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讓就業“穩”托舉民生“暖”

2025年02月27日09:2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風行動促就業活動現場。

為求職者提供各類就業服務。

  就業是民心工程,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系著經濟大局。自治區人民政府近日印發《內蒙古自治區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從提高產業發展的就業帶動力、鼓勵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等5個方面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

  連日來,全區各地人社部門以就業促進行動為牽引,不斷挖掘發展新空間,創造就業新崗位,千方百計托舉人民“穩穩的幸福”。

  “這份禮包既暖心又實用。”近日,失業青年王岩收到呼和浩特市人社部門送出的“就業服務禮包”激動地說。禮包內除慰問金外,還有就業政策、技能培訓和崗位信息三個就業幫扶“大禮包”。

  1月以來,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密集推出摸需求、挖崗位、送禮包等系列促就業活動,匯總梳理了3088人的培訓和求職需求清單,挖掘並發布各類就業崗位1.8萬余個,走訪慰問400戶就業重點群體並送去就業服務禮包。一季度呼和浩特市人社局將聯合相關部門,舉辦“線上+線下”“大招聘+小專場”招聘活動108場,確保周周有招聘、月月有活動,讓求職者隨時隨地“好就業、就好業”。

  “我們將堅持就業擴容和提質相結合,從擴崗位、提技能、優服務方面發力, 持續推出一系列‘實打實’的促就業舉措。”呼和浩特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寶力高介紹,在擴崗位方面,全年新開拓第二產業就業崗位1.5萬個以上、第三產業就業崗位3.5萬個以上,開發靈活性就業崗位1萬個以上、政策性崗位近1萬個,形成崗位清單,向求職者分類精准推送﹔在提技能方面,重點打造2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和5個技能大師工作室,針對“六大產業集群”和服務業企業用工缺口,分行業、分群體組織開展職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努力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在優服務方面,依托黨群服務中心全覆蓋布局“家門口”就業服務網點,在高校、商圈打造20個就業服務站,構建“15分鐘就業服務圈”。同時,上線運行“智慧就業服務雲平台”,推動諸如deepseek等智能技術在就業服務領域的深度應用,實現供需對接“精准匹配”,就業服務“一網通辦”。

  “我在今年第一場招聘會上就找到了專業對口的工作,這下可以放心留在家鄉了。”近日,家住赤峰的高雪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去年7月,高雪在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一直想回家鄉就業。過年時在手機上看到招聘公告,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參加了招聘會,與企業人事溝通后,成功入職赤峰沃頓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赤峰市提前謀劃做好春節前后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工作。一是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圓滿收官。全市共聯系對接服務對象3536人次,其中就業困難人員2530人次,重點幫扶對象200人次。活動期間,共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會21場,提供就業崗位12002個;二是針對性開展就業服務。發布《致返鄉學子的一封信》等,制作二維碼,在人流密集場所開展就業政策宣傳和崗位推介活動,共收集就業意向466條,提供一對一崗位推介和就業渠道推介。三是組織形式多樣的招聘活動。全市同步啟動“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會,提供3760個崗位,網絡招聘會68家企業提供1050個崗位,達成就業意向754人。

  “赤峰市人社部門將聚焦深化就業領域改革,扎實開展就業促進行動,按照‘技能興業、數智賦能、服務兩端’工作模式,加快就業工作數字化轉型,推動‘赤誠就業’公共就業服務品牌建設,構建精准高效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赤峰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呂彥涵表示,赤峰市人社部門要建立健全產業與就業互促機制,持續開展全市人社干部“訪企問需”活動,通過需求探底、精准服務、跟蹤問效三項舉措助企穩崗﹔通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攻堅行動”、農牧民工“技能提升行動”、就業困難人員“暖心幫扶行動”,穩定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盤﹔高質量策劃2025年“活力赤峰”創業創意活動,組織形式多樣的創業服務活動,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深化與各級部門的協作聯動,瞄准市場需求實打實開展大規模、訂單式、定向式培訓,著力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為高質量充分就業筑牢堅實基礎,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今年,烏海市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陸續開展多場大型招聘活動,為求職者和用工企業搭建精准高效對接平台。

  春節前后,烏海市就業服務“不打烊”,深入重點企業摸排企業用工缺口2300余個,創新推出車站“送崗”、進零工市場等系列招聘活動31場,提供崗位9788個次,達成初步意向2288人次,播出首檔就業創業指導類廣播節目《“就”在烏海》22期,發放失業保險金338.3萬元、技能提升補貼270.4萬元、代核代繳醫療保險費94.8萬元,讓領取待遇的失業人員安心暖心過年。

  烏海市人社局黨組書記、局長薛峰表示,烏海市要深入實施助企行動,建立“一家企業一個服務管家”機制,動態歸集崗位信息實現“有活沒人干”“有人沒活干”精准匹配,做好用工服務保障工作﹔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圍繞BDO智慧產業、冶金裝備制造、硅材料等主導產業開展定制化、定向式培訓,促進學生畢業即就業,深化“創響烏海”創業服務品牌,釋放創業帶動就業倍增效應﹔實施高校畢業生來烏留烏工程,落實高校畢業生“1131”精准幫扶,完善落實各類人才待遇政策,確保高校人才引得來、留得住、用得好﹔建設“烏海市智慧就業服務平台”,集成求職發布、崗位推薦、就業援助各類就業信息資源,實現職位與人才精准匹配、就業困難人員精准幫扶,為群眾提供“家門口”就業服務。

  就業穩,則民心安。內蒙古始終聚焦就業領域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千方百計抓好就業這個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今年全區力爭新增城鎮就業18萬人,農牧民轉移就業穩定保持在240萬人以上。(記者 梅剛)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供圖)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