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茂旗:土地流转催生规模效应

初春时节,走进包头市达茂旗天创黄芪种植基地,操作间内工人紧张有序地将黄芪分拣、打捆,一派繁忙景象。
2015年,达茂旗农牧业局与石宝镇协调引进了龙头企业内蒙古中药材股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达茂旗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新建黄芪种植基地,流转周边农民土地5700亩,种植订单黄芪8000亩。此后的七八年里,石宝镇农民与黄芪这个中药材有了不解之缘。
为保证种植户的收入,达茂旗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利益联结生产经营模式,“保护价”收购让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
2022年,石宝镇腮吾素村委会二道边村民韩春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本村村民土地87亩,种植黄芪,企业全程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当年黄芪亩产1700斤,除去土地承包费、秧苗、肥料及部分人工费,韩春云获得可观的收益。
“我准备再承包几亩地,扩大种植面积,还要靠种植黄芪奔小康,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谈到今年的种植计划,韩春云充满干劲。
达茂旗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对黄芪进行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黄芪资源增值增效。黄芪产业的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还带动了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
“土地流转后我就在这里打工,一天能有100多块钱的务工收入,离家也不远,还能把家里照顾上,这钱挣得很舒心。”正在分拣黄芪苗木的石宝镇红井滩村民温虎虎笑着说道。
农村集体经济是稳固乡村治理的基石。依托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石宝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规模经营,农民通过流转土地可收入70万元;依托投资建设车间,集体经济也得以壮大,按照5%的比例计算,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9万元;车间长期雇佣工人35人,每人每月基本收入在4500元左右,务工农民年增收5万多元,农民摇身变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下一步,我们计划用土地入股分红的方式,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黄芪产业中来,把石宝镇的黄芪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农户增收致富。”达茂旗天创中药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月旺说。(记者 格日勒图 通讯员 石佳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激发青年志 引领青年行
- 近日,自治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巡讲团第二宣讲小分队走进集宁师范学院、赤峰学院、内蒙古民族大学、呼伦贝尔学院、满洲里俄语职业学院进行宣讲。 郭永兴、吴东风、范欣、乌日娜、贺斐、格日勒图、张文旭7位宣讲小分队成员,分别以《北京后花园里“风”“光”无限》《中国高铁跑出科技创新新速度》《“青”述二十大 做新时代好青年》《牢记嘱托 在基层绽放青春之花》《老贺的故事》《牢记嘱托 把模范自治区“金色招牌”擦得更亮》《守好“幸福不动产” 用活“绿色提款机”》为题作了精彩的宣讲报告。…
- 黑河入列水利部“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
- 为修复河流生态环境,水利部近日公布了《母亲河复苏行动河湖名单(2022—2025年)》,包括永定河等78条河流、白洋淀等10个湖泊,黑河在列。 据悉,母亲河复苏行动聚焦河道断流、湖泊萎缩干涸两大问题,水利部在组织全面排查断流河流、萎缩干涸湖泊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河湖生态环境修复的紧迫性和可行性,要求有关流域管理机构和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快母亲河复苏行动“一河(湖)一策”方案编制工作,强化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做好河流生态流量、湖泊生态水位、河道外取用水、关键断面过流状况、地下水位变化、河湖水质、水生态变化等情况的动态监测与评估,动态掌握母亲河治理修复情况。…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