬出來的牧民。近年來,嘎查黨支部從村民的需求中找思路,以黨建為引領,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由傳統的大田農業向集約型、節水型、高效型大棚農業轉變,助推農牧民脫貧致富。
在政府的扶持下,巴彥霍德嘎查先后爭取資金1.02億元,建成佔地1184畝的400座高效日光蔬菜溫棚,還配套修建了80萬立方米、10萬立方米水庫2處。完善的設施為嘎查發展高效日光溫室種植奠定了基礎,不僅成為搬遷轉產農牧民就業致富的好渠道,也為嘎查老住戶開拓出一條致富新路。通過發展溫棚種植,巴彥霍德嘎查如今蔬菜年產量達5000多噸,實現年銷售收入上千萬元。
巴彥霍德嘎查在促進農牧民增收的同時,以宜居宜游宜業為目標,大力實施村容村貌改善工程,通過美化環境、興建基礎設施,建成鄉村亮麗住宅406套,實施道路硬化、改水改廁及綠化美化亮化等工程,為農牧民營造出一個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的生活環境。如今嘎查變美變整潔了,處處有風景,處處有亮點。嘎查先后被評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和自治區“北疆文明大道”試點單位,並榮獲全國民主法治村、全國文明村鎮等榮譽稱號。
“隨著溫棚種植、果蔬觀光採摘、花卉休閑觀光旅游農業等一個個產業蓬勃發展,我們嘎查已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嘎查,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強了,這些都是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實現的。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2周年,在這個舉國歡慶的日子裡,我衷心祝願祖國更加繁榮昌盛!”歐自原說。(記者 劉宏章 實習生 沈雅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