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爾多斯:政策先行 打造心之所向人才聚集熱地

“‘暖城’鄂爾多斯是一座懂青年、愛青年的城市,為青年人才提供了施展人生抱負的大舞台。”2022年從清華大學畢業的博士研究生劉鵬,當年在鄂爾多斯一系列務實友好的人才政策的感召下,堅定了回到家鄉鄂爾多斯工作的決心,成為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心內科的一名主治醫生。
政策環境就是人才競爭力。這些年,鄂爾多斯市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全方位、系統性建設新時代人才友好型城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支持青年人才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對標一流出台了人才新政“雙30條”,制定了《鄂爾多斯市人才安居保障實施辦法》等40余項配套政策﹔出台《服務暖城“新市民”0477系列措施》,實施“科技新政30條”“支持產業集群發展12條”“優化營商環境500條”等一攬子務實友好的政策體系,為人才引得進、留得下、用得好、能“出彩”營造了最佳政策環境,吸引了眾多優秀人才扎根鄂爾多斯,為青年人才扎根北疆、建功立業提供了廣闊舞台。
“鄂爾多斯人才政策力度大、落實快,讓人既心動又心安。到目前我已經獲得40萬元的安家補貼,10萬元的博士創新人才科研資助項目,醫院還每年固定提供科研專項經費,我的科研經費已超過60萬元。”2月24日,在鄂爾多斯市中心醫院見到劉鵬時,他向記者吐露了心聲。回來工作的這幾年,他已深深地扎根故土,把自己的所學充分運用到工作實踐中,目前已完成了5項在鄂爾多斯首次開展的心臟電生理手術。如今他已獲評“鄂爾多斯英才”稱號,在這裡真切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找到了更大的成長空間,用治病救人的行動不負“暖城”的人才禮遇。
與劉鵬一樣被鄂爾多斯優越的人才政策所吸引的各類優秀人才比比皆是,這裡有:畢業於清華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就職於北京大學鄂爾多斯能源研究院擔任首席科學家助理的青年劉洋﹔畢業於清華大學,在鄂托克旗第一中學擔任化學老師兼競賽教練的廣東青年顏鈺﹔在部隊工作了20年,如今加入了鄂爾多斯市超級計算與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湖南青年鄧罡﹔助力於非遺保護與傳承,為產業和文化雙向賦能的自治區草原英才青年創業人才肖彬……
2023年,鄂爾多斯市發布了《關於實施更加積極開放有效人才政策打造一流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簡稱“人才新政2.0版”),圍繞招引高精尖缺人才、加強人才培育激勵、用好用活人才資源、營造暖心留才環境、優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面向海內外廣攬英才。“人才新政2.0版”是對2021年發布的“人才新政30條”的優化升級,二者共同組成鄂爾多斯人才新政“雙30條”。人才新政“雙30條”涵蓋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激勵、保障等各個環節,形成全方位、全鏈條的人才政策體系,出台以來,釋放出“誠邀天下英才、共繪暖城未來”的強烈信號。
“以人才新政‘雙30條’為統領,鄂爾多斯出台了40多項配套措施,有針對高精尖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也有一些普惠性措施,比如享受安家費、住房保障優惠等一些務實政策,讓各類人才安心工作無后顧之憂。”鄂爾多斯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科科長王瑞軍介紹說,目前鄂爾多斯正在全面建設人才友好型城市,開放包容務實的人才新政必將助推“暖城”成為各類人才心之所向的人才聚集熱地城市。
政策紅利一釋放,就形成人才集聚的“強磁場”。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鄂爾多斯市共全職引進各類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3627人,引進人數較上年翻了一番。其中,碩博研究生引進數量較上年同比增長40%。全年累計兌現各類人才獎補經費2.54億元,惠及各類人才1752人、用人主體125家。
與此同時,鄂爾多斯市積極搭建各類平台載體,為人才施展才華提供廣闊舞台。依托鄂爾多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鄂爾多斯空港物流園區等平台,引進培育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為人才提供創新創業沃土﹔圍繞能源化工、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等主導產業,建設了一批特色產業人才集聚區,形成人才集聚與產業發展良性互動格局﹔定期舉辦“暖城人才周”、“暖城之邀——招才引智進高校”引才宣介和專場招聘等活動,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一站式”人才服務平台,為人才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生活保障等全方位服務﹔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品質,為人才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活環境……
鄂爾多斯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以最大的誠意、最優的政策、最好的環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讓這裡成為無數青年人才向往、奔赴、扎根並綻放光彩的人才熱土。(記者 郝雪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