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关注民生

田野里的“科技范儿”

2022年09月04日07:48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数字种地”,在土左旗火热实践。

  9月2日,土左旗智慧农田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小草数字公司产品技术负责人杨柳,轻点鼠标,任意选择一块高标准农田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的节水、节肥、人效、电耗、增产增收等对比情况一目了然。

  同时,大屏幕还显示,距指挥中心2公里外的一块高标准农田里,玉米地正处在灌浆阶段,适宜温度22-24摄氏度。

  杨柳介绍说:“如果30-40cm根系深度的土壤含水率低20%,就需要灌水,通过小草智控能精确测算,并联动附近的灌溉水井和电磁阀启动,对农田实施降温和补水。”

  这个数字平台是全区首个高标准农田智控、智管、节效一体化综合管理平台,为土左旗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耕种、养护、监管、丰收提供数字化支撑。保障着土左旗112.92万亩高标准农田的高产稳产:人效提升40%、粮食产量平均提高25%、农民种地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元。

  当日,呼和浩特市优质高效增粮、看禾选种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班在土左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举办。

  来自全市各旗县区的农业大户们在这里感受到蓬勃的科技力量:280亩玉米试验田里,通过对91种玉米的跟踪观察,得出综合评价,选出了品质优、产量高、抗逆性强、适合地方种植的品种。

  玉泉区前毛道村村民任云飞一边跟其他农业大户交流,一边啧啧称赞:“真是大开眼界!”

  任云飞表示,一定要将高标准农田作物管护措施、优势品种、先进技术带回村里。

  此时,20公里外的塔布赛乡,高标准农田里一派繁忙景象,几位村民正在一栋日光温室里种植西红柿。

  望着眼前一栋栋可移动式保温膜结构日光温室,谁能想到这里曾是一片盐碱荒滩。

  “10年前,这里耕地盐碱化严重,我家4亩地一年也就收入2000元。”在内蒙古优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打工的南云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13年起,我把4亩地以每亩每年708元的价格,流转给公司,自己又给公司打工,一个月收入4500元。我家还经营着5个大棚,一年下来至少收入15万元。”

  南云飞说,乘着乡村振兴和土左旗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村里富起来的可不止他一人。

  过去,塔布赛村、账房村、旗下营村、铁旦板村由于农业生产灌排设施不完善,加上区域气候干旱少雨、蒸发强,中、重度盐碱地总面积40万亩,地里很难出苗。

  非凡变化始于盐碱地改良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2020年,旗政府在这片区域实施了2万亩盐碱地改良示范项目和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土左旗动物疫病防控中心主任马宏伟,对这里的点滴变化一一记在心里。

  “盐碱地改良,其实就是给土地洗澡,把盐碱度洗掉。地上浇水,地下灌溉,水渗透到地下1.5米的深度,通过土层中间的隔层,把盐碱彻底隔离到地下。”马宏伟通俗易懂地介绍了盐碱地改良的技术原理。

  “作为呼和浩特市的‘菜篮子’‘饭碗子’,2021年,土左旗粮食产量达67万吨,荣获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的称号。今年,土左旗粮食总播面积继续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土左旗农牧局局长石文宏介绍。

  如今,土左旗凭借科技力量,让盐碱地变良田,土地流转生“金”,释放剩余劳动力,百姓过上了好日子;凭借科技力量,实现了高标准农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种植,粮食安全重任越扛越稳。(记者 及庆玲)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