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盟市>>兴 安 盟

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2022年01月05日09:03 | 来源:内蒙古日报
小字号

大棚蔬菜种植采摘产业成为城市近郊农户增收主渠道。

绿水青山成为有氧运动者的天然健身场。

全产业链条发展模式下的小沙果变身农民致富金果。

游客陶醉在特色小镇美景中。

中利牧业2.5万头奶牛养殖示范牧场,是目前自治区单体最大的标准化奶牛养殖项目。

科右前旗城乡新貌。

  深冬时节,在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雪村滑雪场上人们尽情地体验着冰雪的快乐。刚刚开始滑雪的郑琪雪只有7岁,却有一股不服输的韧劲,她说:“北京要开冬奥了,我也有一个冰雪梦!”连续3年在雪村滑雪场打工的该村脱贫户李宏明无比高兴地说,他的梦也圆了,既能在家门口挣钱,又能陪伴家人。

  像红心村一样,科右前旗228个嘎查村也都各自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呈现出一乡有一业,一村有一品的强劲发展态势,实现了从全面脱贫到乡村振兴的嬗变。2021年,全旗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315元,年均增速11.6%;全旗228个嘎查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20万元。

  变之力:紧盯目标 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振兴

  以产业发展带动产业振兴,以产业振兴推动全面振兴。科右前旗委政府把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攻方向,做精生态农牧业、做强绿色加工业、做大全域旅游业、做活现代服务业,推动主导产业“精深版”、接续产业“升级版”、新兴产业“加强版”,加快构建绿色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

  家住科右前旗大石寨镇三星村的村民孙显富说,从19岁开始栽植果树,这5年是发展最快的5年。5年间,全村栽植果树面积增加到了4500多亩,荒山变成了绿海,满山遍野弥漫着淡淡的果香,13.5万余株果树给村民带来了人均增收1000多元的收益,还带动周边村屯1655户村民发展林果产业,栽植5万多亩果树,林果收入达到1800万元。“赏花节”“采摘节”贯穿林果生长季,实现了林果由单一采摘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的转型,小林果发挥了“吸睛”又“吸金”的作用,绿色生态变成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尝到“绿”生“金”甜蜜生活的牧民更加拍手叫好。近年来,科右前旗不断擦亮叫响“杭盖草原、心灵牧场”名片,每年草原最美的季节,那吉木拉的牧场总会迎来远方的客人。绿绿的草原、醇香的奶茶、欢快的篝火晚会,让客人直呼不悔此行。那木吉拉收获的不仅仅是客人的称赞,牧人家的“石头烤肉”“酸马奶”等随即火出了“圈”,客人的夸奖直接变成了真金白银,年收入从几万元一下子就增加到了100万元,那木吉拉乐了。和他一样,开始经营牧家乐的牧民们都笑了,年收入一年比一年好,“中国新兴草原旅游目的地”知名度提高了,牧家生活更加美好了。

  以绿为底气的业态多元,更体现在科右前旗通过“一主多辅”的模式,紧紧围绕“减粮增经添饲草”,打破玉米“一粮独大”的种植结构主线,特色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0.96万亩,优质饲草种植面积8.54万亩。推广绿色有机水稻种植15万亩,打响“好山好水出好米”品牌。同时,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争创农产品加工强县和农产品加工强园,目前全旗已培育48家农业龙头企业以及36家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全旗17428户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农牧业服务等,户均增收达1500元以上,不仅提升了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和带动能力,还使企业和合作社成为建设现代农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眼下,科右前旗肉牛、林果、甜菜、水稻、蔬菜、肉羊、生猪等一大批特色脱贫产业多点开花,农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层出不穷,“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强势崛起,呈现科尔沁镇近郊采摘、索伦中药材、水库村稻蟹共养、草原旅游等一批乡村产业基地,产业结构变“新”、发展模式变“绿”、经济质量变“优”,推动了整个科右前旗农牧业产业“接二连三”向好发展。

  变之美:建管并重 加快开展乡村建设行动

  最近,在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心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在村民中掀起了波澜,评选卫生清洁户上“红榜”,卫生脏乱差户上“黑榜”,通过“红黑榜”褒扬先进、鞭策后进,几次上了“红榜”的村民王远景感慨地说,从“房前屋后、精神面貌、乱堆乱放、人畜分离、庭院整洁”等方面进行打分后,村民们都怕上黑榜,家家户户比着干,就连村里最懒的人都把庭院打扫得干干净净。“红黑榜”评选活动搭建起了环境整治的比拼“舞台”,村民由“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进而变成“推动者”和“维护者”。

  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科右前旗累计投入人居环境整治资金615万元,干部群众投工投劳4.7万人(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15万吨,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4.2万吨。同时,结合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全面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以“五清”“五有”“五化”为核心抓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党员干部示范、农户创建、群众监督”方式,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洁自治制度。村民们在逐步改善的人居环境中感受到乡村实实在在的变化,获得感和幸福感也明显提升。

  “我们村除了村庄整治外,家家户户都改了厕所,现在可干净了。”距科右前旗新址城区50公里外的俄体镇团结村村民李秀芹说。数据显示,近年来,科右前旗完成农村改厕1万多户,农村改厕率超过50%,全部为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厕后续管护体系日渐完善。

  “必须以解决群众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为突破口,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科右前旗聚焦群众期盼,以乡村建设行动为突破口,坚持规划引领,将发展需求与村民意愿相结合,统筹集镇和村庄空间规划,分类推进美丽村庄建设,不断在“优环境”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全面提升了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

  变之源:聚集人才 打造乡村振兴强引擎

  这几天,科右前旗火了一个词——“晓景计划”,它出现在科右前旗“十四五”规划里,也出现在兴安盟委行署日前联合印发的《兴安盟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政策措施》里,更在老百姓间口口相传。“晓景计划”主要内容是,要在“十四五”期间,培育乡土人才300余名,为接续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盟里开展这个计划,我虽然感到压力很大,但是政府重视乡村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将会激发更多的有为青年投身到乡村振兴中来!”齐晓景说,在乡村振兴中要更加努力奋斗,带动更多老百姓发展特色产业,过上更好的生活。

  “晓景计划”中的齐晓景是兴安盟科右前旗人才孵化中心负责人。她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2014年牵头与其他4位大学生村官组建了展翼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大棚蔬菜水果种植、采摘、互联网配送和家庭农场观光旅游,创造“赠鸡还蛋”“赠鸡还鸡”和“赠苗还肉”三种扶贫模式,带动了200多名百姓脱贫增收,2020年被评选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破题乡村人才短板,乡村振兴底气十足。在这一点上,科右前旗有着自己独特的经验。在选人用人上,科右前旗围绕产业需求引进人才,围绕提质增效培育人才,做实保障服务留住人才,围绕乡村振兴用好人才的体制机制,既“眼睛向外”,更是“挖潜向内”。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基层一线磨砺,在乡村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育强组织“领头雁”,注重从毕业大学生、农村致富带头人、复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中,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加强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

  育强致富“领头雁”,46个培训基地作用发挥良好,纳入乡土人才孵化中心培养总人数1130人。举办优秀人才评选、职业技能比赛等活动,让优秀人才“冒尖”,为科右前旗农牧业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组织专家263人次,开展服务活动88批次。认真组织开展“百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依据不同地区畜牧产业发展需求、地域差异、养殖习惯,专家服务团直接提供“点厨”服务,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的个性化需要,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科右前旗乡村高质量振兴。(胡日查、高敏娜、时秀霞)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