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培优“绒耀”产业 “绒动”地域经济

为了加快推进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以培优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为目标,不断探索创新羊绒产业的组织运行模式、技术推广模式和饲养营销方式,初步建立形成了羊绒优质优价机制,构建“政府、企业、合作社、农牧民”联动的发展模式,加快形成多元投入、抱团取暖、互助协助的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创新组织运行模式。通过“政府驱动、企业拉动、合作社主动、农牧民“绒”动”的联动发展模式,政府强化政策引导和科技支撑,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区域布局;企业提供优质种公羊,指导种公羊标准化饲养管理;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改良、统一饲养管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产品销售”的方式进行运作。加快构建羊绒产业体系,推进羊绒产业提质增效,农牧民喜上眉梢。截至目前,上海庙镇羊绒产业合作社壮大为9家,涉及养殖户256户,合作社组织化运行水平显著提高。
创新技术推广模式。一是加大优质种公羊繁育力度。依托内蒙古亿维白绒山羊有限责任公司培育并提供绒纤维细度在14.5微米以下的超细绒种公羊。积极推广人工授精(鲜精、冻精)技术,加快优质种公羊扩繁。二是加大群选群育管理。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种公羊性能测定和基础母羊整群鉴定,直接淘汰绒细度在14.5微米以上的种公羊,逐年淘汰细度在15.3微米以上基础母羊,不断优化母羊整群质量和整齐度。三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研究和推广多胎绒山羊新品系培育、羔羊育肥出栏配套、分部位抓绒和羊绒分级打包等技术,重点推广光控增绒技术,实现原绒长度向超长绒型转变。
创新饲养营销方式。一是推广生态养羊模式。按照天然草原“划区轮牧”“草畜平衡”规定,合理利用舍饲设备进行饲养,适度结合冷季补饲,春季舍饲的饲养管理模式进行,草原生态效益显著提升。二是建设收储交易市场。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搭建高标准绒毛产品收购信息平台和交易平台,开展集中拍卖销售。三是创建公用品牌。充分利用驰名中外的阿尔巴斯绒山羊品种地理标志,进一步培育和打造品牌,逐步形成生产标准化、运作规范化、经营品牌化的优质优价羊绒市场。
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合作社约60%养殖户羊绒细度低于15.3微米,约40%的养殖户羊绒细度低于14.5微米,成为培育超细型绒山羊品种核心群。2022年全镇羊绒产量达65吨,总产值达2000万元以上,农牧民增收2.5万元。全面振兴羊绒产业,让农牧民再一次“动绒”,让经济再一次“绒动”续写鄂尔多斯市羊绒产业“绒耀”故事。(刘春霞)
来源:鄂前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