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祖國北疆,內蒙古高校當何為?
盼望了一個冬天,一場酣暢淋漓的雪在初春不期而至,帶來了春的希望與活力。
一年之計在於春。1月29日,全區招商引資暨優化營商環境大會召開,要求全區上下要為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提供有力支撐。在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全區教育系統統籌謀劃“一盤棋”,各高校紛紛立足祖國北疆,圍繞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提升職業教育、高等教育與高質量發展的契合度”這項工作,用心謀劃未來。
去年末,2022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專項”項目公布,內蒙古大學申報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視域下北部邊疆安全建設機制研究》獲准立項。內蒙古大學黨委書記劉志彧說,踏上新征程,內蒙古大學將牢牢把握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新任務,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在立德樹人的實踐中,推進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要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重大需求,著力在現代生物育種、草原生態安全、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破解制約相關產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難題。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中,努力成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自治區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示范帶動自治區高等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大幅提升。
作為自治區基礎教育師資的主陣地和師范教育的排頭兵,內蒙古師范大學始終將辦好師范教育作為第一職責。內蒙古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阿拉坦倉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學校師范生招生比例大大提高,師范專業生均撥款標准大幅提升,獲批了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22個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實現了20個非師范專業向職業教育師資的轉型,教師教育高質量發展步入快車道。下一步,學校將繼續聚焦主責主業,持續做優建強教師教育,全面提升師范人才培養質量,努力為自治區教育現代化建設,特別是學前教育普惠優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多樣化發展提供更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內蒙古工業大學黨委副書記李佔峰介紹,作為自治區建校最早的工科院校,內蒙古工業大學充分發揮特色優勢,緊緊圍繞內蒙古“五大任務”,集聚整合創新資源,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緊盯新能源等重點領域搭平台、聚人才、強服務,積聚力量開展有組織科研,完善協同創新機制,加快現代產業學院建設,促進應用研究與科技成果轉化,提升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積極為自治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工大智慧。
學科建設是大學改革發展的“龍頭”和核心。在全國第五輪學科評估中,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學學科被評為A檔,實現內蒙古A類學科零的突破。日前,學校召開專題會議,深入謀劃草學學科和乳業學院建設事宜。“下一步,學校將以草學學科為引領,研究成立草業創新研究院和草業現代產業學院。此外,呼和浩特市目前正在培育以乳業、草種業為龍頭的綠色農畜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對人才和科技的需求很大。我們將與地方、企業深入合作,全力參與乳業學院建設,切實推進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自治區奶業高質量發展作貢獻。”內蒙古農業大學黨委書記王萬義說。
人才引育是高校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內蒙古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成濤介紹,學校緊緊圍繞白雲鄂博礦稀土鈮等戰略資源高效利用,按照學科水平和人才布局情況分類施策、主動出擊,集中有效資源提升學科平台建設,改善人才工作和培養環境。同時,主動謀劃人才集聚平台,以包頭市鹿城產融創新港建設為契機,推動科學研究、成果轉化、人才培養、產業鏈培育貫通融合,不斷完善人才引育機制,激發區域人才新活力,為地方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對內蒙古職業教育發展進行了規劃。
兔年首個工作日,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提前結束假期,全面投入到學院職業本科院校申辦工作中。學院黨委書記范志忠說:“學院緊密對接自治區土木建筑業、交通運輸業、裝備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重點在智能建造、綠色節能、市政路橋、航拍測繪、特種設備、消防安全、生活服務、文化傳媒等技術領域布局專業,形成對接區域產業的‘四梁八柱’專業架構,深化‘德技並修、育訓一體’育人模式,為自治區支柱產業、新興產業培育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內蒙古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是全國56所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建設單位之一,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李文科介紹,學院持續優化專業設置和高水平專業群布局,不斷完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更好服務國家和自治區能源動力和智能制造產業創新發展。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與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於日前合作建成了“弘元學院”實訓基地,弘元新材料(包頭)有限公司投入近1000萬元在基地安裝了單晶生產作業所需的全部設備,實現了生產全鏈條作業實訓,並在“弘元學院”實訓基地開設“訂單班”,安排專業工程師、技術骨干進行理論與實踐技能教學,每年定點培養500名技術人才。校企雙方共同培養高質量實用型人才。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高質量發展的號角已吹響,內蒙古高校正以時不我待、實干爭先、爭創一流的信心與決心,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和優勢,為內蒙古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記者 劉志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