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甘當“泥腿子” 守好“糧袋子”

——把論文寫在大地上①

2023年08月03日08:56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梅主任,您什麼時候有空,方便去單位採訪您嗎?”

  “記者同志好,今天真不巧,我已經在下鄉路上了,咱們再約時間吧。”

  “忙”是通遼市科左中旗農牧局黨組成員、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梅園雪的生活常態。隻要有機會,她總是“卷起褲腿”深入田間地頭,真心替群眾想辦法解難題。

  一年裡,梅園雪有200多天奔波在農村牧區,“土裡來、土裡去”,因總是“灰頭土臉”的樣子,她被鄉親們親切地稱為“泥腿子專家”。這是她30多年扎根農村、推廣農業技術,足跡遍及全旗500多個嘎查村的真實寫照。

  科左中旗是一個農業大旗,農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產業。過去,由於土地貧瘠,糧食廣種薄收,平均畝產隻有450公斤。怎樣在有限的土地上使作物增產增效?缺水地貧怎麼解決……一個個問題久久縈繞在梅園雪的心中。

  怎麼辦?鑽研,實踐!

  為了解決水肥一體化膜下滴灌種植模式中存在的肥料浪費、后期脫肥,產量低等技術難題,她主持開展了玉米膜下滴灌水溶性肥料試驗,通過反復試驗,畝產達844.83公斤,比常規區高出82.78公斤,有效解決了膜下滴灌種植條件下肥料利用率低、生產成本高、肥口受堵無法全量下肥等技術難題。

  為彌補大小壟淺埋滴灌種植模式下小壟不能中耕的缺欠,她參與研發的大小壟深鬆播種施肥機,可以在播種的同時進行一次深鬆,有效避免了地頭漏播,節省了人工補種的成本。淺埋滴灌高效節水技術是梅園雪帶領她的團隊近年來在農業技術推廣當中的重要科研成果,在保証產量的同時,解決了殘膜對土壤污染的問題。項目區內,可實現糧食單產增加200公斤,實現節水60%,為農牧民既節約了支出,又增加了收入。

  這些技術成果的研發推廣應用,將噸糧田由小面積示范到大面積推廣變成了可能,實現了農機與農藝的完美結合,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為科左中旗糧食穩增產勢頭、成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撐和推動作用,對通遼市乃至周邊地區的農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梅園雪常說,搞農業技術推廣,不能坐在辦公室裡,要走到農牧民群眾當中,問需於民,問計於民,農業技術隻有和農牧民的實際需求結合在一起,才能實現它的真正價值。

  在她的帶領下,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成立了大小壟淺埋滴灌帶全程機械化創新人才團隊,成功開展耐密宜機收品種、水肥一體化、高效節水節肥節藥、病虫草害綜合防治等生產關鍵環節的技術瓶頸攻關,歸納總結出了西遼河流域水澆地玉米高產栽培集成技術規程、玉米大小壟淺埋滴灌帶免耕全程機械化種植技術規程。通過多年的培養,該團隊已成為一支學科結構合理、創新能力強的創新人才團隊,並在2016年入選了自治區2016-2017年度“草原英才”工程產業創新人才團隊第一層次名單。

  中國飯碗中國糧,科學富民技術香。幾年來,梅園雪主持編寫了《科左中旗玉米噸糧田技術方案》《科左中旗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手冊》等技術培訓資料10余本,悉心培養科技示范戶1000余戶,農民技術員2500余人,並為全旗農業綜合開發輸送農民技術員456人。

  土地不會辜負辛勤的汗水。梅園雪深知,隻有不斷地超越、不斷地突破,才能更好地為民服務,才能真正對得起這片土地。(記者 宋爽)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