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赤峰奮力邁向趕超跨越發展新賽道

2024年01月30日08:23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赤峰市新區景色。

律回春漸,氣象萬新。

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在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的跳動中,赤峰步履不停、奮力趕超。

2023年,全市上下全面對標對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定不移聚焦辦好兩件大事和自治區“闖新路、進中游”奮斗目標,堅定不移穩增長、調結構、強基礎、促改革、惠民生,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工業經濟

增速提質 動能積蓄

這一年,赤峰高新區成為蒙東地區首個工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的園區。

這一年,全市175個項目開工建設,61個項目竣工或部分竣工。

這一年,1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通過認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分別增加至30家、45家。

這一年,赤峰市元寶山產業園、紅山產業園通過自治區第二批化工園區認定。

這一年,紅山產業園醫藥產業集群及喀喇沁旗中藥材(蒙藥材)產業集群被認定為內蒙古自治區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

這一年,中心城區5G實現連續覆蓋,旗縣區政府所在地、大型蘇木鄉鎮和部分重點行政村實現有效覆蓋。

……

回首這一年,赤峰市著力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產業,圍繞“工業倍增”行動,以產業園區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全面掀起工業建設新熱潮,奮力推動全市工業經濟實現量的提升和質的飛躍。

這一年,向工業倍增持續發力——

圍繞“雙千四百”工程,持續加大上下游項目、左右關聯項目建設,不斷壯大重點產業規模。

這一年,中小企業發展活力滿滿——

向上爭取資金扶持,向下緊盯資金到位率,真正讓資金“雪中送炭”。

精准開展助企服務,抽調9名業務骨干擔任12345“政策專員”,為企業提供“專家門診式”的政策咨詢和辦事指引,全年答復率和群眾滿意率均達100%。

充分發揮3家國家級、8家自治區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台和2家國家級、8家自治區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服務載體作用,累計為742家企業提供咨詢、創業創新、權益保護等服務。

這一年,工業數字化加快轉型——

持續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引導工業企業開展兩化融合對標、貫標工作,安琪酵母(赤峰)有限公司通過工信部兩化融合貫標評定且被評為3A級貫標企業,全市通過貫標評定企業達13戶。

積極推進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目前全市新建5G基站800余座,順利完成年度建設任務,累計建成5G基站4850座。

聚力推動工業互聯網建設,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技術在醫藥、紡織、食品加工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綜合型二級節點於4月底正式上線運行。截至目前,平台連接企業級節點44個,平台標識注冊量758萬條,標識解析量163.2萬次。

這一年,工業綠色創新發展蹄疾步穩——

實施優質中小企業梯度培育工程,建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庫、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分別達10家、44家、106家。

積極開展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創建,全市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11家、自治區級綠色工廠25家、國家級綠色設計產品8種、自治區級綠色設計產品5種、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1家、自治區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2家。擁有自治區級節水標杆企業2家、節水型企業5家,赤峰有色金屬開發區林西產業園獲評自治區級節水型工業園區。

持續深入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全市擁有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37家,自治區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2家。東黎羊絨、昭烏達羊絨、拓佳光電、聖倫絨毛4家企業獲得自治區級工業設計中心認定。內蒙古天奇中蒙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是自治區成立的第二家制造業創新中心。

2023年,赤峰工業在歷史坐標中鐫刻了閃光印記。2024年,期待赤峰工業在新的坐標系下裂變。

現代農牧業

量大質優 闊步向前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2023年,赤峰市農牧業發展取得驕人成績:糧食總產量130億斤,連續11年保持在100億斤以上﹔牲畜存欄2210.6萬頭隻,連續多年居自治區首位﹔赤峰市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市試點獲農業農村部的批准,是全區唯一一個獲准創建的盟市……

這一年,全市堅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抓手,以農牧業提質增效、農牧民增收致富為目標,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全力推進農牧業大市向農牧業強市加快轉變。

這一年,農業發展成色越來越足。

作為自治區糧食主產區,全市糧食播種面積1706.8萬畝,居全區第3位。糧食總產量130億斤,居全區第4位。雜糧雜豆種植面積692萬畝,谷子種植面積356.6萬畝,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居全區前列。

全市糧食產量較近5年來全市平均糧食產量高6.31億斤。連續11年保持在100億斤以上,連續2年保持在130億斤以上,實現“十一連豐”。

農作物品種審定登記數量60個,玉米、雜糧制繁種面積19.8萬畝,設施農業累計綜合佔地面積191萬畝。

以玉米、大豆、雜糧等糧食作物為重點,廣泛應用耕地保護技術,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72.4萬畝、耕地深鬆面積183萬畝。

