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兴 安 盟

团结奋斗同致富

2022年03月15日09:12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西门塔尔牛养殖场。

 金色稻田。

  设施农业促增收。

童心共筑中国梦。

  果汁加工延长增收链。

  肉牛屠宰生产线。

 “冷资源”变成“热产业”。

刺绣技艺拓宽就业渠道。

  共同富裕,一场前赴后继、奋力向前的接力长跑,一张涵盖诸多时代命题、发展难题的历史考卷。

  在兴安盟,各民族相邻而居、亲如一家,141万各族儿女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共同唱响一起向未来的时代乐章。近年来,兴安盟聚焦“共同”,统筹效率与公平,以扎实举措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兴安盟各族人民群众。

  共同,是脱贫攻坚战中“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坚定决心。

  共同,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也是不断缩小地区、城乡、收入差距,让发展更协调、平衡和包容。

  共同,是追求全体人民而非少数人的富裕,也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

  产业优:筑牢发展之基

  初春的暖阳洒在大地上。在扎赉特旗音德尔镇长发村,各族儿女在这里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勤劳致富,谱写了民族团结和谐幸福的新篇章。

  走进长发村肉驴养殖基地,一头头肥壮的毛驴正在食槽边悠闲地吃草。住着宽敞的新房,每年有固定的分红收入,对长发村15户20余名脱贫人口而言,这样的幸福生活,以前想都不敢想。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近年来,长发村以“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模式,打造肉驴养殖基地,让乡村有看头,让群众有奔头,让生活有甜头。同时,以肉驴养殖基地为依托,带动群众发展肉驴养殖业,培育肉驴特色养殖专业村。

  从“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韧性,到“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的干劲,兴安盟广大党员干部同各族群众想在一起、过在一起、干在一起,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属于兴安盟的乡村振兴路,开始在眼前铺展。

  接续奋斗,兴安盟各族儿女满怀信心开启新征程。兴安盟建立并完善防返贫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机制,大力推动扶贫产业提档升级,持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努力在新起点上续写各族儿女手足相亲、团结奋进的奇迹。

  强化机制,底线兜得牢。兴安盟认真落实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调度和考核制度,及时有效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按照“四个不摘”要求,用好用足国家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政策,结合形势变化对帮扶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增强政策的连续性、措施的精准性和脱贫的稳定性。如今,兴安盟委、行署一方面密切关注着脱贫户的生产生活状况,紧盯返贫风险,跟踪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方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风风火火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在兴安盟,黑土地上跃动着鲜活丰富的产业色彩,肉牛黄、水稻金、沙果红、大棚绿……该盟将产业发展作为加快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举措,以米产业、牛产业为引领,着力打造优质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牛产业、米产业是兴安盟的主导产业,也是农牧民的致富产业。2021年,全盟粮食总产量达到130亿斤,同比增长2.4%,实现“十二连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山水相依,农牧相融,构筑了兴安盟农牧业发展的版图。截至2021年底,全盟肉牛、奶牛养殖总规模超过100万头,通过构建肉牛、奶牛全产业链条,实现产值355.7亿元。

  近年来,一批技术先进、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入驻兴安盟,让“产业链”变成“价值链”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内蒙古绿丰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是突泉县牛产业重点龙头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公司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和企业发展紧密融合,以更加团结的斗志、更加坚实的责任,带动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凝聚民族大团结、地区大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该公司养殖纯种安格斯牛已达1.3万余头,辐射带动百余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

  共同富裕,在产业的引领下,正由愿景落进现实。

  就业稳:缩小城乡差距

  冰与雪,这个因时因地而生的自然景观,正在兴安盟形成一个带动旅游、交通、餐饮、住宿、商贸等多个领域发展的产业新景。各族儿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盛开得愈发灿烂。

  在位于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的雪村滑雪场,皑皑的白雪和湛蓝的天空相互映衬,一望无垠。虎年春节期间,每天都有来自盟内外的众多游客踩着雪板,不时从山顶快速滑下,身后溅起纷飞的雪花。在冬季,走出家门越“冷”越“热”的畅快游玩慢慢成为新常态。殊不知,在这厚厚的雪被之下,还藏着一个个热气腾腾就业增收的幸福故事,“白雪换白银”成为现实。

  在雪具租赁区,笔者见到了正在一排排架子间不断穿梭的马媛,她熟练地为游客配备合适的雪具,并熟练地把信息录入电脑进行登记。工作4年的马媛是红旗村村民,原先在乌兰浩特市打工,不仅来回赶路很不方便,工资还不稳定。2018年滑雪场开业后,每到冬季她就到这里打工,离家仅需要5分钟的路程不说,每月工资还按时发放,一个冬季下来能有7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我很满足。”马媛笑着说。滑雪场负责人姚雪晶告诉笔者,目前,滑雪场带动周边村民就业10余人,未来还准备在滑雪场附近建设酒店、温泉、洗浴等项目,进一步完善滑雪场配套设施的同时,为周边村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他们就业增收。

  实现共同富裕,离不开充分就业。2021年,兴安盟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水平,采取扶持创业创新、加大帮扶、技能培训等多项措施,综合运用“兴安打工直通车”“直播带岗”“就业云超市”等平台,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扩大就业,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2021年,全盟城镇新增就业80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671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500人,全部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除此之外,全盟城镇登记失业率3.67%,控制在了5.0%以内。

  一直以来,兴安盟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都要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要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兴安大地正不断舒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画卷。

  在科右前旗乌兰毛都苏木,有一处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建的就业平台——萨日朗巾帼民族手工艺品专业合作社。走进合作社的展销大厅,一旁展示着琳琅满目的各色绣品,另一旁陈列着刺绣工具。正当笔者站在展柜边流连忘返的时候,制作坊里传出了一阵阵欢声笑语,循着笑声望去,各民族的绣娘们飞针走线,一朵朵火红的萨日朗在绣布上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驻足欣赏。

  通过攀谈了解到,合作社的绣娘们与周边的兄弟姐妹有着广泛的接触和商贸往来,一针一线不仅绣出了伟大时代的风采,更展示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民族团结新画卷。目前,合作社带动科右前旗周边乡镇3000多名妇女灵活就业,实现户均增收2000余元。

  手中有活干,未来有奔头。稳定的就业局势,是民生改善、社会安定的“压舱石”。新征程上,兴安盟继续坚持就业优先、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从各个领域夯实民生保障的底盘。

  虎之跃也,必伏乃厉。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2022年,奋进的兴安盟以勇毅笃行的坚定,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各族儿女幸福生活的工笔画正在徐徐铺展,连缀成兴安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壮阔图景。(胡日查、武跟兄、高敏娜、韩雨格)

  (本版图片由兴安盟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