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草原文化

讴歌新时代 逐梦绽芳华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根植沃土创新发展纪实

2022年11月22日08:19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舞台剧《朱日和情》剧照。

国家艺术基金扶持的舞台剧《朱日和情》剧照。

  乌兰牧骑小分队走进牧民家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服务活动。

  乌兰牧骑小分队走进牧民家开展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演出服务活动。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专题晚会。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专题晚会。

为时代起舞 为人民放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主题汇报晚会。

为时代起舞 为人民放歌——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主题汇报晚会。

乌兰牧骑小分队走进养老院开展慰问演出。

乌兰牧骑小分队走进养老院开展慰问演出。

天为幕布,地为舞台。

天为幕布,地为舞台。

  这是一台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的精神之舞;这是一支根植沃土,守正创新的队伍。这就是诞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的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就是这支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在2017年11月21日,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温暖回信。每一句嘱托都坚定着这支队伍的文化自信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

  65年前的一首开篇之作《乌兰牧骑之歌》一直传唱至今,它的作者是第一支乌兰牧骑的第一任队长乌力吉陶克套。每次走进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展厅,都能够听到这优美的旋律。“我们扎根草原,以文艺启蒙草原儿女;我们一心一意,努力使牧区焕然一新;我们是文艺轻骑兵,我们是人民的乌兰牧骑……”朴实的歌词诉说着乌兰牧骑的情怀。

  65年后的今天,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依然坚守着为民服务的情怀,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一路走来 初心未变

  “玛奈”(蒙古语,意为我们的)乌兰牧骑。这是广大农牧民群众给予乌兰牧骑最亲切的称呼。在每一台大型晚会上,乌兰牧骑的老、中、青三代队员们都会携手表演歌舞《玛奈乌兰牧骑》,抒发内心的情感,感恩给予甘露的人民,祝福祖国美好的明天。

  回望1957年,响应国家的号召,弥补那个时代文化生活方式单一贫瘠的短板,乌兰牧骑应运而生。“乌兰”一词译为“红色”,象征着光明与革命;“牧骑”是“嫩芽”的意思,引申为文化工作队,自此“红色文化工作队”成为乌兰牧骑极其光荣和艰巨的任务。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演出场景是乌兰牧骑65年来始终不变的画面,而发生改变的是一代代乌兰牧骑队员的新老更替,是新时代乌兰牧骑增加的工作职能。

  “我们乌兰牧骑从建队时队员9人已经发展到51人,乌兰牧骑从最初的演出、服务、宣传、辅导4项职能,现在也已经增加到8项,增加的内容包括创作、创新、传承和对外文化交流等,虽然肩上的责任沉甸甸,但更给予我们激励,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现任队长扎那说。

  “还记得那个时候,我们与老额吉一起一针一线地绣队旗,还记得每一次下乡演出和牧民群众在一起的开心和快乐……”乌兰牧骑建队队员荷花老人回忆着。

  “每一次下乡演出都非常亲切,农牧民最喜欢看的节目有舞蹈、好来宝、呼麦等,他们期待的眼神、热烈的鼓掌总会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们有义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陈出新,创作出更多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现役队员王蕾谈到这些年来演出的一些感受。

  乌兰牧骑与牧民群众之间的感情真挚永久,这片苍穹草原深处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乌兰牧骑的足迹,牧场、田间不时回荡起乌兰牧骑的歌声,这也在党和基层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一面旗帜 迎歌飞扬

  心相通,鱼水情更浓。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扬起这面红色文艺旗帜,把农牧民群众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作为文艺创作的源头,把为群众演出、服务等各项职能的完成作为第一要务和百川归宿,用精美的精神食粮回报农牧民群众。

  乌兰牧骑发挥队伍短小精干、队员一专多能、节目小型多样、装备轻便灵活的特点,强化反映新时代、传播新思想、讴歌新人物、倡导新风尚的社会效益,有效促进社会进步,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乌兰牧骑还统筹制定为基层演出的“文艺服务”清单,根据农牧民、城镇居民、学生、部队指战员、厂矿工地工人等演出对象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精准确定节目、内容、形式和队员构成,提供更为精细的文艺演出服务。尤其是到偏远嘎查村、边防哨所、工地现场开展“流动剧场”式演出,真正做一支能够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红色文艺轻骑兵。