全市累計落實高標准農田建設任務349.15萬畝,佔全區總任務的17%,總任務量居全區首位。

全市完成新建改造面積13.28萬畝,完成現代化改造提升面積5.63萬畝,設施農業產量預計達510.7萬噸,牢牢坐穩全區蔬菜生產的頭把交椅。

這一年,畜牧業發展韌性越來越強。

深入實施“增牛優羊”“增禽優豬”發展戰略,扎實做好生豬保供工作,支持擴大肉禽養殖規模,積極落實奶業振興行動,有序推進飼草料生產,加快傳統畜牧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步伐,畜牧業標准化、集約化、規模化水平逐步提升。

截至6月末,全市牲畜存欄2210.6萬頭隻,同比增長5.82%,位居全區首位。

牛存欄362.2萬頭,同比增長12.08%,居全區第二﹔羊存欄1423.4萬隻,同比增長4.76%,豬存欄357.1萬頭,同比增長7.36%,禽存欄3629萬隻,同比增長5.56%,均居全區第一。

牲畜存欄連續11年位居自治區前列。全市肉蛋奶類綜合生產能力達到116萬噸、37萬噸和57萬噸,肉類綜合生產能力位居自治區前列。完成自治區下達赤峰市的288萬畝人工飼草種植任務。

這一年,農牧業品牌活力越來越旺。

深入推進以“綠色、有機、健康、原生態”為核心價值農畜產品品牌建設,堅持以產業育品牌、以質量鑄品牌、以市場強品牌、以文化塑品牌,全市培育出一批地域特征鮮明、質量水平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的農畜產品品牌。

全市認証的綠色食品522個,國家級農牧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10家。

5個品牌榮登2023年內蒙古知名區域公用品牌榜單,區域公用品牌總價值以754.49億元居全區第一,其中敖漢小米273.15億元、赤峰小米176.36億元、赤誠峰味135.73億元、赤峰綠豆106.94億元、赤峰羊絨62.31億元﹔敖漢小米、赤峰小米和赤誠峰味位列全區知名區域公用品牌前10強。

生態建設

綠水青山 成色更足

這一年,兩大沙地殲滅戰穩扎穩打,擴面增綠,提質增效。全市已完成防沙治沙148.18萬畝,超前實施2024年項目34.68萬畝。

這一年,林草長制全面落地見效,全市林草產值預計達104.6億元﹔前11個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2.6%。

這一年,制度保障的“指揮棒”功能進一步放大,林草長制全面落地見效。

這一年,山地“綠起來”、森林“大起來”、山區群眾“富起來”,綠色財富不斷積蓄。

在綠色發展的道路上,赤峰市越走越寬、越走越深。去年全市加大森林資源保護培育力度,大力推進林下種植、養殖、林下採集等為主要內容的復合經營活動,有效推進林業增效、農民增收。

全市林草產值預計達到104.6億元。規范發展林下經濟,充分發揮國有林場作用,鼓勵先行先試,總結成功經驗,完成林菌栽培0.84萬畝、林藥種植9.68萬畝。喀喇沁旗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七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保持林草生態惠民政策穩定,認真落實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脫貧人口生態護林員政策,精准選聘續聘生態護林員4078人、公益林護林員5913人。

這一年,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交出亮眼成績單,人居環境“美起來”。

2023年1—11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3.6%(剔除沙塵影響)﹔地表水國控斷面優良水體比例為78.3%,超過考核要求7.5個百分點﹔農藥、化肥施用量同比分別下降0.28%和2%﹔秸稈綜合利用率和地膜回收率分別達到91.1%和84.1%﹔完成7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年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全部完成,土壤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赤峰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

2023年,綠色成為美麗赤峰的主基調,赤峰綠色發展腳步更加堅定,“山青林茂景美、生態功能完善、全民護綠享綠”正在從願景走向現實。

招商引資

頻發“邀請函” 做大“赤峰圈”

據統計,2023年1—11月,赤峰市簽約項目598個,計劃總投資1532.4億元﹔

新簽約項目開工率50.2%,排名第三﹔

新簽約項目竣工率24.3%,排名第一﹔

到位資金增量115.8億元,排名第四。

這一年,“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出台,真情實意優化營商環境。

古有梧桐,鳳凰來棲。為筑赤峰梧桐,赤峰市統籌推動招商引資工作,形成了“項目為王、落地為要、資金為重”的工作導向,推動招商引資工作有序、有力、有效開展。

這一年,“走出去”招商“引進來”共贏,赤峰“朋友圈”越交越廣。

赤峰市全力打造“投資赤峰、共贏未來”“赤子峰會”等招商活動品牌,成功舉辦京蒙協作促進赤峰高質量發展暨赤峰“文旅進京”推介會、“遇見紅山 鏈上赤峰”長三角宣傳推介簽約活動、“活力大灣區 有峰更精彩”宣傳推介簽約活動和成都、重慶、山東推介簽約活動及百名秦商、北大校友進赤峰等活動,簽約了262個投資類重大項目,並形成了較好的社會宣傳效應。

