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内蒙古频道>>本网专稿

郭晋龙:认准目标,从一线工人到大国工匠

富丽娟
2021年10月12日17:06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说起动力和初心,就是想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减少钢轨焊接钢轨发生断裂,提高钢轨的焊接质量。”郭晋龙说,最初的目标就是确保质量,敢拍着胸脯说钢轨焊缝质量有保证的硬气话。

郭晋龙是原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焊轨段电工,全国铁路首席技师。一线工人郭晋龙通过多年的努力,成长为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的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全国铁路首席技师,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衔人,先后主持和参与了铁道部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的上百个研发项目。

如何从一线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郭晋龙和记者分享了自己的初心故事。

2000年冬天,郭晋龙出差途径石家庄,听到有几个铁路职工在抱怨:“本来钢轨焊得好好的,领导让在焊缝处安装鱼尾板(打夹板)。”郭晋龙听他们的对话很好奇,就问为啥要钻孔上夹板,他们回答说:是为了防止钢轨焊缝断裂,保证列车的安全运行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当时铁路已经实现了三次提速,马上就面临第四次提速,列车的时速对钢轨焊接要求也更高了,钢轨虽说是焊住了,可谁也不敢保证钢轨会不会断裂,打了夹板就如同上了一道保险。”郭晋龙告诉记者,打夹板要耗费许多的人工和资金,从那时自己就思考,如何让焊接的钢轨不打夹板也一样万无一失?

出差回来后,郭晋龙跟领导提出要搞这项研究,直接就被否定了。“因为我们单位不是科研机构,这是个大课题,我们没有科研经费。再说了我的学历低,知识面很窄,搞这样大的课题,根本不可能。我很较真,非要研发这项课题,没场地自己找,没资金自己筹。从此走上了研发之路。”郭晋龙感慨地说。

1984年我国第一条500米长钢轨焊接生产线在呼和浩特铁路局焊轨段投入生产。郭晋龙参与了由铁科院金化所、呼铁局工务处和焊轨段共同开发电感应正火设备、工艺,经过电感应正火后的钢轨焊接质量明显提升。

进入九十年代后,铁路一次次的提速和大运量重载货运,原有的钢轨焊缝热处理设备技术无法承受列车对钢轨的冲击,发生钢轨焊缝断裂,给铁路高速度、高密度、重载铁路客货运输安全带来了隐患。为了解决这一重大课题,不是专业科研人员,没有科研经费的支持郭晋龙自筹资金30万元,历时5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率先研制出一台能输出两个不同频率的中频电源,并与中频变压器和加热线圈组成用于钢轨焊缝热处理的专用设备,同时研究出利用双频正火设备使不规则金属体实现全断面均匀加热,使其具有母材同样力学性能特殊方法的正火工艺,组合成了“钢轨焊缝双频正火设备及工艺”技术。

这项技术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郭晋龙成为中国铁路、内蒙古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的第一人,现已在全国焊轨基地等32条焊接生产线使用。

为了实现钢轨焊接机国产化,郭晋龙凭借多年前往各铁路局维修进口设备的经验,带领团队研发出国产《中频逆变直流焊轨机》。该机增加了多项进口焊机不具备的功能,真正实现了检测闭环控制,操控性能超越了进口焊机,该项设备已申请了6项发明专利和5项实用新型专利,现已获得4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

从一线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郭晋龙在自己设定的目标中一步步成长——第一个目标是要当技术工人:“参加工作后因为没上过中学,当时不够当电工的要求,通过自学拿到初中合格证之后我才成为了技术工人,这个时间用了10年才实现。”

第二个目标是要当合格的技术工人。要熟知本岗位设备的工作原理,当设备出现故障要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修好它。通过参加各种专业学习班,成为企业的维修主力考上了电工技师,又用了10年的时间实现了这个目标。

第三个目标是要当最优秀的技术工人。郭晋龙暗下决心,要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修好全国铁路同行业国产和进口设备的疑难故障。这个时间用了5年多的时间实现了这个目标,我也通过了高级技师的考试考核。并多次与瑞士、德国、法国、瑞典、美国、印度专家进行过技术交锋,让他们佩服的伸出来大拇指。

“实现这些目标后,我不想闲着,就参与到科技创新工作中。” 郭晋龙说,要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我们的国家、社会做出一份贡献,认准了目标,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