  “勤劳的牧民建设着祖国的边疆,在那万马奔腾的草原上,丰收的歌声响彻四方……”一首《牧民歌唱共产党》迎来了观众们阵阵掌声。这是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走进基层经常唱的一首歌。2022年11月,乌兰牧骑7个小分队再次奔赴全旗7个苏木镇,以“乌兰牧骑+文艺+宣讲”的形式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欢乐与文明送到基层群众中去。几十年来,乌兰牧骑创作文艺作品3300余部,有300余部文艺作品获得中央、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等各级奖项。尤其是近5年,乌兰牧骑持续强化文艺作品创作创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喜迎党的二十大、庆祝建党百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史学习教育、乡村振兴、抗击疫情等主题内容,先后编创了《总书记的回信》《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兵民携手谋幸福》《这一天》《共创美好家园》等多部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其表现形式包括歌曲、舞蹈、器乐、呼麦、晚会等,并通过云上线下一同展演,学、创、演齐头并进的形式让更多的人们欣赏到。歌舞《一支轻骑兵从这里出发》入选全国优秀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歌曲《珍贵的信》入选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声乐作品展演,反映祖国北疆军民团结一心、携手共建家园的舞台剧《朱日和情》成功申请到国家艺术基金扶持和内蒙古自治区第七批舞台剧资金扶持。

  一面旗帜,迎歌飞扬。近5年来,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先后累计演出600余场,其中走进基层演出550场,走出区外演出50余场。乌兰牧骑先后完成了2017年度《三农人物》颁奖典礼、2018年全国政协茶话会、2019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手挽手——精准扶贫央企在行动”演出活动、2020年《星光梦想秀》特别节目录制、2021年在全国12个省市区开展的“向党献礼 向人民汇报”乌兰牧骑巡回演出、2022年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重温延安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文艺交流演出等活动,其中不乏走出国门的演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至国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份力量 自信自强

  乌兰牧骑已经从“红色的嫩芽”成长为“全国文艺战线的一面旗帜”,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党的二十大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使这面旗帜高高飘扬在祖国的正北方。

  肩负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和担当,乌兰牧骑全面强化新时代政治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建成党的创新理论“宣讲队”和“宣传队”,完善边演边讲、演讲互动的宣传宣讲服务模式。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的“示范队”,带头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将嘎查村、社区、文化特色牧户、文化站、校园作为辅导阵地,在全旗63个嘎查村启动“探索新时期群众文化创新发展”乌兰牧骑辅导员进基层行动,实现从为基层“送文化”到“种文化”的延伸。深入推进“乌兰牧骑+”流动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体系,以“1+12+N”的志愿服务模式,培育了乌兰牧骑+理论政策、乡村振兴、民族团结等综合惠民的文明实践项目。近5年,“乌兰牧骑+”志愿服务队先后开展各类志愿服务3000余场次,惠及群众6万余人。

  “人民需要艺术,艺术需要人民”。乌兰牧骑全面实施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形成“旗—苏木镇—嘎查村—文化特色牧户”和“乌兰牧骑+业余乌兰牧骑+小小乌兰牧骑”纵横细密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成乌兰牧骑排练厅,打造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掌上全景展厅,完善工作形式,延伸服务手段,让乌兰牧骑的发展更好地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乌兰牧骑发展的印记中,成为鼓舞和激励基层群众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乌兰牧骑的每一次实际行动都践行着红色文艺轻骑兵的本色,在促进文化繁荣、推进文化振兴、铸牢民族团结、稳固边疆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近5年,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先后被授予全国“最美奋斗者”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了重要部署。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正在积极回应着国家和民族、时代和人民的召唤,植根于深厚的红色文化血脉和丰富的文艺实践,使之无愧于全国第一支乌兰牧骑这份荣誉!(张艳敏)

  (图片由苏尼特右旗融媒体中心 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提供)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