一年來,赤峰市各級招商隊伍“走出去、引進來”1200余次,對接各地企業2500余家。與14家商協會建立委托招商合作關系,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分別設立招商聯絡處,聘任65名“招商大使”,為2名社會引資者兌現招商獎勵資金300萬元,在全社會形成了重商興商、親商愛商、護商安商、利商富商的鮮明導向。

這一年,赤峰市共舉辦重大招商引資活動6場次,簽約產業類項目262個,計劃總投資2474.4億元。截至目前,已辦理前期手續項目163個、開工入統項目55個。

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歸根結底,招來的是項目、資本、人才等高端要素,引來的是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

2023,赤峰引入新變量、培植新優勢,全市面向京津冀、環渤海、東三省、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對接向北開放大通道,風風火火“走出去、請進來”﹔

2023,赤峰市在已簽約項目穩健落地的同時,還有源源不斷的新項目持續涌入﹔

2023,赤峰市一項項舉措落實,一扇扇大門敞開,一份份“成績單”紛至沓來,一大批行業龍頭企業涌入赤峰……

民生福祉

更有溫度 更有質感

翻開全市2023年的民生成績單,赤峰不僅有優質教育均衡發展、醫療服務提質增效、鄉村振興步伐加快、社會大局平穩有序的和諧畫面,還有各地區各部門齊心協力以求之、胼手胝足以赴之、殫精竭慮以成之的決心和信心。

這一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2.0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17.10%,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13.37%﹔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293.22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00.11%,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2.9%﹔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5.47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118.26%,與2022年同期相比增幅22.17%﹔

這一年,全市累計保障城鄉低保對象34.2萬人,發放基本生活救助資金17.2億元﹔累計實施臨時救助45386人次,支出救助資金3817萬元﹔將7.8萬名困難殘疾人和6.1萬名重度殘疾人納入兩項補貼發放范圍,每人每月發放補貼資金100元,累計發放1.4億元。

……

一年來,人社部門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點任務和民生實事兩項重點工作,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政策落實上不打折扣。全面執行穩崗紓困系列政策,通過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為企業減負5.91億元,為2962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資金4785.03萬元,以“真金白銀”為企業穩崗保駕護航。

促進就業上廣開渠道。推出“現場招聘+直播帶崗”新方式,開展各類招聘會201場,達成意向人數3.09萬人次。全市建成零工市場18處,提前實現每個旗縣區建成1個零工市場的民生實事目標任務。

勞務品牌上質量雙優。按照“一旗一品牌”標准,認定市級勞務品牌18個,其中入選全國勞務品牌名錄2個、自治區級勞務品牌7個,“赤誠勞務”品牌體系初步形成。

創業創新上擴大影響。繼“雙子星座”創業大賽后,又成功舉辦首屆“活力赤峰”創業創意活動,將創新創業與吸引人才有機融合,全國18個省市、67所國內外院校共281個團隊參賽,規模創歷年新高。

一年來,全市把人才工作作為常態化關注的重點工作。對比往年,在引才渠道、政策兌現、政策升級、事業單位人員管理、專業技術人員類別上實現突破。首次開展赴清華、北大等頂尖高校的校園專項引才,研究制定《赤峰市推進人才強市的若干政策》,首次開展事業單位擇優比選工作,在全區率先開展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

一年來,全市持之以恆強化根治欠薪。制定印發開展保障農牧民工工資支付制度落實年活動方案、預防整治拖欠農牧民工工資專項行動工作方案及配套辦法,全力推動“內蒙古無欠薪”品牌建設,為3469名勞動者解決欠薪3790.75萬元。

一年來,“一老一小”的笑容讓人更安心。2023年全市新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62處、村級養老服務站373處,改造互助幸福院37處,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10532戶。全市建成旗縣區級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2個、蘇木鄉鎮(街道)未保站177個,現有蘇木鄉鎮(街道)兒童督導員183人、嘎查村(社區)兒童主任2497人,實現全覆蓋,初步形成基層未成年人關愛服務體系。

知來時路,可致遠途。邁上新征程,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實干鑄就夢想,奮斗開創未來。400多萬赤峰市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赤峰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攻堅克難、迎風擊浪、勇毅前行,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赤峰新篇章。(魏那)

(本版圖片由赤峰日報社提供)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