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高新區:人才聚集與產業發展“同頻共振”

整齊劃一的廠房車間,一塵不染的生產環境,高速運轉的精密儀器,“全副武裝”的生產工人……走進雙良硅材料(包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科技感扑面而來。
比起科技感,雙良在包頭稀土高新區跑出的發展“加速度”更加讓人贊嘆。雙良項目總投資140億元,分2期建設,“項目一期我們花了5個月不到的時間,就完成了從破土動工到建成投產。”雙良公司總經理劉國銀說。
近年來,稀土高新區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結合,加速“大好高”項目和“高精尖”人才聚集,推動“雙招雙引”落到實處,開啟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現在的稀土高新區,招商氛圍日益濃厚、項目建設落地有聲、產業鏈條漸趨完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發展底氣更足、實力更強、質量更高。
圍繞主導產業,組建重點產業鏈專班。2022年,專班共簽約項目134個,項目協議總投資176.25億元。
同時,不斷充實重點產業鏈專班工作力量,增派一批干部到經濟發展一線,推進“延鏈、補鏈、強鏈”,為經濟發展注入新活力。
在此基礎上,借助國家發改委在制定東部地區高新區與內蒙古地區“結對子”發展飛地經濟的政策機遇,依托現有的招商引資組織體系,聚焦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區,充分發揮在外招商的駐點優勢,加強與異地商會的聯系,有效獲取項目線索。
2022年8月,第十四屆中國包頭·稀土產業論壇暨中國稀土學會2022學術年會在包頭舉行。會上包頭市共簽約項目50個,簽約金額303億元,項目涵蓋稀土、永磁、拋光、合金、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其中,稀土高新區參與了30個項目。
“以產業鏈促招商、以引資促產業鏈壯大、以壯大的產業鏈魅力吸引更多的商與資,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稀土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說。目前,全國綜合實力前10強的稀土磁材企業已有6家落戶,稀土永磁材料產能達到15萬噸,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已形成區域產業高地,這也是稀土高新區精准招引的一個縮影。
春節前夕,內蒙古北方嘉軒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入駐稀土高新區,旨在通過融合稀土資源與永磁驅動技術,打通稀土永磁應用產業鏈,打造世界領先的永磁驅動技術研發、制造和應用示范基地。
大項目落地的背后,涌動著稀土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體制機制的持續創新和精准發力。
稀土高新區緊緊圍繞包頭市的政策要求,全力推動數字化政府改革,建設的“經濟大腦”,將政策推送、政策申報、融資對接、政府決策等涉及不同部門、不同領域的多樣業務緊密銜接,轄區企業共享“政務數據資源+”紅利。
去年以來,稀土高新區結合“五個大起底”行動,推動加大閑置和低效土地處理力度,加快園區轉型升級,尋求新的突破。70個待批項目涉及的174項手續全部辦結﹔消化批而未供土地232.65公頃,完成率110.5%。健全重大項目滾動實施、跟蹤服務機制,實行清單式管理、專班式推進,以力度保調度、以調度保進度,加快推進優質項目簽約和開工建設。
此外,稀土高新區建立自治區首家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並設立人才服務專班精准為企業服務。向10家重點領域企業征集本科及以上緊缺急需崗位 225個﹔為宏遠電器、英思特稀磁等7家企業93名人才兌現專技獎勵資金93萬元﹔為42名企業高管人員兌現政策資金89.1萬元,服務企業人才需求。
靠前發力、適當加力,稀土高新區還不斷升級迭代政策“禮包”。制定《稀土高新區人才引進培育八項措施》,匹配10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全力推動市區人才政策落實。推動《包頭市重點產業博士碩士引進行動計劃》等政策落實,市區2級投入560萬元,為重點領域企業引進博士碩士緊缺人才39名,促進產業發展。投資1.6億元建設高標准居家式人才公寓178套。幫助內蒙古博特公司獲批自治區首筆“人才貸”800萬元,協調開通了直達大學科技園的公交線路,讓各類人才在稀土高新區安心、安身、安業。
統計顯示,2022年,稀土高新區新增各類市場主體2656戶。(內蒙古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向平 實習生 李寶樂)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