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构筑祖国北疆万里绿色长城

呼伦湖畔“呼伦蓝”

2022年05月10日10:35 |
小字号

五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春风送暖,万物复苏。素有“草原之肾”之称的呼伦湖此刻冰雪消融,在春日里充满了勃勃生机。

一抹亮眼的“橙红”队伍在湖畔巡护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每年的春秋两季,是森林草原火灾发生的高风险期,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都会派驻力量靠前驻防,应对自然灾害对这里生态环境的侵蚀。

4月30日,劳动节假期第一天。一大早,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直属大队十九中队消防员夏岩平所在的分队,在指导员王艳平的带领下开始了每天例行的携装巡护,不远处的中蒙界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今年68岁的孙福松老人一家是新巴尔虎右旗一户普通居民,每年的这个时候,老人都会在自家院里晾晒大量的干豆角、萝卜干,最近又自费买了大量的蔬菜在家里地窖储存了起来,老人的这个举动坚持了8年之久。

“春天到这里的消防员们任务重,有时候在外面成天执勤,我怕孩子们吃饭不香,给他们腌点自家的小咸菜,让他们多吃两碗饭。”2014年的秋天,老人独自在家里做饭时用火不慎,引发厨房着火,一时间浓烟滚滚,老人手足无措。执勤归队途中的排长王艳平带着车队返回驻防点的时候,发现了这里的情况。

“2号装备车迅速跟紧,跟我来!”随着呼啸的车队驶入孙福松老人家门口,消防员们迅速下车,第一时间将火势控制,将老人安全救了出来。看着脸上、衣服上被灰烬弄脏的小伙子们,老人心里记住了这群热血的小伙子。

今年,已经是中队指导员的王艳平带着几名消防员,像往年一样来看望孙大爷。拉着年轻消防员的手,老大爷热泪盈眶:“你们都是队伍的好青年,在外面打火一定注意安全啊!”

呼伦贝尔市森林消防支队派驻力量在防火期靠前驻防,驻防期间,累计扑救森林草原火灾80余起,抗洪救灾12起,与当地居民建立了深厚感情,有效减轻了自然灾害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

和当地牧民对呼伦湖的敬畏一样,每年到这里驻防,森林消防员们都会主动作为,开展植树护绿、治沙防沙等活动,认真履行生态环境建设者和保护者的双重使命,一手抓防火灭火,一手抓治沙造林,驻防期间累计植树造林3万株,治沙8000余亩,用实际行动为保护良好生态环境贡献青春力量。

芦苇荡漾,鸿雁飞翔。数据显示,2013年至今,呼伦湖自然保护区内记录到的鸟类种类及个体数量均呈连年增加态势:鸟类由333种增加至345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和Ⅱ级保护动物鹰鸮、凤头蜂鹰;呼伦湖水系鱼类种数由32种增加至39种;哺乳动物种类由35种增加至38种。

呼伦湖周边逐年向好的生态环境让前来这里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同志您好,防火期内我们要进行防火检查,请您将火种交由我们暂存。”在湖畔景区管理处,森林消防员规范的动作、礼貌的执勤用语,让进入这里游玩的游客眼前一亮。执勤队员通过发放防火宣传单、暂存游客火种、实地携装巡护等方式,开展防火执勤,有效降低人为用火造成的火灾隐患,营造良好、安全的外部环境。

驻守在祖国北疆的森林消防员正用火热的青春热情,在春回大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绽放最美的花开。

青春因奋斗而出彩,青春因坚守而有为。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代代坚守在这里的新时代森林消防员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负起担当使命,坚守人民立场,用不断焕发的青春活力,凝聚起构筑万里绿色长城的磅礴力量。(张蒙)

来源:内蒙古森林消防总队

(责编:刘泽、张雪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