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薯种羊”富了“神舟家园”
初秋的四子王旗草原浓墨重彩,在那接天连地的绿色中,金色的麦浪、白色的羊群……丰收的景象扑面而来。
以攻营拔寨之势如期摘掉穷帽子的四子王旗,如今迈入乡村振兴康庄大道。一走进这个旗,两大龙头企业格外引人注目,一个是马铃薯种植公司——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另一个是种羊培育公司——内蒙古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这两大龙头企业不仅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而且也为该旗摘得国家级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国家首批肉羊核心育种场及全国杜蒙肉羊交易集散地等荣誉。
种薯、种羊产业的蓬勃发展,正成为四子王旗绿色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粒种薯引领一个产业
“起山药了!起山药了!”
8月21日这一天,四子王旗大黑河乡太平庄村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马铃薯地边,等待装车的大货车打开了车厢,一辆大型马铃薯收获机开进田里,熟练地拢起一垄垄马铃薯老蔓,蔓藤下立刻滚出一颗颗沾着黑土、鲜亮的黄皮马铃薯。在围观人群的欢呼声中,四子王旗这个马铃薯种植大旗开启了马铃薯收获模式。
“七月十五,就能起马铃薯?!”在当地人的常识中,八月十五前后才起马铃薯。
宏宇马铃薯种植专业合作社经理李亚平自豪地解释道:“这是我们的早熟品种,中加2号种子。现在马铃薯地头价每斤7角,我们还种了中、晚熟品种,错峰销售能卖个好价。”
今年30出头的李亚平是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他所说的“中加品种”就是四子王旗的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马铃薯品种。目前该公司已发展为马铃薯新品种研发、种薯脱毒、繁育生产、大田种植、仓储物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园区。截至6月底,已生产马铃薯脱毒苗约6500万株,带动全旗原种繁育种植面积达20000亩。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开始,马铃薯就是四子王旗的主要种植作物。当初受种植技术、灌溉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平均亩产不足500斤。上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该旗马铃薯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在6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由1000斤左右上升到4000斤左右,亩产不高一直是个瓶颈。
进入脱贫攻坚期,四子王旗把产业发展确定为脱贫摘帽的关键之举。旗委政府深刻认识到,要想使马铃薯生产有质的飞跃,良种推广是命脉。2012年,该旗引进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并实施了“政府+企业+农牧户”脱贫政策,全面加快马铃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建成从茎尖剥离、脱毒苗扩繁、原原种网室生产到原种大田扩繁完整的马铃薯原良种繁育体系,达到年生产微型薯1亿粒,原种5万吨,一级种薯87.5万吨的能力。
在中加龙头企业的带动下,通过良种、田间管理和节水灌溉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四子王旗全旗马铃薯良种覆盖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实现了马铃薯最高亩产1万斤,平均亩产5000斤左右的产量,其中源于良种亩均增产1500斤左右。
一粒良种引领一个产业,更带富一方百姓。四子王旗通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全旗农民人均收入稳步增长。按正常年份计算,18.2万农民人均从马铃薯上得到的纯收入为1648元,占到农民总收入的50%以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受灾年份,马铃薯更是当地农民的“保命粮”。
大黑河乡四十顷地村村民李杰就是受益者代表,他将自家40亩土地流转给中加公司后又来到该公司打工。他说:“我在这的工作主要是浇地、拔草,每天工资是200元,一年能干7个月左右,其他时间还能在附近打工,与之前相比每年能增收4万元。”
农民收入增加了,企业也得到了发展。“中加公司”从2012年建设投产时的5000万元总资产发展到如今的5亿元总资产,还带动了1500余贫困户脱贫,并提供了百余个就业岗位。
