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科技创新为呼和浩特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市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首府科技资源集聚优势,把推动科技创新作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重点围绕传统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民生科技等领域,积极推动创新平台载体建设,营造创新环境,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为首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推动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开展创新载体和研发机构培育。呼和浩特市高度重视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发展,截至目前,呼和浩特市累计拥有各级各类创新平台载体共19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自治区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和自治区级众创空间41家;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星创天地”分别为11家和41家。呼和浩特市累计拥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447家,成为引领企业自主创新的新引擎。呼和浩特科创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入驻乳业、电子信息、智慧城市与大数据应用技术等52家企业。同时,与自治区共建科技大市场,为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全链条服务。全面落实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的各项优惠和鼓励政策,今年5至6月,组织三期科技创新系列培训班,开展全方面多层次的培训、专业辅导和后续跟踪服务工作,积极推荐具备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进入内蒙古科技创新板等融资平台挂牌融资。
积极营造创新环境,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呼和浩特市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加紧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法规体系。先后出台《呼和浩特市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发展实施办法的意见》《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等多个科技创新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在制度安排和环境营造上下功夫,促进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主体活跃、创新投入稳定、创新机制顺畅的良好创新生态,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
采取后补助的方式,累计为582个创新创业事项兑现政策性奖补近1.5亿元,其中2021年为286个项目兑现政策性奖补4249.17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级各类优秀科技创新创业主体的支持和引导,激发了全社会创新活力。
深化产学研合作交流,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呼和浩特市利用京呼高铁开通机遇,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积极对接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及自治区驻呼高校院所深化科技合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技兴蒙”行动,深化与“4+8+N”合作主体及区内驻呼高校院所产学研创新联动,充分发挥区内外高校院所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共对接合作签约项目210项。积极引进区内外高校院所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到呼创新创业,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2名,组建创新创业团队20个。利用首府优势,加强与驻呼高校院所产学研科技合作,已与6所驻呼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在呼落地转化。
以技术合同认定登记、落实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政策、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为抓手,通过加强技术市场管理、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开展成果展示对接活动、提升孵化平台载体质量,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并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5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996亿元。上半年69家企事业单位148项技术交易项目获得自治区技术交易后补助资金1202.4万元,获补助单位数量、项目数量和获补助金额均居全区首位。
为推动呼和浩特市各产业技术创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呼和浩特市启动实施了“两区两中心五基地”科技创新工程,针对在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以金山高新区、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草种业技术创新中心为抓手,实施“科技兴蒙”行动重点专项。同时,呼和浩特市已形成乳制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格局。通过支持重点产业链条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呼和浩特市已经形成具有呼和浩特特色的较为完善的重点产业链条。(记者 刘沙沙)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