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本網專稿

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呼和浩特市第二批主題教育系列訪談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著力打造“四個千億”“五個第一”的現代化首府中心城區

人民網記者 富麗娟 寇雅楠 劉藝琳
2024年02月01日08:57 | 來源: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小字號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呼和浩特市各開展單位按照“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破難題、辦實事”活動為抓手,全面推行“四優四解”工作法,開展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落實落細。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呼和浩特市展開採訪調研,對話各地“一把手”,推出《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呼和浩特市第二批主題教育系列訪談》,宣傳報道全市各地區主題教育工作開展的成效。 

人民網記者:請您簡要介紹一下呼和浩特市賽罕區。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賽罕區委書記李曉燕:賽罕區位於呼和浩特市城區東南部,轄區總面積1015.5平方公裡,轄3個鎮、8個街道、3個區域服務中心,下設101個村、122個社區,總人口93.96萬人。區委下轄14個黨委、黨工委,990個基層黨組織和25388名黨員。區內有漢、蒙、滿、回、達斡爾、朝鮮、鄂溫克等4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18.08萬人。

賽罕區處在呼和浩特城市拓展的主方向上,是首府的行政中心區和科技、教育、文化聚集區。賽罕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溝通北京、連接西北、通往各省的重要通道,是東部發達地區與中西部欠發達地區之間重要交通樞紐。賽罕區區位優勢明顯,城市綠地景觀豐富、基礎設施配套完善,自治區黨政機關大部分駐區辦公,內蒙古大學、航天六院等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匯聚賽罕區。賽罕區區內文物古跡豐富、文化積澱深厚,有石人灣濕地自然保護區、遼代萬部華嚴經塔、馬鬃山滑雪場等“北疆文化品牌”名片。賽罕區產業業態多元,都市型農業初具規模,現代化工、新材料和現代裝備制造兩大產業集群增勢迅猛,專精特新、未來產業培育加快,總部經濟集聚發展,農文旅融合亮點頻出,經濟發展量質齊升,是首府發展環境最優,發展潛力最大,發展勢頭最好的區域,承載著首府社會各界的關注期待,擔負著引領全市發展的特殊使命。

人民網記者:請問當地在高質量推進第二批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賽罕區委書記李曉燕: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賽罕區緊跟上級要求,創新方式方法,確立了“四個結合一個貫通”的總體思路,即把開展主題教育與貫徹黨的二十大決策部署結合、與當前中心工作結合、與破解高質量發展難題結合、與為民辦實事結合,把理論學習、調查研究、推動發展、檢視整改和建章立制融合貫通、一體推進。主要做法:一是在組織架構上制定了“1+1+8+N”工作體系,搭建起了主題教育的“四梁八柱”,以嚴格的責任制促落實、保成效,確保各項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二是在指導推進上設計“1+4”工作導圖,即1張工作導圖,“學習、調研、問題、發展”4張清單,以“三學三做”“三樹三強”為載體,每周全覆蓋調度各層級任務落實情況,形成了“任務分解—領題落實—結果報告”的閉環工作模式。三是在問題解決上建立了“三報兩診兩試”工作機制,及時報工作經驗做法、報工作差距不足、報工作疑難和政策疑問,小問題現場“會診”立即解決、大問題建立跟蹤協調“會診”機制解決,創新舉措在觀測點先行先試,試點經驗做法在全區推廣,第一時間了解情況,發現問題,防止跑偏走向。四是在推動發展上從制約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難題和群眾急難愁盼的重點問題入手,確定了硅材料產業鏈延伸、干部隊伍結構優化10個攻堅項目,科學研判難點堵點,採取關鍵性措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形成了標志性成果,切實以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績彰顯主題教育取得的實效。

人民網記者:緊密結合《國務院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賽罕區如何將主題教育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相結合?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賽罕區委書記李曉燕:2023年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中環產業園考察時指出,“你們企業和園區辦得不錯,看了感到很提氣”,總書記的指示和肯定為我們增添了強勁的發展動力。2023年10月7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意見》,這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賽罕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兩件大事”,牢牢把握國務院出台推動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意見》的歷史機遇,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各項工作的主線,錨定“區內再進位,國內爭百強”,做大“金山高新區、航天開發區”,推動城區、農區、園區三區聯動,產業發展、城建文旅、民生服務三方共進,經濟、文化、治理、生態、人口五個能級全面提升,立新圖強,創新賦能,實現總量、數量、體量、份量、貢獻量五個突破,著力打造“四個千億”“五個第一”的現代化首府中心城區。具體而言,一是牢記囑托感恩奮進,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高質量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政治建設更加堅強有力。二是繼續保持趕超進位的勢頭,2023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成為全市首個“千億城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三是轉方式調結構,現代農牧業提質增效,工業支撐作用更加突顯,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三產比例優化為2.4 : 39.8 : 57.8,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四是優服務樹形象,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教育水平持續提升,完工投用6個中小學、幼兒園,新增學位1530個。醫療體系不斷優化,引進北京高水平醫療資源和團隊,加入城市醫療集團。為老服務更加精准,社區養老服務站96個、醫養康養床位457張,進一步織密為老服務網絡。文化活動日益豐富,小草公園成為全市節假日人流量最大的公園,馬鬃山滑雪旅游度假區成功申報為國家3A級景區。基層治理提標增效,社區事項由140項減為79項,信訪代辦制化解遺留信訪事項226件。五是呵護環境防治污染,新建口袋公園和社區游園75個,建成城市綠道50公裡,完成1萬戶燃煤散燒綜合整治任務,實施“三北”防護林六期工程6500畝,賽罕區成為第一批自治區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美麗賽罕底色更足。六是強基固本正風肅紀,評出“擔當作為好干部”和“實干型”干部43名,提拔重用基層優秀年輕干部33名,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黨的建設全面加強。

