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鄂托克前旗

鄂托克前旗敖勒召其镇:奏响“乡村振兴曲”唱好“村美民富歌”

2022年05月12日10:44 |
小字号

成片的果蔬苗茁壮成长、一条条滴管带不知疲倦的滋润幼苗、田地里忙着补苗播秧的人们挥洒着汗却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处处彰显着夏日“收获之镇”的生机与活力。

鄂托克前旗委、政府“四区”建设规划,链接着美好,凝聚着发展的曙光。勤劳的敖勒召其镇人民也正在以全新的姿态汇聚起磅礴力量,描绘出富民兴镇的乡村振兴新蓝图。

新型产业特色化,农牧民腰包“鼓”起来

在内蒙古恒鑫综合物流中心日光温室大棚内吊瓜长势喜人。手指粗的藤蔓在茎丝的缠绕下盘着拉绳儿,铆足劲往上爬,肥厚碧绿的花叶下,开着稚嫩鲜黄的小花,挂着一个个硕大饱满的果实。大棚采用无土栽培、立体高架基质、恒压水肥一体化、智能补光增温等技术,生产出高产量、高颜值、绿色安全的瓜果蔬菜。

无土栽培的吊瓜长势喜人

无土栽培优点是能有效隔绝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危害,减少农药使用量,生产健康安全产品,还可以连续在同一土地上多年种植同一种作物。相比传统农业的好处有4大特点:节水、省力、省肥、高产。与大田作物种植相比,无土栽培可以节约水70%-80%、节约人工50%、肥料利用率高达90%以上、产量提高3到5倍。

今年,敖勒召其镇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让绿色优质环境“变现”,在充分考虑水资源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统筹全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空间等要素,加快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培育本土品牌,全力构筑“三区两园一带”产业发展格局,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农技人员管护无土栽培的西红柿

以高效节水农业立梁架柱,构建起结构优、产业强、机制活的高质量现代农业产业新体系,让高效节水种植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新型产业,敖勒召其镇已经找到乡村振兴这幅蓝图的“点睛之笔”。

环境整治常态化,乡村颜值“靓”起来

走进敖勒召其镇农村牧区,农家庭院花香袭人,室内干净整洁温馨舒适,村庄治理和谐有序……映入眼帘的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一派温馨靓丽的田园美景。

党员、志愿者在背街小巷清理环境卫生

今年来,敖勒召其镇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工程来抓,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促进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发展。

为了保证人居环境整治的长效性,敖勒召其镇按照“户清理、村收集、镇转运、旗处理”四位一体保洁机制,通过发动宣传、保障工作经费、明确整治标准,明确镇、嘎查村、户三级责任主体,确保整治一片,提升一片,长效管理一片,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牧区“脏、乱、差”问题。

改善人居环境,最重要的是群众观念的改变和幸福指数的提升。在人居环境整治中,敖勒召其镇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一方面,各嘎查村利用敖勒召其镇发布、“村村响”广播、微信群等宣传阵地和平台,广泛宣传动员,及时推送整治动态、工作亮点,同时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促使人居环境整治有“规”可依,有“标”可循。另一方面,各嘎查村将人居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纳入新时代文明实站宣讲计划和志愿服务活动计划,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各类典型评选活动,建立村自查和群众参与监督的监督体系,动态更新“红黑榜”信息,进行积分管理,积分作为“积分超市”兑换依据,引导农牧户共同维护良好的生活环境。

“最美庭院”示范户

基层治理精细化,执政基石“牢”起来

排查近期外地来敖镇人员,检查网格内垃圾是否日产日清、人员密集场所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在巴音社区,总会看到一个身穿“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居民小区的角角落落,他就是社区网格员庞奋强。坚持网格巡查,掌握网格信息,是他每天必做的“功课”。除了这些,庞奋强还兼职社区信息员、调解员、宣传员,偶尔还充当居民的“代办助手”。

在敖勒召其镇,像庞奋强这样的网格员有171名,他们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田间户头,采集信息、排查隐患、调处矛盾、收集民意,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上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

基层一线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沿阵地。敖勒召其镇靶向聚焦基层治理这一命题,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通过细化网格、优化服务、强化管理做精基层治理工作,以“绣花功”织密“服务网”、织靓“治理锦”。

按照全覆盖、无缝隙的原则,敖勒召其镇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模式,全镇共划分网格117个,全面推行“支部建在网格上”,实行嘎查村(社区)总网格长、党支部书记“一肩挑,努力构建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逐步实现了基层治理“由管到议”、法治意识“由淡到浓”、文明乡风“逐步向好”的转变。

整齐的房屋鳞次栉比,文化广场欢声笑语,处处呈现出一派乡风文明的盛景,乡村破茧成蝶,变得越来越美丽!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美好愿景,在敖勒召其镇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李鹏飞)

(责编:苗阳、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