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审旗乌审召镇: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绘就美丽乡村画卷

铺就党建一张网,下好乡村振兴一盘棋。乌审旗乌审召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作用,通过用好“三分吸附法”、实现“三不两当地”要求,大力实施“一轴两翼”区域化、网格化治理模式,有效构建“镇中有网、网中有格、格中有人”和“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大事小事不出‘格’”的一体运行、动态可视的基层社会治理的工作运行体系,为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好法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近年来,乌审召镇把提高农牧民群众的法律意识与发展农村牧区经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实加强法治建设,强化法治宣传教育,不断夯实法治根基,全面推进“法律进乡村”。做实做细网格化管理,做优做活基层治理,明确全镇103名嘎查村(社区)“两委”及监委会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和镇派驻村工作队成员联系全镇53个三级网格,担任网格指导员和网格长,把服务群众落实到网格,把排忧解难落实到网格,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落实到网格。通过入户发放宣传资料、上法治课等,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增强农牧民群众懂法、尊法、守法意识,共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开设线上线下的“党委书记信箱”和“纪委书记信箱”,由专人收集、整理和回复,方便农牧民反映诉求,能立即解决的及时通过电话回复
办理情况,不能立即解决的说明情况后及时跟进解决,实现“专线式”和“定制式”接访服务,有力推动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深化文明实践,提振发展精神
乌审召镇继续加强农村牧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用村规民约立本,以道德评议育人,营造人人争先、户户上进的浓厚氛围。培育文明新风,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强化自主管理,将村规民约作为乡村治理的有效抓手,通过支部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的方式,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引导农牧民群众自觉遵守公共事务管理。丰富文化生活,大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组织开展读书会、文艺汇演、体育比赛、书画棋牌等活动,不断丰富农牧民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提振发展精神。
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乡风
乌审召镇教育引导全体农牧民群众建立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重宣传、倡新风,营造移风易俗浓厚氛围;抓党建、惠民生,凝聚党群和谐关系;树典型、立标杆,强化移风易俗示范引领;完机制、重长效,凝聚移风易俗强大合力等方式,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规范婚丧嫁娶,
倡导尊老爱幼、扶贫济困等社会文明新风,在全镇形成崇尚文明、节俭、科学的良好风尚,逐步实现移风易俗常态化。
坚持多点齐抓,扮靓乡村容颜
乌审召镇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通过抓谋划、促落实,成立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工作纵深开展;抓示范、强宣传,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全方位宣传,营造全体农牧民群众参与改善农村牧区人居环境工作的良好氛围;抓管护、稳提升,号召在农牧民群众中有影响力的“五老人员”,通过入户走访,教育引导更多农牧民群众自觉维护人居环境整洁;抓督查、求实效,成立环境卫生专项督查队伍,每周定期开展卫生大巡查,确保环境卫生整治无死角、全覆盖;抓机制、明责任,实行村干包抓责任制,对公路沿线、村社主干道等地带进行管理整治维护,全镇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下一步,乌审召镇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弘扬牧区“大寨”精神增强善治动力,继续在用好“三分吸附法”、实现“三不两当地”上用心发力,切实解决好农牧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扎实抓好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行动,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高慧)
来源:乌审旗委宣传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