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遠離蒿草過敏,呼和浩特在行動

2021年07月12日09:18 | 來源:呼和浩特日報
小字號

7月8日是第17個世界過敏性疾病日,當日,呼和浩特市變態(過敏)反應“三級”防治體系正式啟動。

近年來,每年的7月到9月,是呼和浩特市地區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難關,“過敏一族”會噴嚏連連、眼淚汪汪,有的帶上“豬鼻子”,有的必須吃防過敏藥,工作、生活受到極大影響。

各種研究結果顯示,這些過敏現象主要由空氣中漂浮的花粉粒所造成,而菊科蒿屬植物花粉為主要季節性致敏因素,佔各類植物花粉粒致敏比例高達65%左右。

“每年7到9月是蒿草花粉飄散期,也是許多人的花粉致敏期,呼和浩特市及周邊地區自然生態環境和氣候比較符合這類蒿屬植物的生長,其中導致致敏反應相對強的品種有16種左右,最主要的有黃花蒿、大籽蒿、艾蒿、豬毛蒿、冷蒿、沙蒿等。”呼和浩特市園林科研所高級工程師王東紅介紹說。

廣大群眾的關切和近年來呼和浩特市過敏性疾病呈高發態勢現象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今年以來,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加快推進過敏性疾病的研究和防控,近期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干部帶頭,群眾響應,持續開展了聲勢浩大的“拔蒿草、防過敏”活動,對人居和工作環境周邊的蒿屬植物在幼苗期和開花前及時拔除,盡量減少蒿草數量,努力降低人居生活環境內蒿草花粉濃度,減輕個體過敏程度和過敏反應。

在此基礎上,為了提升首府變態(過敏)反應疾病預防、科研和救治能力,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看病就醫需求,呼和浩特市決定引進北京地區優質醫療資源,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牽頭在呼和浩特地區開展過敏性疾病花粉監測、植被調研、流行病學調查、醫生規范化培訓和患者健康教育等精准防控工作,在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成立變態(過敏)反應中心,在9個旗縣區二級綜合醫院分設變態(過敏)反應科,在呼和浩特市3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6個鄉鎮衛生院設立變態(過敏)反應門診,致力於構建“市、旗縣區、鄉鎮社區”三級防治體系,從根本上提升呼和浩特市乃至全區變態(過敏)反應疾病的預防、醫療、科研、教學能力水平,全力呵護過敏人群健康福祉。

“組建三級防治體系,著力解決呼和浩特市人民過敏性疾病,體現了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高度的為民情懷,北京世紀壇醫院將與呼和浩特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互幫互助,互學互鑒,攜手奮斗,共同進步,為發展壯大呼和浩特市的變態(過敏)反應防治體系建設事業,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作出不懈努力,讓呼和浩特市百姓真正受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常務副院長高偉說。

“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從全院抽調20多名醫護骨干,其中博士兩名、碩士8名,對標國家級變態反應中心,改造門診樓600平方米診療區域,后續還要從人才培養、教育科研、診斷技術等方面下功夫。相信有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有北京世紀壇醫院的鼎力相助,我們一定能夠把變態(過敏)反應中心打造成為國內高水平的診療中心,為建設健康內蒙古、健康呼和浩特貢獻力量。”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院長侯煜說。

在呼和浩特市變態(過敏)反應“三級”防治體系正式啟動當日,托克托縣醫院變態(過敏)反應科揭牌成立,成為呼和浩特市地區首家開診的診治過敏性鼻炎專科。

作為合作醫院首席專家和呼和浩特市聘請的高級顧問,連日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變態反應中心主任王學艷先后深入到玉泉區、回民區、賽罕區等地相關醫院巡查,認真指導學科建設以及醫務人員業務培訓等工作。“能夠牽頭在呼和浩特市地區深入開展過敏性疾病‘五位一體’防控工作,我感到非常榮幸,這是一項意義重大的工作,我們會不懈努力,攜手推動呼和浩特市地區變態反應事業發展,立足國內,走向世界,讓世界不斷聽到來自呼和浩特市的聲音。”王學艷充滿信心地說。(記者 馮燕平 李海珍)

(責編:孟佳澍、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