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方百計促就業 辦好實事惠民生
——從自治區兩會部署看奮進中的內蒙古

就業是最基本的民生,關系到千家萬戶的“生活飯碗”和人民群眾的幸福願景。內蒙古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要重點做好“以實施就業促進行動為重點,辦好民生實事”等11個方面工作。
全區各地各相關部門深入學習貫徹自治區兩會精神,大家表示要聚焦高質量充分就業,織密就業保障網,搭建服務平台,深挖就業潛能,全力辦好穩就業促就業的民生實事。
以更大力度拓寬就業渠道
作為一年一度的求職用工“重頭戲”,連日來,“春風行動”在全區各地火熱進行,2萬多家用工企業提供就業崗位超10萬個。
全區各地人社部門通過多頻次、小規模、趕集式、分行業、分崗位等特色鮮明的招聘服務活動,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就業服務,促進就業供需高效對接。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文鋼說:“全區各級人社部門以就業促進行動為牽引,以深化就業領域改革為重點,突出就業優先導向,強化產業帶動就業能力,挖掘更多就業崗位,深化‘創業內蒙古行動’,廣泛征集發布創新創業項目,積極建立創業指導大師工作室,健全完善與自治區產業發展相適應的職業培訓機制,不斷優化公共服務,採取更加務實的舉措,促進就業供需高效對接,通過解決‘有活沒人干’和‘有人沒活干’的問題,促進高校畢業生、農牧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讓廣大勞動者有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真正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的重中之重。自治區高校學生就業創業服務中心主任於榮娟表示,接下來將在深入推進“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等活動基礎上,積極與有關部門對接,了解重點產業行業用人需求,深入推進“萬企進校園”等專項行動,高頻次舉辦分行業、分層次、跨地區招聘活動,進一步挖掘畢業生崗位資源。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月等活動,引導更多畢業生留內蒙古、回內蒙古就業。分類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服務,做好困難群體幫扶。持續優化“內蒙古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平台”功能,為高校、畢業生、用人單位提供優質服務,精准有效推送就業政策、資訊、崗位信息等,推動畢業生更快更好就業。
“今年我們聚焦‘六個行動’細化了27項具體舉措,5項是圍繞就業促進行動,力爭為30萬人次職工提供就業服務,其中實名制服務職工3萬人次以上。”自治區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張慧宇表示,通過開展“工會幫就業”行動,為轉崗待崗職工、農牧民工等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就業幫扶﹔充分利用職工之家APP就業幫扶雲等就業服務平台,開展全年常態化線上線下就業服務﹔開展跨區域就業創業協作系列活動,持續擦亮“京津冀蒙工會跨區域促就業創業”等服務品牌﹔全力打造“蒙工職創”創業服務品牌,為有創新創業能力和意願的職工提供指導服務﹔持續支持各級工會開展家政養老、倉儲物流等方面的技能培訓項目,幫助就業困難群體實現高質量就業。
穩就業與促發展同頻共振
“去年做雜糧煎餅淨賺10萬多元。今年我要繼續依靠婦聯,再擴大生產規模,帶動更多姐妹就業。”在赤峰林西縣“老三區”雜糧煎餅合作社,張靜感激地說,婦聯不僅幫我創業就業,更給予我人生未來和希望。
張靜曾是一名無業農村婦女,在婦聯的創業就業行動幫助下,掌握技能干起雜糧煎餅,還做成了致富產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自治區婦聯黨組書記、主席王芳說:“我們將全力推動助企就業行動, 推動‘北疆巾慧’婦女創業就業品牌走上全國市場,把婦女巧手致富與鄉村振興深度融合,培養產業‘帶頭人’,發揮好產業協會、行業聯盟作用,深化人才培訓,完善保障激勵機制,促進產業深度融合,圍繞品牌打造、產品推廣等關鍵環節,全方位提升婦女就業創業手工特色產業競爭力,搭建更廣闊銷售平台,讓北彊巾幗婦字號產品飛入千家萬戶,也更好地助力鄉村振興,助力婦女增收致富,為弘揚北疆文化、促進產業發展貢獻北疆巾幗智慧和力量。”
當前,全區各相關部門正通過實打實的政策舉措為穩就業創造更多有利條件。
自治區殘聯教育就業部主任席振宙說:“自治區殘聯將推動出台自治區殘疾人就業辦法,加強殘疾人就業權益法制保障﹔不斷完善殘疾人就業有關政策,推動出台新一期自治區促進殘疾人就業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分層分類做好殘疾人就業創業獎補,推動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帶頭安排殘疾人就業,引導社會用人單位釋放更多適合殘疾人的就業崗位﹔開展殘疾人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加大就業援助力度,落實就業援助政策,持續做好2025年高校殘疾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服務工作,進一步推動落實內蒙古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
自治區退役軍人事務廳就業創業處處長孫平表示,退役軍人事務廳要做好4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全區退役軍人事務系統開展退役軍人就業促進專項行動,構體系搭平台拓渠道,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充分就業。二是推進內蒙古退役軍人產業學院建設,開發一批適應就業市場需求、符合退役軍人特點的學歷提升專業和技能培訓項目,培養一批同時具備學歷、技能、創新能力的退役軍人人才,選樹一批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典型。三是大力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區建設,全面落實退役軍人創業貸工作有關要求,強化退役軍人創業互助協作平台建設。四是用好國家退役軍人創業扶持政策,積極推動自治區支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政策出台,更好激發退役軍人創業創新活力。(記者 梅剛 趙曦 劉志賢 李存霞 於欣莉 馬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