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生态环境

察汗淖尔流域内蒙古境内地下平均水位上升,水域面积最大值同比增长27%——

察汗淖尔归来

2022年05月19日08:0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水浇地全部退减为旱地,机电井全部封停;流域内新增纯生活用水和食品医药企业项目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制度,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一律不准取用地下水。

  2021年第三季度,察汗淖尔湖流域内蒙古境内地下水平均水位比2020年同期上升0.69米,2021年6月起,湿地公园内出现水域并持续扩大,水域面积最大达到14.9平方公里……

  位于察汗淖尔流域“C位”的察汗淖尔湖,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坐落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十八顷镇、小海子镇与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交界处。

  初夏,乌兰察布草原上青草还没有完全返青。蓝天白云下,察汗淖尔湖水流淌在夹杂着黄与绿的草丛里,实际上,这是一片湿地。与白色的风电设施相映成趣的是一群飞来飞去的黑色水鸟。

  “2020年以前,这里的景象令人担忧:湖面萎缩,湿地几乎消失,生态遭到破坏。经过一年多的修复治理,如今重新焕发生机。”商都县水利局办公室副主任袁昇说。

  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超采等原因,察汗淖尔流域生态恶化,威胁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

  面对这一问题,内蒙古坚决扛起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主体责任,建立了蒙冀两省区察汗淖尔湿地保护和修复专项协作机制,积极推进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建设,同时对流域内高耗水企业实行限批政策,严禁扩建项目增加取用地下水。

  2020年以来,商都县积极推进察汗淖尔湿地保护和修复行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恢复地下水位,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节水抗旱作物,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察汗淖尔湖生态系统逐渐被修复。

  农业用水曾是察汗淖尔湖地下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为减少湖水和地下水抽采量,商都县积极探索实践“生态修复+产业调整”模式,引导合作社和农户扩大燕麦、杂粮等低耗水和耐旱作物种植比例,压减蔬菜、甜菜、马铃薯等高耗水作物种植面积。

  在商都县,小海子镇、大黑沙土镇、十八顷镇、七台镇是察汗淖尔保护和治理重点乡镇,水浇地相对较多,农户普遍种植蔬菜、糖菜、马铃薯等耗水量大的经济类作物,地下水开采较大。为保护水资源,降低地下水开采量,早在2019年商都县就开始实施水改旱等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特别是2020年,按照“稳妥推进、兼顾脱贫”的工作思路,下大力气实施水改旱工作。

  夏长青是十八顷镇丰韩村的种植大户,承包了310亩水浇地,全部种植玉米。2021年,在政府补贴下,他不再种植高耗水的全株玉米,改种耐旱作物黍子。“我们这里机电井全部封停,采用‘雨水+滴灌’的方式灌溉,每亩地能节水200多立方米。”他说。起初还担心会影响收入的夏长青在2021年末算了一笔账:“2016年到2020年,我种玉米的年平均纯收入是12.79万元,水改旱当年我的年平均纯收入是12.35万元,没有相差多少。但是意义大不一样,种植结构改变可以节约地下水。”

  与夏长青不同,李富是小海子镇刘家村的普通农户,自家种27亩地。往年种的是甜菜甘蓝和萝卜,年平均纯收入1.6万元。2021年水改旱种的是黍子莜麦玉米,年平均纯收入2万多元。“不用地下水浇灌反而还多了收入,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放下了担忧的李富说。

  按照《乌兰察布市察汗淖尔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实施方案》部署,乌兰察布市2021年—2022年两年要实施水改旱面积24万亩,目前已完成22.73万亩。为进一步保护察汗淖尔湖周边湿地,商都县还投入1100万元,完成核心区湖内滩涂围封5.3万延长米,围封面积64.31平方公里,并在察汗淖尔湿地公园周边村选聘巡护员,加强对湿地公园的保护。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爱护大自然,大自然必将回馈人们更多。如今,察汗淖尔流域内蒙古境内地下水平均水位上升,湿地公园内出现水域并持续扩大,水域面积最大值同比增长27%,各类植物长势旺盛,动物种类数量明显增加。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察汗淖尔也在绚烂的光线中敞开了温暖的胸怀。察汗淖尔归来了!(记者 张慧玲)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