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內蒙古:5方面45條舉措 助力無障礙環境建設提質增效

2025年04月30日16:10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呼和浩特4月30日電 (記者 苗陽)4月30日,《內蒙古自治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政策解讀新聞發布會召開。據悉,《內蒙古自治區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2025年5月1日起施行,對於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質量,保障殘疾人、老年人等群體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推動社會全體成員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促進社會融合與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記者 苗陽攝

據介紹,《條例》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出台,能夠更好地與上位法銜接一致,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這是內蒙古在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首部基礎性、綜合性地方性法規,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省級地區第二個出台的地方性法規。《條例》充分體現上位法精神,又立足自治區實際,內容涵蓋全面,對無障礙環境建設進行集中規范,切實增強了法規的權威性和約束力,為全區無障礙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強的法制保障。

《條例》共45條,從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保障措施、監督管理五個方面,對無障礙環境建設作出規定,重點解決無障礙環境覆蓋不全面、建設不系統、銜接不連貫、地區和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幫助殘疾人、老年人更好地跨越數字與服務領域的現實差距。

《條例》明確了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無障礙環境建設工作的領導﹔細化了住房和城鄉建設、民政、工業和信息化、通信管理、交通運輸、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教育、體育7個重點部門具體職責,同時還明確了發展和改革、科學技術、公安、司法行政等14個相關部門應當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工作,並將其建設任務貫穿到《條例》相應條款內容當中。對殘聯和依法成立的老年組織參與意見征詢、體驗試用、監督管理等活動進一步予以明確。強調健全完善政府主導、各方協同、社會參與的無障礙環境建設協同機制,有利於凝聚工作合力,推動全區無障礙環境建設高質量發展。

《條例》對與殘疾人、老年人日常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方面進行明確規定:

一是強化了居家無障礙保障。明確了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殘疾人、老年人家庭無障礙設施改造納入民生工程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對符合條件的家庭給予適當補貼﹔對推進老舊小區既有多層住宅加裝電梯和其他無障礙設施改造提出解決措施﹔新增了保障性住房項目配置無障礙住房的規定,建立無障礙房源信息公示制度。

二是強化了無障礙出行保障。對居住區、城市主干路、主要商業區等無障礙需求比較集中區域的坡道、盲道、交通信號設施、過街音響提示裝置等無障礙設施建設提出具體要求,明確各類無障礙設施要有效銜接﹔規定公共交通運輸工具應當確保一定比例符合無障礙標准﹔明確盟行政公署、設區的市及旗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將公交車站無障礙改造納入市政建設范疇,為殘疾人、老年人出行提供方便。

三是強化了對殘疾人特殊關懷關愛。《條例》特別規定了無障礙停車位優先供肢體殘疾人駕駛或者乘坐的機動車使用,對無障礙停車費用給予優惠的,按照自治區有關規定執行。還特別規定殘疾人出入公共場所、交通運輸設施和公共交通運輸工具可攜帶導盲犬、導聽犬、輔助犬。

四是規定了公共服務場所、機構等無障礙服務的義務。規定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舉辦有聽力、視力、言語障礙人員集中參加的重大會議與公共活動時,應當提供實時字幕、語音、手語等服務﹔要求公共服務場所涉及醫療健康、社會保障、金融業務、生活繳費、交通出行等服務事項的,應當保留現場指導、人工辦理等傳統服務方式﹔對旅游景區、圖書館、文化館等場所無障礙環境建設都作出了明確規定,並鼓勵有條件的影劇院、圖書館、文化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單位定期開設無障礙活動專場,豐富殘疾人、老年人文化生活。

五是強化科技產品推廣運用。《條例》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完善無障礙信息交流、科技助殘的支持措施。鼓勵將人工智能技術創新應用於無障礙環境建設領域﹔鼓勵建立、開發滿足殘疾人、老年人需求,並符合無障礙網站設計標准和國家信息無障礙標准的即時通訊、遠程醫療、學習教育、地圖導航、金融支付、網絡購物和預約服務等互聯網網站、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鼓勵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社會組織和個人開展無障礙設施、設備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鼓勵出租車和網約車運營單位發展無障礙多功能通用型出租車和網約車,為殘疾人、老年人提供點對點預約服務等,以推動無障礙設施、信息交流和服務的融合發展。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