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呼和浩特市第二批主題教育系列訪談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切實做好“成果轉化”這篇大文章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呼和浩特市各參學單位圍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和重要講話精神,以“破難題、辦實事”活動為抓手,全面推行“四優四解”工作法,開展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不斷推動主題教育落實落細。近日,人民網記者走進呼和浩特市展開採訪調研,推出《開展主題教育關鍵在“實”——呼和浩特市第二批主題教育系列訪談》,宣傳報道全市各地區主題教育工作開展的成效。
清水河縣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最南端,是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享有“全國綠化模范縣”“中國生態魅力縣城”“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是中國小香米之鄉、中國黑黍子之鄉、中國海紅果之鄉。總面積2859平方公裡,轄4鄉4鎮和1個經濟開發區,共103個行政村、8個社區,798個自然村。全縣戶籍人口13.98萬,常住人口7.67萬,漢、蒙、滿、回等23個民族在此和諧共處。全縣現有基層黨組織327個,包括黨(工)委17個,總支部26個,支部284個,黨員7048名。
清水河縣城航拍。清水河縣宣傳部供圖
第二批主題教育開展以來,清水河縣緊緊圍繞“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總要求,做到了“三突出、三體現”。
突出真學細悟,把“學思想”成效體現在“強黨性”上。堅持“第一議題學”“首要內容學”“原原本本學”“專題黨課學”“豐富形式學”“服務指導學”六學聯動。推動327個基層黨組織開展集中學習2328次、主題黨日活動616次、講專題黨課510次,切實做到用黨的創新理論強化思想、凝心鑄魂。
突出深研真改,把“學思想”成效體現在“重實踐”上。堅持分類實施,抓實組織領導。建立主題教育聯系點包聯制度,縣處級干部赴67個參學單位指導102人次、宣講58次,確保主題教育不走偏、不變樣。堅持扑下身子,抓實調查研究。大力踐行“四不兩直”“四優四解”工作法,縣處級干部開展調研321人次、發現問題136個、提出措施199項、解決問題136個,切實做好“成果轉化”大文章。堅持刀刃向內,抓實檢視整改。深入推進“深剖問題、詳建清單、分類施策、嚴格整改”四項舉措,全縣4423名干部查擺問題5688個,其中28名處級干部查擺問題45個,全部建立整改台賬、明確整改舉措和整改期限。各部門各鄉鎮檢視問題714個,全部完成整改銷號,切實從根子上解決“三多三少三慢”問題。堅持擔當作為,抓實民生實事。聚焦保障和改善民生,縣級層面認真梳理出20項民生項目,推動鄉村兩級開展“遍訪行動”,累計進村入戶3157人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2090個,真正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堅持總結經驗,抓實建章立制。清水河縣《建立“七不變、七統一、三下沉、三聯動”工作模式 積極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新路徑》是首府經驗中首個入刊《自治區“創新成果和典型經驗大起底”專刊》的優秀經驗,也是全國七個優秀案例之一。
突出真抓實干,把“學思想”成效體現在“建新功”上。清水河縣堅持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大力弘揚“蒙古馬”精神、“三北精神”,主動融入“強首府”工程,,去年以來全縣各項經濟指標實現“強勢攀升”,其中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個經濟指標增速連續三個季度領跑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更是連續三個季度位列全區第一。
清水河經濟開發區航拍。清水河縣宣傳部供圖
全縣始終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認真貫徹落實“四下基層”要求,扎實走好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
一是帶著使命下基層理論宣講,讓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緊扣“在哪講、誰來講、講什麼、怎麼講、講多久”等關鍵環節,為老百姓講清楚“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12月以來我縣結合冬季送溫暖活動,鄉村兩級組建宣講隊伍119個、深入宣講480次,讓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菜單式”政策宣講服務,進一步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
二是帶著問題下基層調查研究,讓群眾的關切在科學決策中生動體現。堅持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縣處級領導圍繞落實兩件大事、推動高質量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從嚴治黨等問題形成調研報告28篇,召開3次調研成果交流會,實現從“剖析一個問題”到“解決一類問題”的成果轉化。
三是帶著真情下基層信訪接待,讓群眾的訴求在一線實踐中迅速回應。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扎實落實縣處級領導“每日坐班制”,鄉鎮級“代辦統籌制”,村級“走訪摸排制”,設立縣鄉村信訪代辦場所120處,明確三級信訪代辦員251名,妥善解決矛盾事項107件。通過“坐窗口、走流程、跟執法”活動查找解決辦事堵點68個。通過“大走訪、大排查、大化解”行動,黨政班子成員認領包案化解70余件。
四是帶著責任下基層現場辦事,讓制約發展的難點堵點變成人民群眾的幸福支點。堅持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要求各級各部門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多辦強信心、暖民心、聚人心的實事、好事。全縣327個基層黨組織聚焦民生微實事立足崗位做貢獻910次,7000余名黨員深入開展“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育實踐活動,為民辦實事2111件,2285名在職黨員深入村、社區,亮身份、領職責、當先鋒,累計開展服務650場次,為群眾做好事1440件次。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攀升。
(視頻制作:寇雅楠、蘇林、陳冉、張霆、實習生祁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