该旗代旗长苏力德说:“我们现在的马铃薯产业已形成科技化、规模化、机械化、节水化发展模式,特别是节水意识增强,以水定产,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目前,我旗已投入2.42亿元改造了高标准农田27.9万亩。”
种羊杜蒙肉羊引发产业革命
位于四子王旗东北边的白音朝克图山丹嘎查是个明星嘎查。辖区面积共330平方公里,下辖19个浩特乌素(自然村),全嘎查88户牧户,其中一半的牧户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他们的养殖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
然而在10多年前,这里可不是这样。该嘎查支部书记孟三虎说:“1990年我退伍回来时,全嘎查108户270人养羊4万多只,过度超载使得50多万亩的草场全部沙化、荒化。我心急如焚。期间,大家一致选我当支部书记,我就琢磨着得改变这种越穷越多养的落后养殖模式。我们先后引进小尾寒羊、细毛羊、绒山羊等品种进行不断尝试,但还是以失败而告终。2000年,与本土企业‘赛诺公司’合作,引进杜蒙杂交肉羊,2011年成立山丹杜泊羊养殖合作社,推行‘党支部+合作社+牧户’的杜蒙肉羊杂交改良模式,目前,全嘎查88户248名牧民共养杜蒙肉羊1.8万只。养的羊少了,草原生态得到保护,50万亩草场全部恢复。”
这样的例子在四子王旗比比皆是,种羊杜蒙肉羊不仅实现了生态与牧民增收的双赢,更是引起了改良羊种的一场革命。
引领这场革命的就是本土科技企业“赛诺公司”研发的杜蒙杂交肉羊。
1997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查干补力格苏木当兽医的李俊龙和当时全苏木唯一的高中生布和朝鲁召集了9户牧民,成立了四子王旗新牧民养羊协会。
协会从改良畜种入手,围绕品种、营养、饲养方式、环境等草原畜牧业要素进行了100多次试验,2005年培育出黑头白身的杜蒙肉羊。新品种羊是以南非杜泊羊为父本、蒙古羊为母本,继承了杜泊羊高繁殖率、3个月就出栏、胴体品质好和蒙古羊的体质结实、适应性强等特点,肉、皮均为优质品。
在旗委、政府的支持下,当地14个牧民养殖户试验推广杜蒙肉羊取得良好效果。18年过去了,当年的新牧民养羊协会成立了“赛诺公司”。如今,“赛诺公司”已成为集肉羊良种繁育、肉羊养殖、生态型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与技术推广为一体的肉羊产业科技园区及我区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经过十几年的积累与沉淀,“赛诺公司”通过自主研究开发,并与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杜泊羊协会等开展产学研合作,率先突破了胚胎移植、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等技术的产业化推广应用,为肉羊优良品种的选育、扩繁提供了技术保障。作为澳大利亚杜泊羊协会唯一海外会员,目前该公司核心纯种杜泊羊种羊数量已达6000余只。
通过培育新品种和从国外引种扩繁,利用超数排卵技术、胚胎移植技术等核心技术,该公司已建成国内最大的黑头杜泊种羊繁殖基地、国内最大的杜蒙杂交羊生产基地,具有年胚胎移植4万枚鲜胚、年产种羊2万只、人工授精20万只杂交肉羊的生产规模。目前,该公司拥有大专学历以上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为全国14个省市提供畜牧业的发展设计与推广方案,并提供种羊及繁殖技术服务。
从2007年起,四子王旗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积极探索高效生态肉羊养殖模式,逐步形成一套“杜蒙肉羊高效生态生产模式”。并在该旗南部3个苏木镇21个嘎查1400多个牧户中示范推广。
然而,推广杜蒙肉羊种羊并非易事,让牧民们转换脑筋费了大劲,旗委书记、旗长轮番上阵作动员。供济堂镇贫困户郝二柱就是一个例子,当年他是出了名的贫困户,从挣扎在脱贫线上到如今年收入8万元的富裕户,郝二柱说:“这都要感谢武玉亮书记,是他三番五次上门劝我养杜蒙肉羊的。”
“杜蒙肉羊的效益就是高。”这是查干补力格苏木巴音嘎查牧民图门达来经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近三四年,他家已发展到300多只杜蒙羊,一年内可以产下450只左右羔羊,一只羔羊价格可达1200元左右,光卖羊羔就可以收入50多万元。
有付出就有收获。目前,该旗杜蒙肉羊杂交改良配种规模达到130万只,户均增收5万元,纯收入达到13万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减畜不减收。与实施国家的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前相比,禁牧区牲畜由原来的61.4万只减少到10.9万只,草畜平衡区牲畜由原来的60万只减少到41万只。草原植被盖度、草群平均高度及产草量均明显增加,沙尘大风天数明显减少。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
如今的四子王旗厚积薄发,吹响乡村振兴号角,制定了“四个深入提升行动”,让“品牌”更响亮,让产业更兴旺,让农牧民“钱袋子”更足更鼓!(记者 皇甫美鲜 海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