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把劇場搬到戈壁,再現小站人的奉獻與堅守

2024年08月27日09:2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在阿拉善茫茫的戈壁灘上,分布著不少五等火車小站,“一站、兩人、三餐、四季”是這些火車站真實的寫照。

  2023年,內蒙古藝術劇院以臨策鐵路上的居延海站、天鵝湖站為原型,創作了話劇《站台》,並在當年“五一”國際勞動節首演,以藝術致敬鐵路人,致敬無數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的普通勞動者,獲得觀眾好評。

  8月14日至18日,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工會攜手內蒙古藝術劇院話劇團,開展“高雅藝術進鐵路”2024年暑期職工文化普惠活動,將這部作品帶回到了臨策鐵路。

  把劇場搬到戈壁灘上,演員們跋涉1000多公裡,在毛德呼熱站、額濟納站區、蘇宏圖站區連演3場。站台就是舞台,背景是茫茫戈壁和綿延的鐵軌,這樣的實景演出極具代入感。“這次演出給我的震撼很大,為我們平凡的工作注入了活力,非常感謝演員們頂著高溫,不辭辛苦來到鐵路一線,為我們演繹精彩節目。”毛德呼熱站助理值班員連凱宏連連贊嘆。

  《站台》講述了新老兩代鐵路人,面對困境時的堅守與付出。劇目通過刻畫堅守十余年的老鐵路人“老黑”,與深受城市生活浸潤的新員工“小白”兩位性格迥異的鐵路職工的日常生活,展現了扎根戈壁灘的一線鐵路職工不為人知的心酸故事。

  在劇中,“老黑”水要省著喝、菜要省著吃,“小白”不理解“老黑”的做法,依然我行我素。直到月底,新的補給尚未到達,已經用光了水和食物的“小白”陷入困境,這時,向來節儉的“老黑”拿出自己省下的食物,和“小白”共渡難關,兩個人也因此建立起深厚的友誼。

  《站台》將諸多偏遠小站鐵路職工面臨的困難展露無遺。

  臨策鐵路東起巴彥淖爾臨河區,西至阿拉善額濟納策克口岸,768公裡的鐵路線上,有許多不起眼的五等小站,很多小站地處戈壁深處,入目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荒漠,周邊50公裡范圍內無路、無手機信號,除了接發列車時短暫的熱鬧,其他時間隻有連續值班的兩人在堅守。

  《站台》正是捕捉到了“兩人小站”獨特的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構建了一個充滿情感與深思的舞台世界。“老黑”經驗豐富、沉穩內斂,對待工作一絲不苟,“老黑”的角色塑造,讓大家看到了一個鐵路職工的堅韌和執著。他對待“小白”的態度,既像是一位嚴厲的老師,又像是一位慈祥的長輩。在與“老黑”的相處中,充滿活力又有些沖動的“小白”逐漸領悟到了鐵路職工的價值,“小白”的成長和變化,揭示了一代代鐵路人成長過程中的艱辛和不易。

  內蒙古藝術劇院話劇團團長賀丹彥說:“創作這部話劇的目的是體現工匠精神,把勞動者的奮斗與堅守展現給人們,帶動更多人發揚艱苦奮斗、吃苦耐勞的精神。”

  內蒙古藝術劇院話劇團將《站台》帶回邊陲小站,是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和情感旅程。在各個站區的演出中,《站台》因其貼近職工生活的劇情、幽默風趣的情節,引發了觀眾的強烈共鳴。臨河運營維修段額濟納車間線路工劉勤說:“看完這個話劇感觸比較深,看到劇中的‘小白’,就像看到了15年前的自己﹔看到‘老黑’,又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堅守。”

  3場演出很快就結束了,站台只是短暫停留,火車終將駛向下一站。“全國巡演正在計劃中,我們會把這個堅守崗位、辛勤付出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賀丹彥說。(記者 馮雪玉 孫柳)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