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聽闖新路進中游奮斗足音 觸摸現代化建設強勁脈搏
——全國黨媒高質量發展內蒙古調研行側記

8月的內蒙古,芳草萋萋,天高雲闊。
8月25日至29日,“闖新路 新實踐——全國黨媒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媒體團走進內蒙古,深入生產車間、產業園、博物院、生態治理區,聆聽各地闖新路進中游奮斗足音,觸摸高質量發展強勁脈動。
探訪之旅從走進優質牧場開始。媒體團第一站來到伊利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當看到奶牛們排著隊轉圈圈擠奶時,媒體團成員大感新奇,紛紛拿出手機拍照,還不時向講解員詢問。
據講解員介紹,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是配套伊利健康谷而建設的牧場之一,總用地面積約11250畝,是全球技術裝備領先、智能化程度一流的綠色低碳生態觀光牧場。該牧場打造了無人牛舍,整合世界領先的全智能擠奶、自動飼喂、機器人清糞環保等系統,奶牛可以自由擠奶、休息、採食,全程無人管理。轉盤式擠奶設備一次可容納60頭奶牛同時擠奶。
隨后,媒體團一行走進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沉浸式感受“一杯奶”的品質魅力。
在灌裝車間,看到灌裝速度達40000包/小時的超高速灌裝機,媒體團成員連聲感嘆:“速度真快”“太震撼了”。在外包裝車間,擁有全球技術領先的自動抓取多關節機械手、無人駕駛小車和高空輸送鏈,實現了自動上紙箱、開箱、放墊片、自動裝箱、自動碼垛作業。智能化生產線實力圈粉,媒體團成員紛紛表示為中國乳業發展驕傲。
乳業是內蒙古的支柱產業。作為全國最大的奶業生產區,內蒙古奶牛存欄、奶產量等多個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全國人民每喝6杯奶,就有1杯多來自內蒙古。當前,內蒙古正圍繞“育好種、種好草、養好牛、產好奶、建好鏈”的全產業鏈發展思路推進乳產業提質升級。
作為內蒙古的另一支柱產業,能源產業正在加速低碳轉型。在鄂爾多斯,媒體團成員走進遠景零碳產業園、隆基綠能鄂爾多斯基地、神東煤炭集團上灣煤礦,了解鄂爾多斯在不斷增強能源供應保障能力的基礎上,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實踐。
參觀完遠景零碳產業園,了解遠景集團在新能源產業發展、零碳產業園建設、零碳新工業體系打造等方面情況的介紹后,廣西日報農業部主任李耿說,內蒙古打造零碳產業園,以綠色能源帶動綠色工業,加快綠色轉型發展,成效明顯,未來可期。
在包頭市,媒體團成員走進包鋼股份軌梁廠萬能軋鋼生產線、中國兵器一機集團、包頭稀土博物館,感受老工業城市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蓬勃動力。
貴州日報報刊社總編室主任尹長東用“熱辣滾燙”來形容參觀包鋼萬能軋鋼生產線的感受。他說,實地看到熱浪滾滾的軋鋼生產線,感到很震撼,為“包鋼制造”跑出世界速度深感自豪。
包頭稀土博物館是目前世界體量最大的全面展現稀土工業發展歷程的主題博物館,設立“稀土溯源、稀土與世界、稀土與中國、稀土與包頭、稀土與應用、稀土與碳中和”6部分展陳內容,全面展示了稀土元素的發現及開發應用、稀土礦的形成及分布、稀土工藝流程和科技研發、稀土產業發展等歷程。調研團成員走進這裡,了解內蒙古推動稀土產業由“世界級儲量”邁向“世界級產業”的新實踐、新成效。
參觀完包頭稀土博物館,江西日報社健康事業部副總經理廖曉生很有感觸。“在我們江西,贛南被稱作‘稀土王國’,在內蒙古,包頭被命名為‘稀土之都’。它們之間的互補性還是很強的,包頭這邊的稀土產業主要集中在產業鏈上游,而贛南則主要做稀土的深加工,未來可以考慮深度合作。”
採訪調研期間,媒體團成員還走進蒙草集團草業技術創新中心、銀肯塔拉沙漠生態治理區等地,深入了解內蒙古生態治理新探索、新成效。了解到荒漠變綠洲背后的探索實踐和動人故事,媒體團成員紛紛為堅持不懈防沙治沙、為筑牢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重要貢獻的內蒙古人民點贊。
媒體團成員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思考,在實地調研中領略內蒙古生態之美、感受內蒙古發展之變。大家紛紛表示,一定要把內蒙古在生態治理、能源轉型、科技創新等方面的新探索新實踐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內蒙古、愛上內蒙古。(記者 康麗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