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
興安盟科右前旗:為老百姓服務和促經濟發展永遠在路上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興安盟科右前旗各開展單位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破難題、辦實事”活動為抓手,全面推行“四優四解”工作法,開展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落實落細。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興安盟科右前旗對話“一把手”,推出訪談《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宣傳報道興安盟科右前旗主題教育工作開展的成效。
科右前旗全稱科爾沁右翼前旗,位於興安盟中西部,地處大興安嶺南麓向鬆嫩平原過渡帶,西靠錫林郭勒盟、西北部與蒙古國接壤、南連吉林省白城地區。科右前旗年糧食產量穩定在30億斤左右,是國家產糧大縣﹔牲畜總頭數在450萬頭(隻)以上,是自治區牧業大旗﹔與蒙古國有邊境線32.273公裡,是自治區19個邊境旗縣之一。同時,科右前旗也是自治區革命老區,先后榮獲“國家園林縣城”“國家衛生縣城”“全國農畜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示范縣”等稱號,成功創建“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全國奶業生產能力整縣推進縣”“第四批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科右前旗九曲烏蘭河美麗如畫。韓雙龍攝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科右前旗一體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以基層黨組織為依托,以黨員干部為主要力量,用好“六種教育載體”,採取“四教融合”教育方式,積極開展“一個引領、八個爭做”活動。一方面創建堅強堡壘“模范”支部,組織開展了鄉鎮黨委書記、組織委員等各類“擂台比武”35場(次),引導基層黨組織書記“以比武促學習、以比武促交流、以比武促提升”。另一方面組織群眾教育系列活動,開展“面對面引領教育”“分享式自我教育”“大眾式宣傳教育”等活動。同時還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裡,科右前旗在邊境嘎查增設了1個“邊境服務站”,構建了抵邊鄉“黨群服務中心+邊境服務站+便民服務點+黨員中心戶、堡壘戶”的四級便民服務體系,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就近辦”,同時提供“一對一”貼心幫辦代辦服務。
在推進主題教育的同時,科右前旗千方百計破難題,推進全旗高質量發展。在生態安全屏障、現代農牧業、新能源基地、同心戍邊維護邊境穩定等方面,多方發力。統籌推進“三北”六期工程建設,植樹造林1.6萬畝,整合利用城區閑置土地資源,“見縫插綠”建設“三北”工程保障性城市苗圃2300畝。採取“土地整治+生態修復+增減挂鉤”融合模式,修復歷史遺留礦山46個、5370畝﹔圍繞破解“地、水、種和糧、肉、奶”制約瓶頸,在全區率先採用“EPC+O”模式建成高標准農田15萬畝。先行先試建成全區首個萬畝灌區數字節水改造試點項目,畝均節水30%以上﹔我國首個單體在運最大的中廣核百萬級陸上風電基地實現並網發電,總投資80億元的120萬千瓦索倫抽水蓄能電站正在納規,總投資45億元的中核50萬千瓦制氫制氨一體化等市場化並網新能源項目順利獲批,全旗清潔能源總裝機規模突破18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55億度﹔全旗組織動員邊境管理區各族群眾,共同參與穩邊固邊興邊行動。巡防隊成立以來,累計開展軍警民聯合邊境清查110余次、累計巡邊踏查近3000公裡、提供案件線索130條,有效充實了邊境管護力量。
內蒙古宏達壓鑄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加工現場如火如荼進行中。韓雙龍攝
在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中,科右前旗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作為干事創業的出發點,以“四下基層”為重要抓手,累計組織黨員深入群眾收集意見建議1081條,解決各類民生問題860件。
全旗成立了全盟首家急救分中心,切實提高了基層急救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實施“煤改電”38萬平方米,將集中供熱管網無法到達的27所偏遠鄉村學校改造為風電供暖、空氣能供暖﹔在旗接訪大廳、蘇木鄉鎮黨群服務中心、嘎查村(社區)設立信訪代辦窗口(站、點)333個,共受理事項189件,全部化解辦結﹔成立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獲批全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規范化整縣試點﹔創新開展鄉村產業發展帶頭人“曉景計劃”,將“曉景式”人才吸納進嘎查村兩委,推動鄉村產業發展、促進農牧民增收。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副盟長、科右前旗委書記孫書濤表示,主題教育只是開始,而為老百姓服務和促進經濟發展永遠在路上。目前,全旗制定或建立各項制度或相關文件27項。比如,在健全管黨治黨機制方面,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作風建設的十條規定》,改進了干部作風、提升了為民服務水平﹔在完善推動發展機制方面,建立了《科右前旗人民檢察院沿邊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強化了沿邊檢察工作效能,保障了沿邊經濟高質量發展。
孫書濤表示,我們剛剛召開了旗委擴大會,對下一步工作進行了謀劃和安排部署,通過政策一步步跟進,我們一步步跟進和服務,科右前旗將變得更加美麗,農牧民和老百姓更加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為邊境地區繁榮穩定做出一級黨委應有的貢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