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守艺人”:铁笔绘制的内蒙古非遗珍品
2021年09月29日10:45 | 来源: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小字号
青砖灰瓦,铃声回响。来到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一位烙画师傅在毛毡烙画老手艺人赵六的指导下,正在用烙笔绘制“连年有余”图。
铁器为笔,毛毡为纸。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毛毡烙画起于西汉末,兴于明清间。不施颜料,仅凭烙铁笔的温度和使用笔的力度来“涂抹颜色”。意在笔先,提笔勾擦点,落笔画即成。
"烙画说白了就是一种画,想要烙好画,首先得会画画。"赵六的绘画生涯从给墙围上色开始,识颜色、辨深浅、明好坏。多年之前,赵六在老家画“墙”,那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烙画。但数年积累的经验构筑起赵六对画面深刻的感知,这也成为赵六如今为师授教的底气。
2000年初,赵六一家人将小小的店面开到了呼和浩特市塞上老街。一开始,赵六的小店主售“皮纸”烙画。后来,赵六和儿子赵乐在烙画过程中逐渐发现了“羊毛毡纸”的独特魅力。
把羊毛毡压成纸,先用小烙笔在羊毛毡上勾勒出轮廓,再用其他型号的烙笔沿轮廓绘制出明暗深浅。绘制过程中,羊毛毡被烙笔烧出颜色和气味。浅浅的焦味从白棕相间的纸面飘出,为宁静的古街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韵味。
“毛毡烙画虽古已有之,但将羊毛毡烙画推向市场,我们肯定是头几家之一。”赵六坐在老街的青石台阶上,静如一尊雕像。“一开始只是零散地烙,如今我们有了自己的羊毛毡纸工厂。通过网络资源,我们也有了广泛而稳定的客源,这门老手艺倒是不会断在我手上。”赵六笑着说。
从羊毛毡的供给、羊毛毡纸的制作、手工绘制出烙画到最后的销售,赵六一家已经将羊毛毡烙画打造出了一个产业链。
青城老手艺人因时而变,搭上城市发展的快车,通过创新的思维和产业链的打造让小小的羊毛毡烙画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老手艺得以创新传承。临走时,我们向赵六道别,他笑着挥手,身影逐渐融入古街之中。
(责编:张雪冬、刘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