通過採取有力舉措、增強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2023年GDP完成1140億元,增速8.4%﹔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051億元,增加值增速17.5%﹔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08億元,增速36.9%﹔社消零完成220億元,增速12.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46.3億元,增速14.1%。

人民網記者:和第一批相比,第二批主題教育同群眾的聯系更直接,面對的矛盾問題更復雜,群眾期待解決的問題更具體,如何將主題教育與為人民群眾服務聯系起來?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賽罕區委書記李曉燕:主題教育開展的效果,最終要看群眾滿意度。賽罕區樹立“實”的導向、突出“實”的作風,深化運用“四下基層”,聚焦解決群眾身邊的急難愁盼,訪民情、解民憂、惠民生、暖民心,在主題教育中持續提升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在區級層面,按照黨中央關於大興調查研究的部署要求,區級領導開展走進項目企業一線、鄉村振興一線、政務服務一線、基層治理一線“4個走進一線”活動,確立31個調研課題,發現問題288個,現場解決229個,提出對策117條。我們在主題教育中堅持實打實抓落實、硬碰硬抓整改,切實以為民辦實事成效檢驗主題教育成果。

人民網記者:開展主題教育不僅是“上下篇”,也是“接力賽”,沒有完成時隻有進行時,當地如何認識其重要意義?將主題教育成果常態化,把主題教育各項部署要求落實落細?

呼和浩特市委常委、賽罕區委書記李曉燕:主題教育的開展讓我們方向更明了、思路更清了、信心更足了,收官並不意味著收場,我們要持續鞏固拓展主題教育成果,常思自身不足,常思發展之策,常思民眾所盼,重點從八個方面下功夫,確保高質量發展有新突破、全區首位度有新提升。一是開拓創新,著力在轉變思路上下功夫。站位全局,承擔起對內穩住大盤、對外競爭比超的責任擔當,大膽突破、勇於實踐、打出品牌、闖出新路﹔把握機遇,抓住政策利好,積極打造園區、謀劃項目,借勢借力,推動發展﹔創新引領,以大視野、大思維加快提升賽罕區在新發展格局中的競爭力,建設2個國家級創新中心和2個科技孵化中心,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二是實干為先,著力在壯大經濟總量上下功夫。盯住經濟指標做貢獻,盯住工業基本盤,盯住重點項目建設,把經濟總量做大,把產業家底兒攢足。三是提級賦能,著力在園區發展上下功夫。聚焦推進新型工業化契機,全力創建硅材料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聚焦提升園區基礎設施和管理水平,補齊園區水電路網訊等基礎設施短板。四是夯基筑本,著力在農區提標上下功夫。按照全市“一圈一區兩翼四板塊”總體布局,以工業化、市場化思維推進農業現代化,以產業鏈思路布局項目,大力發展“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都市型現代農業。五是精雕細琢,著力在城區治理上下功夫。以提升城市發展能級為重點,以“突出賽罕特色、體現賽罕品牌”為切入點,通過抓城市建設提標、抓服務業提質、抓生態環境提級3個重點提升品質。六是用心用情,著力在增進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按照市委要求,要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落實自治區“溫暖工程”﹔以就業聚人、靠服務留人、用產業引人多措並舉滿足就業需求﹔以更有高度的教育、更有廣度的醫療、更有溫度的養老,全面提升教育醫療養老服務品質﹔扎實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突出街道社區統籌協調一體化,做實物業服務標准化,強化五大提升示范化,加快基層治理智慧化。七是攻堅克難,著力在落實舉措上下功夫。要抓統籌凝聚發展合力,建立上下貫通、橫向協同的“全區一盤棋”統籌機制,統籌全區人力、物力、財力,優先保障重點項目、重點工作﹔要挖資源激發內生動力,把土地、風光、教育、人才、媒體、駐區單位資源挖掘出來、利用起來、整合起來,最終實現撬動發展﹔要爭進位提升競爭實力,力爭在發展速度上爭先進位、在發展質量上扛旗奪杯、在貢獻份額上追趕超越,推動工作出新出彩。八是強基鑄魂,著力在加強黨的建設上下功夫。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思考和推進工作,著力構建起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體系﹔要加強干部隊伍建設,強化正向激勵,調動干部主動干事的積極性,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

下一步,我們要持續推動主題教育成果深化內化轉化,堅持標准不降、勁頭不鬆,推動各方面工作再上新台階、實現新跨越,為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的內蒙古新篇章貢獻賽罕力量!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