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科技实力再跃升 奏响创新驱动发展最强音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和“强首府”工程,在推进科技创新政策扎实落地、技术攻关、抓好项目、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持续发力,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科创政策支撑给力。聚焦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围绕打造技术创新中心强支点等重点工作任务,全市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为首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在顶层设计方面,首府高台起势,努力实现开局破题。《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构建区域创新中心的实施意见》《呼和浩特市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实施方案》《呼和浩特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呼和浩特市吸引人才政策10条科技创新领域配套实施细则(试行)》等政策相继出台,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一揽子惠企政策快速兑现。今年上半年,市科技局为11类、194项符合条件的创新主体兑现财政奖励资金2676万元,打通了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更有动力,为呼和浩特市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支撑产业兴。2022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积极争取上级科技项目共计517项,资金26913.56万元,有5家企业揭榜挂帅6项自治区种业创新示范工程项目。市本级层面,今年呼和浩特市实施市级科技项目73项,项目资金共5650万元。“蒙芯”产业转化应用推介会、“布鲁氏菌病防控技术高峰论坛”近日相继在呼和浩特市召开,金宇、金达威、金河生物等一批国内知名现代医药企业在呼和浩特集聚,在生物与医药领域,上半年共实施重点项目44项,项目总投资额162.85亿元;已签约生物医药产业项目8项,自治区动物疫苗技术创新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建当中;在新能源领域,以研发生产锂电池隔膜材料为业的内蒙古中锂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研发生产新能源电池正级为业的内蒙古圣钒科技有限公司等新能源企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产业链条。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领域,大数据和云计算、生命科学、新材料及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在和林格尔新区落地,填补了自治区产业发展空白。
科创资源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504个,包括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7个、重点实验室102个、企业技术开发中心239个、自治区新型科技研究开发机构14个、自治区院士专家工作站12个;拥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载体213个,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科技园区35个、国际合作基地6个、特色产业化基地7个、自治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6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3个、众创空间43个、星创天地48个、可持续发展实验区2个、科技特派员工作站51个。数字的背后,彰显了首府的创新气质。
近年来,首府聚焦产业优势和特点,积极搭建引才聚才的科技合作平台,努力打造“产业+科技+人才”深度融合的首府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呼和浩特市科技型企业已引进高层次人才78人,其中柔性引进74人,刚性引进4人;其中院士引进2人,博士引进65人,赋予了企业强劲的发展动力。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总部入驻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北京大学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呼和浩特研究基地揭牌,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健康数字分中心揭牌,一个个科研“国家队”落户首府,为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注入了强大的骨干力量。一个又一个科技成果加速落地,一项又一项技术的攻关突破,彰显着首府科技实力的跃升。(武子暄)
来源: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传递时代强音 激发奋进力量
- 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和价值理念”到“一份交给世界的绿色答卷”,从“以自信之名铸平视之底气”到“青春的模样 奋斗的身影”……8月21日晚,内蒙古广播电视台1400平方米演播大厅内灯光璀璨、掌声如潮,在“理响新征程”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理论宣讲大赛决赛现场,选手们一句句铿锵有力的理论宣言,一段段掷地有声的话语金句,赢得广泛好评和阵阵掌声。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激励全区干部群众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担当作为、踔厉奋发,今年4月,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指导、自治区党委讲师团主办,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实践杂志社、“学习强国”内蒙古学习平台承办的“理响新征程”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理论宣讲大赛正式启动。…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