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人民日報看內蒙古

廷·巴特爾委員——

帶牧民過上好日子(代表委員履職故事)

本報記者  吳  勇  本報通訊員  巴依斯古楞
2020年05月08日09:31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天剛蒙蒙亮,廷·巴特爾就開始了忙碌。他要趕在來學習經驗的牧民之前,把自家的活兒干完。“都65歲的人了,還像年輕人一樣。”廷·巴特爾的妻子額爾登其其格說。

  廷·巴特爾現任全國政協委員。這些年來,他用勤勞的雙手,把自家嚴重退化的草場變成了綠洲。2019年,他還接待了1萬多人次組團或單個來他家取經的牧民。他當過黨的十八大代表、全國人大代表,是全國勞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在當地家喻戶曉。和他的名字一樣被人熟知的,是他在實踐中總結的減羊增牛的畜牧業養殖法。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的養牛大戶達胡巴雅爾,是廷·巴特爾的得意弟子之一。6年前,達胡巴雅爾決定把父親經營了一輩子得來的1000隻羊全部賣掉,改養60頭牛。老父親氣得好幾天睡不著覺,父子倆鬧了矛盾。

  對達胡巴雅爾而言,這是他學習廷·巴特爾的養殖經驗、精心測算后作出的決定。“牛出欄后,我家的收入非但沒受影響,草場也恢復得更好了。”達胡巴雅爾笑著說,“現在比過去輕鬆多了,這多虧了廷·巴特爾大叔的養殖法。”

  廷·巴特爾的養殖法,說的是1頭牛和5隻羊的經濟價值相當,但5隻羊有20隻蹄子,喜歡刨著草根吃,對草原破壞大。1頭牛隻有4條腿,隻吃草尖,不影響草的生長。顯然,同等收入下,養牛對草原的破壞程度遠低於羊,付出的辛勞也要少得多。如今,“減羊增牛”已成為錫林郭勒盟重要的發展戰略,不僅富了牧民,還綠了草原。達胡巴雅爾就是在這一理念下受益的新一代牧民。

  將這一理念加以推廣,讓草原生態好轉,牧民增收,是廷·巴特爾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最開心的事。去年的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上,廷·巴特爾在人民大會堂委員通道上,向全國人民講述了自己的想法。回到家后,他自加壓力,要給其他牧民樹個樣子。平日裡,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

  廷·巴特爾說:“隻要牧民們能有所收獲,我就滿足了!”正因如此,即使再忙,他也從未拒絕過前來學習經驗的牧民。同時,他還廣泛聽取其他牧民的意見,加上自己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准備自己的提案。他總覺得,設身處地聽聽牧民的聲音,把牧民的需求帶到全國兩會上,是更有意義的工作。為此,廷·巴特爾圍繞牧區道路、信息網絡、電網等基礎設施建設深入了解牧民意見。

  在廷·巴特爾看來,把草原保護好,再把牧區基礎設施建設好,讓牧民們過上新生活,享受電器、網絡帶來的便利,這就是理想的好日子。為了讓更多牧民盡快過上理想生活,廷·巴特爾進一步總結經驗:在生產經營中必須找到收入最高點、支出最低點、生態最好點和勞動強度最弱點。“我想,這對全國牧民都是適用的。今年我還將深入闡述這個想法,讓更多人了解。”他說。

  

  他是大伙貼心人(記者手記)

  近些年,沒少採訪廷·巴特爾。每次採訪對於記者來說,都是一堂生動的課。多年來,廷·巴特爾始終為牧區的發展、為牧民的富裕呼吁著﹔還用自己的行動和成果說服牧民,贏得他們的信任。說真話、講實話的他早已是家鄉牧民的主心骨,也是草原名副其實的代言人。

  奮斗的真諦、拼搏的歷程,廷·巴特爾用實踐影響著成千上萬正在努力的牧民。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08日 06 版)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