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全鏈條發力打造中國“奶罐”硬實力

——從奶業振興看內蒙古高起點跨越

2023年08月03日08:5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奶牛存欄169.5萬頭,同比增長13.4%。

  牛奶產量275.3萬噸,同比增長11%。

  乳制品產量227.6萬噸,增速14.7%。

  今年上半年,內蒙古再次用亮眼的“成績單”展現出奶業發展“加速度”。

  “乳香飄飄”的內蒙古,究竟在中國“奶罐”中佔多大分量?

  內蒙古地處“黃金奶源帶”,是全國最大的奶業生產區,奶牛存欄、牛奶產量、奶產品產值等多個指標穩居全國首位,全國人民每喝5杯牛奶就有1杯來自內蒙古。

  數字說話。全區現有年銷售500萬以上乳制品企業83家,加工能力1230萬噸。2023年,自治區級以上龍頭企業新增8家,達到38家,加工能力達到1140萬噸。此外,全區獲得SC認証的企業有41家,獲得小作坊登記証的手工坊有1584家,加工能力達到16萬噸。

  2022年8月,荷蘭合作銀行公布“2022年全球乳業20強”,伊利位居“全球乳業五強”,連續9年保持亞洲乳業第一。蒙牛升至第七位。

  鮮有一個區域能像內蒙古這樣,同時孕育兩大位列全球乳業前十強的乳企。中國乳業“兩牛鼎立”,助力呼和浩特從“中國乳都”向“世界乳都”邁進。從中,也可以看出內蒙古在中國乳業中沉甸甸的分量。

  奶業是內蒙古的綠色現代產業、當家支柱產業,是保障國家農畜產品供給、建設國家重要農畜產品生產基地的重要支撐。全力推進奶業振興,瞄准奶業這個長板,全力把產業鏈拉得更長,成為內蒙古推進經濟工作、承擔政治使命的明確目標。

  8月,巍巍大青山下的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更顯朝氣。

  在位於健康谷的液態奶全球智造標杆基地裡,智能化的生產線高效運轉,日處理鮮奶6500噸,是全球產能領先的單體工廠。同樣位於健康谷的敕勒川生態智慧牧場,採用了全球一流的自動化設備和智慧低碳管理系統,是全球領先的智慧示范牧場。

  作為“十四五”期間呼和浩特市的重點項目,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聚焦打造以乳產業為核心的“千億級產業集群”,通過產業驅動全鏈發展、數字賦能智慧城市、綠色引領產城融合,創造了全球奶業多項“之最”。在健康谷,人們可以近距離感受世界先進的乳業生產新模式,也可以見証從“一棵草”到“一杯奶”的乳業生產全過程。

  透過伊利,可以清晰看到內蒙古立足得天獨厚的奶業發展優勢,全力推動奶業向更廣、更深、更高水平發展壯大的堅實腳步。

  “家底”很厚,分量很足。今年以來,內蒙古錨定奶業率先振興目標,緊盯奶產量達到785萬噸、奶業產業鏈產值突破2000億元的年度目標,堅持“鏈長+鏈主+專班”工作模式,以全產業鏈思維加快推進奶業發展。

  政策發力,持續推進奶業振興。內蒙古連續出台實施一攬子扶持發展政策,2022年出台了支持力度空前的“奶九條”,聚焦優質牧草供給、優良品種培育、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奶牛疫病防控、乳業科技創新等環節,從全產業鏈解決制約奶業發展的關鍵問題。今年繼續完善支持政策,對“奶九條”優化升級,深入研究分析當前區內外奶業發展現狀,總結現行政策運行成效,聚焦解決當前行業生存壓力增大等制約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奶業更有“國際范兒”,還需跨過哪些坎?優質飼草供應、自主供種能力是兩個繞不開的話題。

  奶牛好,牛奶才好。在現代奶業發展中,奶牛良種是奶業生產的根基,優質高產奶牛直接影響著奶源供應。

  在賽科星清水河奶牛核心育種場,培育“國際范兒”種牛勁正酣。

  透過參觀通道的玻璃牆,可以看到一頭頭奶牛正排隊進入自動化擠奶轉盤機,藥浴殺菌、拳握式驗奶、擦拭、上杯巡杯流水操作,自動擠奶的場面有序而壯觀。

  這裡是國內規模最大、遺傳質量最高、技術集成要素最全的奶牛核心育種場,每年可培育頂級乳用種牛500頭,生產高產奶牛性控胚胎5萬枚。下一步,這裡將建成服務全區、輻射全國的優質奶牛種源基地。

  賽科星的背后,是內蒙古堅持自主培育為主、引進和繁育相結合加快良種奶牛擴繁的堅定步伐。目前,全區有育種企業7家,包括2家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和5家種公牛站,有全國排名前100名的荷斯坦種公牛19頭、西門塔爾牛37頭。上半年,全區共生產荷斯坦凍精42.3萬支,生產荷斯坦性控胚胎7484枚,凍精、性控胚胎供給能力均可滿足區內全部需求。已推廣使用性控凍精10.3萬頭、性控胚胎6721枚。

  6月初,呼和浩特市土左旗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內3200畝頭茬紫花苜蓿開鐮收割。

  苜蓿草為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被譽為“牧草之王”。與其他秸稈飼料相比,其具有蛋白含量高、纖維質優、適口性好的特點,對於提高奶牛產奶量、提升鮮奶質量有重要作用。

  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種植基地工作人員介紹說,6月初是紫花苜蓿的頭茬收割期,由於其生長周期為28天,所以每年6月至10月可收獲4茬。

  收割后的苜蓿草經過晾晒,隨后被打捆機用多層拉伸膜打包成高1.2米、寬1米的圓柱形“草罐頭”。經過厭氧發酵的苜蓿青貯,營養保留完整,口感更佳,而且貯存時間可達2-3年。同時在發酵中會產生乳酸菌,使每頭奶牛的產奶量能提高10%左右,這樣的一個個“草罐頭”成了奶牛的最佳營養餐。

  如果說牧場是奶業的第一車間,那麼牧草則是奶業的第一原料。要飼養出好的奶牛,就要從其優中選優的“口糧”開始。

  飼草產業的健康發展,給奶牛端起“鐵飯碗”。上半年,內蒙古飼草種植總面積1834萬畝。其中,青貯玉米1409萬畝,燕麥草167萬畝,預計青貯玉米、燕麥草供給能力可滿足區內全部需求﹔種植苜蓿258萬畝,其中2023年新種植苜蓿62萬畝,今年內蒙古優質苜蓿的自給率預計可提高到80%,較2022年提升5個百分點。

  強化集群建設、促進協同發展,內蒙古抓好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打造一流加工企業、做強一流產品、創建一流品牌,全鏈條發力打造“奶罐”硬實力。(記者 韓雪茹)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