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蒙古大地的深切理解與深情表達
——讀6卷文集《陽光草原的英姿》有感

日前,由巴·那順烏日圖創作的6卷文集《陽光草原的英姿》出版。該部6卷文集包括3部散文卷、1部雜文卷、1部長篇報告文學卷、1部長篇紀實文學卷。
《陽光草原的英姿》這部6卷文集,是巴·那順烏日圖從事新聞與文學創作50多年付出的辛勞和汗水的結晶。他曾從事過獸醫、中學教師、記者編輯、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科研等工作,由於工作閱歷和人生經歷豐富,他的這部6卷文集涉獵廣泛、內容豐富、主題突出、指導性和針對性很強。在某種程度上說,這部文集可視作內蒙古時代變遷、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備忘錄。
在巴·那順烏日圖的眼中,社會的主流色彩是健康的美好的,現實生活中充滿著向上向美的力量。在他的筆下,廣大人民群眾為創造新生活、開創新偉業辛勤勞作,奉獻才智,為時代的進步、為民族的尊嚴和國家的榮譽奮力拼搏、勇往直前,鑄就了一個又一個輝煌。在《陽光草原的英姿》這部6卷文集中,他記錄下《騎兵,在遼沈戰役中的英雄壯舉》《大愛無疆(國際蒙醫院)》《雪戰“1.03”(1814次旅客列車大救援)》,採寫了《陽光雨露(農民夫婦和他們的兒女們)》《稀土之光》等報告文學和散文……這部6卷文集中,書寫了在平穩繁榮的大時代背景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英模人物和為祖國奉獻青春、揮洒熱血的英雄們。在他的筆下,這些人物面對危險和困難從不退縮、無私無畏、沖鋒在前,或者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默默堅守與奉獻。文集藝術地再現了他們的集體主義精神、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
這部6卷文集中集納的長篇報告文學《稀土之光》,在文學界、稀土界以及廣大讀者中產生良好反響。這是我國反映稀土領域創新轉型發展的首部非虛構文學作品,具有歷史性和世界性的意義。這部報告文學以宏闊的思想視野、豐富的生活體驗、飽滿的藝術表現力,向世界展示包頭稀土人士奮斗不止、勇往直前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和中國經驗。這部作品榮獲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稀土之光》拓展了人們的思想視野,開辟了稀土業文學化表達的新探索,給人新的感知和新的啟迪,以站位之高、立意之新、主題之新、意識之新、形式之新的寫作特征,為報告文學創作帶來嶄新的氣象。作品採用在現場和強化現場感的寫作技巧,給人真切感。書寫稀土人士身邊發生的重要事件、偉大創舉和共產黨員、英模人物、稀土專家、管理人員為稀土業創新轉型升級建功立業的閃耀著光芒的感人故事。
在《陽光草原的英姿》6卷文集中,記錄了《國醫大師——蘇榮扎布》《側耳傾聽雕花的馬鞍》《讓世界感受草原音樂的魅麗》……也收錄了多篇以非遺為主題的文章,《守望民間藝術》《美麗的追求》……這些不僅記錄了獨屬於內蒙古的藝術形式,更是用生動充實、氣韻流暢的報道,向世人述說著內蒙古的歷史文化和人文習俗。
在《陽光草原的英姿》6卷文集中,還收入了一組充滿愛國情懷的文章,如《母親與祖國》《當55朵花在祖國的懷抱中競相盛開的時刻》《永遠的眷戀》……充分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情懷和對祖國的無限眷戀。書中還寫下了《科爾沁 我遙遠的家鄉》《霍林郭勒山水》《多彩的錫林郭勒》《呼倫貝爾散記》等,表達了作者綿長的鄉愁、淳朴的鄉情和對故鄉難以割舍的情懷。
巴·那順烏日圖用遞進的層次與文字,書寫了從自然風景到人文風景,再到民族團結、拼搏奮進的內蒙古,為讀者呈現了一個有特色、有個性、不一樣的內蒙古,他將天然存在的自然之景和歷史積澱的文化底蘊融合在一起,讓讀者深深感受到內蒙古天人合一的獨特人文氣息。
《陽光草原的英姿》這部6卷文集中,《蒙古馬精神永駐草原》一文充分展現內蒙古各族干部群眾守望相助、團結奮斗、建設祖國北疆亮麗風景線的偉大實踐。
這部文集中,還有了許多工作感悟及人生絮語,如《記者採訪前的准備》《繁榮文藝 謳歌時代》《文壇寫意》《生活絮語》《回顧與反思》等等,這此文章是獻給當下廣大新聞和文藝工作者的一部生動的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巴·那順烏日圖的這部6卷文集,在敘寫故事的同時,有機地融入了內蒙古各地的歷史文化、民俗風情、地理風物等,力求帶給讀者更為豐富的閱讀體驗。它如同一部內蒙古見聞錄,讓讀者充分了解內蒙古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此外,他在愛中尋找和贊美內蒙古的生態之美,展現內蒙古草原的神韻和綠色氣息,在《美麗的所在》《草原懷中的霍林郭勒》《綠滿草原》《多彩的錫林郭勒》《克什克騰,那片神奇的山水》《想念奈曼綠色》等散文中,呈現自然生命的跳動,將秀美的風景演繹為優美的文字與篇章,表達對內蒙古大地蓬勃生機的深切熱愛。
中國報告文學研究會原會長、《報告文學》雜志社原主編、著名文學評論家李炳銀評價這部6卷文集時說,《陽光草原的英姿》是巴·那順烏日圖長期扎根草原、融入草原的歷史文化,而創作推出的一部主題厚重、內容豐富多樣的報告文學,是巴·那順烏日圖對內蒙古大地的深切理解和深情表達,它是我們走進內蒙古歷史文化的非常好的一個渠道。
《陽光草原的英姿》這部6卷文集,是巴·那順烏日圖用50多年的光陰,長年深入基層、深入生活,縱橫內蒙古大草原和八千裡邊防線……以及祖國大江南北,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深入研究,用他手中的筆記錄了一段段歷史,用深情的敘述展現了祖國大家庭的多姿多彩。(圖·巴特爾)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