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篤行實干,增進民生福祉

2023年03月10日09:2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天,孕育著希望。正在北京召開的全國兩會催人奮進:政府工作報告再次聚焦民生領域,傳遞了溫暖真摯的為民情懷。

  攜希望和夢想出發,內蒙古大地,處處升騰著生機與活力。

  春風行動在全區火熱開展,為群眾求職牽線,為企業用工搭橋﹔保障性住房密集開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百姓幸福感爆棚﹔首都知名醫院落戶內蒙古,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醫療服務﹔職業培訓讓勞動者吃上“技能飯”,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奔跑……2023年春天,一個個民生故事、一張張生活剪影,濃縮了內蒙古發展的萬千氣象。

  利民為本,實干為要。一直以來,內蒙古堅持惠民生、暖民心,在發展中不斷增進民生福祉。過去一年,民生發展成績令人鼓舞:全區就業、醫療、社保等支出保持兩位數增長,超額完成城鎮新增就業年度任務,動態消除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對象風險﹔創建146個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實現高校A檔學科零的突破,實施職業教育特色專業試點和“工匠班”計劃,設立鄂倫春旗大楊樹鎮高考考點、結束當地考生34年“異地高考”歷史﹔啟動國家區域醫療中心項目建設,建成街道社區養老服務機構885個﹔文藝精品迭出,舞劇《騎兵》獲文華大獎,舞蹈《森林中的考考樂》獲群星獎,群眾性文體活動廣泛開展﹔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571個、老舊管網2170公裡,建成農村牧區公路6261公裡、改造戶廁10萬多個,城鄉人居環境適宜性和安全性得到提升。

  回望過去5年,一串串“民生數據”同樣溫暖厚重:居民收入增速總體快於經濟增速,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萬元增加到近3.6萬元﹔城鎮新增就業年均20萬人以上,教育普及、醫療衛生、文體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累計解決房地產歷史遺留問題項目2970個、140萬套、1.55億平方米,改造老舊小區5108個、棚戶區近26萬套、農村牧區危房9.6萬套,建設保障性住房2萬套,圓了600多萬群眾的安居夢。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新征程上,內蒙古已將辦好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好事列入重要日程,全區各地民生舉措不斷推進。在全國兩會上,來自內蒙古的代表委員們更是積極攜民意、傳民聲,獻良策、謀發展。

  “我們要把政府‘干的事’精准對接群眾‘盼的事’,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享受高品質生活。”全國人大代表,烏蘭察布市委副書記、市長奇飛雲說,烏蘭察布市將充分發揮區位交通優勢,持續深化京蒙協作,在去年新建名校長工作室5個、名教師工作室33個基礎上繼續分別增加8個和15個﹔全面啟動第二醫院新院區運營工作,市中心醫院、中蒙醫院智慧醫療加速升級,繼續強化與協和醫院、中日友好醫院合作定期診療工作,同時與北京安貞醫院繼續深化合作,在去年國家心血管疾病臨床醫院研究中心挂牌基礎上設立心血管病名醫診室,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教育醫療服務。同時繼續堅持財力向基層和民生傾斜,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在去年新建續建幼兒園9所、新增學位1800個基礎上,今年再增加幼兒園8所、小學1所,新增學位2550個,加快內蒙古職業教育園區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做好“一老一小”健康照護服務,繼續新增床位880張,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3.5個,緊密型醫共體建設實現旗縣全覆蓋。

  “安居”是“樂業”之本,安居夢就是老百姓的幸福夢。

  走進錫林郭勒盟多倫縣國稅家屬樓小區,新建的停車位、智能垃圾箱、人臉識別門禁讓居民感受到老舊小區改造后的便利。

  全國人大代表,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郭玉峰說:“我們圍繞‘宜居安居’目標,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今年持續擴大保障性住房受益面,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1.1萬套(間),發放城鎮住房保障家庭租賃補貼2.64萬戶。著力改善群眾居住環境,實施棚戶區改造1.5萬套,改造城鎮老舊小區1602個、21萬戶以上,改造農村牧區危房3000套以上。同時,落實好內蒙古支持剛需和改善性住房需求10條政策措施,促進房地產業加速回暖、平穩健康發展。”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圍繞“穩就業、促增收”,內蒙古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在呼和浩特,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在赤峰,“就業紅娘”為企業和求職者提供“點單”服務﹔在錫林郭勒,“零工市場”讓重點群體就業有門路﹔在烏蘭察布,“店小二”式服務保障企業用工……不同的方式,共同的目的:不僅要解決當下“就業難”“招工難”問題,更要形成長效機制。

  一時間,社區工廠家庭工坊帶動就業、校企聯合技能培訓提升就業、鎮村勞務公司轉移就業、返鄉能人創業就業……豐富的實踐將助力內蒙古今年城鎮就業新增20萬人以上、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240萬人、19.62萬名脫貧人口務工就業目標的實現。

  全國政協委員、自治區人社廳副廳長徐睿霞說:“高校畢業生作為就業工作的重點,我們將重點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能力,實施青年就業見習計劃、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等,並對有特殊困難的畢業生採取個性化幫扶措施,同時優化公共就業招聘服務,有針對性提供精准公共就業服務,切實保障好基本民生。”

  民生連著民心,改善民生就是要讓老百姓有依靠、有保障。內蒙古千方百計加強社會保障,讓全區各族人民生活更幸福、未來更美好。

  2月15日,國家組織冠脈支架接續集採結果在內蒙古落地執行。參保群眾劉軍患病多年,藥品耗材降價后,費用支出減少一半。

  患壞死性筋膜炎的王強,住院醫療費近14萬元,個人支付不到2萬元,三重保障報銷近12萬元,大大減輕了經濟負擔。

  “我的退休金又漲了,足夠日常花銷了。”退休職工劉成的生活美滋滋。

  2023年,內蒙古將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著力加強社會保障。新增基本養老保險參保50萬人﹔城鄉低保增幅5%以上,孤兒保障金增幅8.3%以上﹔完成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2.6萬戶﹔新建鄉鎮養老服務中心和村級養老服務站2350個,對200所農村互助養老幸福院服務功能進行拓展提升﹔新增嬰幼兒托位2萬個﹔完成困難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6500戶。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

  全國政協委員、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牧民廷·巴特爾說:“內蒙古採取一系列重要政策舉措惠民生、紓民困、解民憂,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豐盈、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建議衛健、教育等部門制定優秀人才服務邊遠地區的具體政策措施,鼓勵高學歷人才到基層工作,提升邊遠地區公共服務水平。”

  今年,內蒙古將新建改擴建幼兒園204所、中小學676所、特殊教育學校13所,新增學位6.9萬個﹔選派1000名城區優秀教師到鄉村薄弱學校開展結對幫扶﹔建設京蒙合作醫院43家、緊密型醫共體20個、互聯網醫院140家……通過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關鍵小事”,不斷增強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實事辦好、好事辦實,貴在用心。2023年,內蒙古緊盯群眾所需所盼、圍繞群眾“關鍵小事”推出43件民生實事清單,實行項目化管理。內蒙古各地也將乘著全國兩會的春風,銳意進取、篤行實干,用心用情用力把“民生清單”變“幸福賬單”。

  這個春天,讓我們一起期待,幸福像花兒一樣綻放。(記者 梅剛)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