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遼闊天地間的金色脈動

——呼倫貝爾遇到“十四冬”系列報道之二

2023年12月10日09:0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呼倫貝爾大草原,因入眼蒼翠為世人所向往﹔呼倫貝爾大雪原,也將因一場冰雪盛會驚艷世人。

“十四冬”是北京冬奧會后,群眾性冰雪運動熱情倍級增長后即將迎來的全國最大的冰雪賽事。隨著各項籌備工作的有序推進,作為“十四冬”主賽區的呼倫貝爾市,經濟發展也按下了“快進鍵”。

前三季度,呼倫貝爾市接待游客2510萬人次,同比增長137.32%﹔旅游收入437.36億元,同比增長207.72%。

呼倫貝爾市整體經濟增速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1010.02億元,同比增長6.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7.77億元,同比增長7.1%﹔第二產業增加值406.86億元,同比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505.39億元,同比增長6.1%。前三季度,在一系列精准有效穩投資政策推動下,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21.7%。

“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呼倫貝爾的皚皚白雪中,涌動著經濟蓬勃發展的金色脈動。

“貓冬”變忙冬,“冷資源”釋放“熱效應”

在人們普遍認為北方應該“貓冬”的季節,呼倫貝爾近些年一直在忙冬中度過。

落實《呼倫貝爾市冰雪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5年)》,呼倫貝爾市各旗市區相繼形成品牌和特色活動,冰雪那達慕、冬季英雄會、中國冷極馬拉鬆等特色冰雪品牌影響力日益增強,帶動冰雪相關消費5000萬元以上,冰雪資源已經成為呼倫貝爾新的經濟增長極。

目前,“2023年首屆呼倫貝爾·海拉爾冰雪產品冬季展銷會”各項籌備工作已進入沖刺階段。

“這次展會我們計劃布置160個展位,其中特裝展位16個,展出品類包括國內外知名冰雪運動裝備、服飾、食品、大型設備等,展廳總面積1.7萬平方米。在展會開幕期間我們還將舉辦十佳冰雪之星產品評選活動、戶外冰雪產品測試、產需對接會、招商引資簽約儀式、冰雪文藝表演、主題論壇等11項同期活動。”海拉爾冰雪產業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宣明梅介紹。

呼倫貝爾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開展冰雪運動的典型代表地區,有著得天獨厚的冰雪資源優勢和廣泛的冰雪運動基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呼倫貝爾多年來強力推動“冷資源”釋放“熱效應”。

每到冬天,牙克石鳳凰山景區內都熱鬧非凡,今年也不例外。11月下旬,保時捷、奔馳、寶馬、蘭博基尼等各類車均已匯聚於此,進行高寒測試和試駕試乘活動。

地處中國北疆的呼倫貝爾市,冬季平均氣溫在-25℃左右,極寒氣溫可達-58℃,擁有獨一無二的“中國冷極”品牌。得天獨厚的冷資源為發展機動車、航空器等工業品耐冷性測試創造了絕佳條件。

中國商飛公司、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等知名企業、研究院多年來在呼倫貝爾進行了多種機型的耐寒測試。

2022年,根河市依托“中國冷極”品牌和冷資源優勢成立根河市冷資源研究院,聯合中國飛行試驗研究院等50家單位和個人共同創辦“中國冷極”冷資源技術創新中心,謀劃布局大數據中心和清潔供暖一體化、模擬北極溫濕度環境控制室、極寒環境下裝備材料損傷失效與壽命預測試驗場、飛行器測試基地基礎設施擴建等22個重點在研項目。2022年下半年至今,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河海大學、長城汽車等15家會員單位、400余人專家團隊開展18項科研任務,測試項目116個,測量參數近5000個。

風景變項目,新產業跑出新天地

北國風光帶來的,有前沿技術的應用場景,有城市基建的開發完善,還有更廣泛領域綜合性經濟社會重大項目的加速推進。

11月17日,在根河市中國冷極村建設項目施工現場,推土車、吊車、運輸車等機械高速運轉,機器轟鳴聲不絕於耳,施工人員正爭分奪秒地趕進度、保工期,力爭今年正式運營。

該項目規劃面積19.53公頃,總投資1.35億元,由接待區、林宿區、自駕車營地3個區域組成,是集聚高端住宿餐飲、休閑娛樂、觀光度假、冰雪體驗等多功能的綜合體。

冷極村距根河市區53公裡,冬季嚴寒漫長,歷史最低氣溫低至-58℃。根河市立足實際挖掘綠色經濟潛力,變風景為“產業”,化“美麗”為“財富”,以全域全季全業旅游激活經濟高質量發展。

