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茶”遇見“北疆乳”
奶茶香飄團結情

□本報記者 巴依斯古楞 朱媛麗
“翻過連綿的雲霧坡,孤帆一道日邊過。古道的馬蹄聲裡,茶香溢出一首歌……”
“萬裡茶路中國行”一行乘坐的大巴車走到哪裡,這首《片葉度關山》的主題歌就唱到哪裡。
7月24日,“萬裡茶路中國行”一行來到西烏珠穆沁草原。大家圍坐在蒙古包裡,再次唱響這首動聽的歌。
“來、來,大家嘗一嘗我們草原上的奶茶。這就是用你們家鄉的黑茶熬制的,看看味道怎樣。”在西烏珠穆沁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李學英的熱情招呼下,大家紛紛端起茶碗。
“沒想到黑茶與牛奶的結合,竟能碰撞出如此特別的醇香。”“萬裡茶路中國行”一行成員雷昌仁不由地感嘆。
“這碗奶茶喝下去,一路上的舟車勞頓瞬間被一掃而光。”大家紛紛附和。
從“中國黑茶之鄉”湖南省安化縣出發,到“中國白馬之鄉”西烏珠穆沁旗,“萬裡茶路中國行”一行途經湖南、湖北、河南、山西、河北5省,沿著古茶道,來到了內蒙古大草原。
“為推動湖湘文化與萬裡茶路沿線地域文化交流互鑒,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同時充分展示萬裡茶路沿線地區歷史底蘊和自然風景,賦能文旅融合發展,我們策劃發起了本次活動。”活動發起人彭永說。
萬裡茶道,這條全長1.4萬公裡的傳奇貿易通道,曾是明清至民國初期貫通中、蒙、俄的經濟大動脈。它從中國南方的茶山出發,穿越邊疆,經蒙古國最終抵達俄羅斯。其價值已超越單純的商業范疇,成為文明交匯、文化互鑒的重要紐帶。
“西烏珠穆沁旗地處‘草原茶路十字路口’,這裡不僅是茶葉北銷的關鍵樞紐,更是農耕與畜牧文化通過茶貿易實現深度對話的見証。”7月27日,在“茶文化賦能草原文旅融合”圓桌對話直播活動上,內蒙古茶葉之路研究會副會長孫樹恆為萬裡茶路文化研究與文旅融合發展提供全新視角,讓大家看到這條茶路作為商貿通道與文化交流橋梁的雙重價值。
在西烏珠穆沁旗採風的幾天裡,活動參與者在如詩如畫般的草原探尋烏蘭五台敖包的神秘,登上瞭望山遠眺巴拉嘎爾河的蜿蜒,同時細細品味錫林郭勒羊肉的鮮美……這裡滿足了他們對草原的所有遐想,由此也迸發出他們對湘蒙兩地文化旅游的創新思維。
“我們這次沒白來。西烏珠穆沁旗有這麼美的草原、有這麼多的特色文創產品,我認為可從研學、自駕、康養3個方面設計線路,進行市場推廣。打造‘草原茶路+湖湘茶源’親子研學產品,如‘岳麓書院讀歷史+草原騎馬悟自由’。針對區位與景點特色,設計落地自駕或散拼、定制自駕游線路。針對兩地銀發人群,打造西烏旗草原避暑專線與湖南溫泉專線。”深耕文旅市場多年的湘贛邊文旅聯盟副主席、瀏陽市九洲旅行社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浩為兩地文旅發展提供思路。
當湖南省安化縣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宣傳文化系統相關負責人的筆尖落在文旅協作簽約協議上時,這也意味著兩地從文化共鳴走向了實質合作。
“‘萬裡茶路中國行’在我旗圓滿收官,是對草原茶路文化價值的有力彰顯。我們將以此次活動為契機,深耕茶路文化,講好北疆特色故事,讓草原茶韻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不斷提升區域文化品牌的影響力與美譽度。”李學英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