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晉位升級,做大經濟總量

2023年03月07日09:08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三月,春和景明,在京召開的全國兩會世界矚目,中國式現代化、高質量發展等成為國內外媒體關注的熱詞。此時,中國傳統節氣驚蟄已至,萬物生長沐春意,春耕大忙就此始,從農田到工廠,全國各地以緊抓發展不懈怠的奮斗,為中國式現代化寫下春天的注腳。

  在內蒙古大地,一場推動經濟晉位升級、做大經濟總量的行動也正在浩蕩展開——

  赤峰市召開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政銀企對接會,為151個推動新舊動能轉換、補齊發展短板的項目落實融資資金455.9億元。

  鄂爾多斯市年產40萬噸聚氯乙烯項目實現無汞化生產,填補了產業技術全球空白,對高端制造業發展起到綠色示范引領作用。

  興安盟(京津冀)旅游推介會在京舉辦,興安盟文旅部門、企業與北京市文旅企業簽訂6項旅游項目合作協議。

  全區數據中心項目投資突破1650億元,服務器承載能力200萬台,今年力爭突破250萬台,為“東數西算”提供算力支撐。

  全區2023年計劃投資200億元加快建設現代化水利項目,以逐步構建形成現代水網體系。

  烏蘭察布市消化處置22262畝批而未供及閑置土地,大批被“喚醒”的土地上,高質量項目建設快馬加鞭。

  “蒙商絲路行”阿聯酋、沙特阿拉伯海外經貿活動啟動,內蒙古組織51家外貿企業趕赴迪拜搶訂單,實現項目產品交易額3.8億元。

  通遼市“真金白銀”嘉獎2022年項目引資“功臣”,並決定安排2000萬元獎勵2023年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項目引資先進集體及個人。

  包頭市50兆瓦分散式風電項目投運,每年可提供6630萬千瓦時清潔電能,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2377噸。

  以“增地效果要大、節水潛力要大、增產幅度要大”為目標,巴彥淖爾市93萬畝高標准農田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待批項目大起底中,全區7999個待批項目辦結,辦結率99.23%,盟市級補批項目全部辦結銷號。

  ……

  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據悉,今年內蒙古計劃實施政府投資5000萬元以上、企業投資億元以上高質量發展重大項目3168個,總投資將達3.2萬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7739億元,較去年增加1403億元。

  春為歲首,攜希望和夢想出發。“3168個重大項目,大多集中在基礎設施、新能源裝備制造、新材料、煤基新興產業、生態環保等打基礎、利長遠的長鏈條發展領域,總投資100億元及以上項目52個,較去年增加11個。”自治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

  歲歲三月,今又三月,時針又走至如此厚重的時刻:時值全國兩會,當新的春天開啟,為了追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內蒙古篤行不怠、砥礪前行。

  追夢前行的路上,內蒙古為什麼要推動經濟晉位升級、做大經濟總量?內蒙古決策層凝聚的共識發人深省:內蒙古經濟總量不大,地區生產總值剛剛超過2萬億元、排在全國第21位,與地區能源資源等優勢不相匹配,迫切需要加快發展。

  共識背后,是無法回避的差距與挑戰:目前,全國各省、市、自治區中,經濟總量超過3.2萬億元的多達15個,超過4.1萬億元的多達13個。

  “有一定的經濟總量做支撐,才能滿足持續增加的就業與收入需求。”內蒙古社科聯副主席朱曉俊說。

  共識與挑戰,催生選擇﹔選擇,也必將開啟一段嶄新的歷史。為推動經濟晉位升級、做大經濟總量,今年年初,內蒙古發出動員令:

  “樹立雄心壯志,把精力集中到加快發展上來,齊心協力推動內蒙古經濟晉位升級。”

  “我們有底氣、有條件、有信心把經濟總量做到全國中游水平。”

  底氣、信心從哪裡來?黨的十九大以來,全區上下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聚焦習近平總書記交給內蒙古的五大任務守望相助、一往無前,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在感恩奮進中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以無愧於歷史的成就作答。

  5年來,全區糧食產量從全國第十位躍升至第六位,牛奶、羊肉、牛肉和羊絨、飼草產量穩居全國第一。

  5年來,全區累計生產煤炭53億多噸、發電量2.9萬億度,煤、電保供量均居全國第一。

  5年努力,全區鐵路營業裡程增至1.48萬公裡,位居全國第一﹔民用機場增至48個,位居全國第三。

  5年努力,全區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8%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累計突破1萬億元。

  5年努力,全區累計造林3700多萬畝、種草1.2億多畝、防沙治沙5400多萬畝,均居全國第一。

  5年努力,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6萬元增至近3.6萬元,城鎮年均新增就業20萬人以上。

  5年努力,內蒙古煤炭、稀土、農畜產品加工轉化率持續提升,新能源、新材料、信息軟件等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持續高於整體經濟增速。

  5年努力,內蒙古規模以上工業經濟增速、固定資產投資增速、財政收入增速躍至全國前列﹔人均生產總值從6.1萬元增至9.6萬元,位居全國前列。

  5年努力,內蒙古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闊步現代化建設新征程,鑄就歷史新榮光,為推動經濟晉位升級、做大經濟總量奠定了重要基礎。

  也因此,就推動全區經濟晉位升級,正在召開的全國兩會上,來自內蒙古的薛志龍代表、石磊委員等多位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

  “結合資源稟賦、村情實際大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全力推動鄉村振興。”

  “推動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促進生產發展、生態保護雙贏。”

  “開發更多健康豐富的食品,滿足個性化需求,做大做強食品制造業。”

  “持續營造各類企業‘敢投、想投、搶著投’的良好營商氛圍,為經濟發展添薪續力。”

  “以全鏈思維加快布局一批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延鏈補鏈強鏈項目。”

  ……

  夢想,總是在奮起自強的力量匯聚中綻放光彩、昭示未來。代表委員們的建言獻策,與內蒙古“抓”字當先、推動經濟晉位升級的要求高度契合。

  抓總量、比塊頭——推動農牧業做大做強、工業聚鏈成群、建筑業強筋壯骨、服務業提質增效。

  抓結構、比質量——在貫徹新發展理念和轉方式調結構上下功夫。

  抓招商、比落地——堅持管行業必須管產業、管招商,各廳局要帶盟市、幫企業、推項目,每周都要有新進展。

  抓項目、比進度——不遺余力推動謀劃的項目全部開工。

  抓企業、比體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要做大做強,引進企業要抓好落地。

  抓節約、比效益——促進粗放式發展方式向精細化管理轉變。

  實干托起夢想,奮斗贏得未來。推動經濟晉位升級、做大經濟總量,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譜寫發展新篇章,內蒙古馳而不息、勇往直前!(記者 楊帆 高慧)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