經濟高質量發展,重點項目建設是關鍵。年初以來,呼倫貝爾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外出招商引資、洽談重點項目,從北京到廣州、從上海到雲南,跨越山海,對接籌劃。1-9月,全市上下各級開展招商引資考察走訪對接477次,舉辦招商引資項目簽約、推介等專項活動695場,國內(區外)新簽約項目199個。

堅持謀劃一批、爭跑一批、招引一批、開工一批、投產一批的“五個一批”模式,呼倫貝爾市深化“放管服”改革,讓項目落地和建設駛入“快車道”。

截至11月30日,呼倫貝爾366個市級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69.1億元,投資完成率為102%。全市重點項目開復工率、投資完成率均好於以往年度同期水平。

同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創歷史新高,科技型中小企業提前三年完成“雙倍增”任務,中國科學院兩個A類先導科技專項取得階段性成效,多家企業獲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自治區級企業技術中心。國能寶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的極寒型復雜氣候環境露天礦5G+智慧礦山項目參評國家2023年物聯網賦能行業發展典型案例。

呼倫貝爾經濟在轉型升級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煤炭、電力、有色金屬、化工等工業重點領域逐步壯大﹔大數據、雲計算、光伏發電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城市經濟活力迸發。

資源變資產,新理念提升新能級

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上,一座座巨型“風車”迎風旋轉,葉片旋轉產生的綠電,通過電網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十四冬”場館中,大草原上的風,點亮了“十四冬”主場館的燈。“十四冬”將實現主場館100%綠色電能供應。

縱橫呼倫貝爾大地的堅強電網錯綜交織,涌動的綠色電能成為其實現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動能。“綠電”的推廣應用,為加快推進呼倫貝爾市綠色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鋪展了更優圖景,呼倫貝爾市的經濟發展也迎來了新的契機。

11月5日,呼倫貝爾市重點項目之一華能蒙東伊穆直流阿榮旗20萬千瓦風電項目首台風電機組順利並網發電。當該項目的32台風電機組全部並網發電后,年發電量將達5.5億千瓦時,年節約標准煤17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64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91噸,減少煙塵排放19噸。

華能蒙東伊穆直流阿榮旗20萬千瓦風電工程集控中心是呼倫貝爾嶺東地區扎蘭屯市、阿榮旗、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共3個風電項目和一個光伏項目的總控制中心,以清潔能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雛形顯現。

呼倫貝爾市依托境內豐富的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積極打造能源輸出基地。隨著阿榮旗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嶺東新能源基地、扎蘭屯清潔供暖和鄉村綠色低碳示范窗口等一批新能源項目的落地實施,充足可靠的清潔電能正成為呼倫貝爾經濟轉型的動力引擎。

今年以來,呼倫貝爾市新能源產業發展不斷加速,全年計劃實施自治區級新能源重大項目12項,總裝機208萬千瓦,總投資113億元,年內計劃完成投資39.7億元。

呼倫貝爾也是中國向北開放的前沿窗口。今年1—10月,滿洲裡口岸進出口貨物1879.2萬噸,同比增長40.4%。其中,鐵路口岸1757.3萬噸,同比增長35.7%﹔公路口岸121.9萬噸,同比增長183.8%。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4191列,同比增長5.6%。自今年1月19日恢復貨運通關、2月27日恢復客運通關以來,阿日哈沙特口岸出入境流量持續攀高,11月6日單日出入境旅客突破2862人次,突破阿日哈沙特口岸開關以來歷史新高。

一趟趟中歐班列呼嘯而過,一輛輛載貨卡車往返穿梭,一個個企業扎根生長,滿洲裡鐵路、公路、航空口岸,新巴爾虎右旗阿日哈沙特口岸,新巴爾虎左旗額布都格口岸……在呼倫貝爾這片廣袤土地上,8個對外開放口岸串點成線、連線成面,構建起祖國北疆的“黃金通道”。

經濟發展強勁脈動,城市繁榮能量澎湃。在呼倫貝爾大地上,一場全民狂歡、深度參與的全國賽事即將到來,盛會的舉辦將為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辦好一個會,提升一座城”,在辦賽中進一步提升城市能級,奮力書寫中國式現代化呼倫貝爾發展新篇章,內蒙古東北角一片“新”潮澎湃。(記者 李霞 高慧 李新軍 呼倫貝爾日報記者 庄嘉慧)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