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的科爾沁答卷

科爾沁區: 聚力打造村集體經濟發展新高地

2023年02月16日10:25 |
小字號

一年春作首,萬事行為先。放眼科爾沁區大林鎮各個村落,棚舍車間、田壟果林,一系列部署舉措密集落地,一個個重大項目接踵推進,馬不停蹄,蓄勢待發。經濟暖流不斷涌動,發展脈動愈發強勁,村集體經濟迸發全新活力,整個大林奏響了實干開新局的“春之序曲”。

一場小雪緩緩飄下,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大林。走進大林鎮政府樓,遠遠地,我們就聽見了熱鬧的討論聲。原來,一早,全鎮58個村村書記全部集中到了這裡,分享經驗,建言獻策,為2023年的大林鎮共商大計、共謀發展。從春天啟程,時間新故相推,實干接續發力。大林鎮是科爾沁區佔地面積最大的鄉鎮,全鎮以養殖黃牛為拉動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青龍山村黨支部書記張杰就是抓住了這一發展契機,從2022年開始就盤算著要依靠輔助配套產品生產來增進村集體經濟收入。他先是向上級申報項目,盤活了閑置多年的青龍山村中心小學校園,又以積極爭取政府專項資金和個人入股相結合的方式成功籌到了開工“第一桶金”。經過緊鑼密鼓地安裝、採買,2022年年底時,豆餅飼料榨油廠順利投入生產,荒廢已久的校園重新有了別樣的“熱鬧”。張杰說:“這個項目能為村集體收入增值10萬元以上吧,還能帶動一部分農民,林地可以種植黃豆,加工完可以賣給老百姓,養牛的村民直接可以做成飼料。”

豆餅飼料榨油廠是集豆餅飼料生產和榨油為一體的綜合性流水線。優質的黑龍江黃豆經過壓餅、粉碎、炒熟、裝袋,最終變成豆餅飼料,推向市場。壓餅的環節,直接連接地下的儲油桶,毛油經過進一步的過濾,就成了市面上我們常看到的食用油。據了解,青龍山村生產食用油,腥味小、無雜質,很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已經注冊了“良品贊”商標,成品除了自產自銷外,還在逐漸暢通銷售渠道,而且已經頗見成效。張杰說:“豆餅主要用於養殖戶的牛,因為牛在下犢子,再一個育肥,它必須得用蛋白,豆餅含蛋白40個以上,主要是增長牛的出欄啊增長斤數啥的。再一個就是油出廠后都銷往東三省吉林、遼寧、黑龍江這些地方。”

如今,豆餅飼料榨油廠流水線正式運轉,每天壓榨黃豆量高達24000斤,豆餅產量高達19000余斤,產油量達3360斤左右,工廠年銷售總額可達70萬。其中,預計2023年可以為村集體經濟創收固定收益10萬元以上,淨收益率達20%左右,妥妥地成為了大林鎮村集體經濟新的增收點。

黨建引領猶如“紅色引擎”,拉著大林鎮這艘巨大的貨輪奮力向前。在村黨建引領下,輔助配套產品生產為大林鎮養殖業插上了發展新翅膀,這艘經濟“貨輪”有了新的能量來源。轉至田壟果林,發展的腳步同樣沒有停歇。時代潮流,浩浩蕩蕩,唯有弄潮兒才能勇立潮頭。為了始終保持強勁的競爭力,西歸力村黨支部書記孫恆一直在外出“取經”。2022年,他分別去浙江嘉興、上海等地進行實地考察,進一步確定冷庫的建設和使用對穩定西歸力村錦繡海棠果市場價格,提高售賣利潤的重要性。至此,便有了眼前這座西歸力冷庫。孫恆說:“我們這個西歸力冷庫是2022年春季開始正式建設的,到9月份完成竣工。整個建設面積1500平,應該(能)存3000噸果品。我們冷庫是7條庫,像我們海棠果能擱半年也沒問題。這就給我們村民能創造極大的收入。再有一個就是可以延長我們的產業鏈,比方說制果酒,它擱冷庫裡可以保存,極大地提高了冷庫的利用率。”

錦繡海棠果又稱塞外紅蘋果,是大林鎮西歸力村核心產業,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林果。全村種植面積3000畝,是名副其實的“龍頭產業”。大林人有喜食蘋果的偏好,錦繡海棠口感極佳、營養豐富、種植難度不高,抗旱耐寒,結出的果實果形秀美,又經得起長期冷藏和保鮮,深受當地村民青睞。但礙於沒有冷庫保鮮,錦繡海棠挂果成熟以后,隻能以低價進行內部消化,村民每年還要承受極大浪費的風險,更別提遠銷海外了。冷庫的建成,不僅解決了西歸力村海棠果的保鮮問題,還能讓錦繡海棠的市場利潤增加40%左右。與此同時,冷庫還吸引了很多外村村民前來租賃儲藏,可謂是村集體經濟增收的又一新生動力。孫恆說:“2023年我們計劃著村民放了以后一斤收費在一毛錢,費用還不大,還增加收入。要是沒有冷庫,貴賤摘下來就得賣,不賣不行。冷庫的建設給我們村增收奠定了有力的、堅實的基礎,我們在這個方面將來還要研究,招商啊引資啊,做果酒啊做果干啊。”

說到冷庫的投入使用,西歸力村算不得是大林鎮“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早在2022年初,大坨子村就已經有了村集體冷庫,甚至能實現一部分果品蔬菜的冷藏保鮮。2023年,大坨子村依托優勢大棚冷涼蔬菜種植產業,將進一步提升冷庫利用率。此外,還打算將村集體大棚種植類型從過去單一的育苗調整為育苗加承包模式,大膽嘗試能夠促進村集體經濟增收的新途徑。大林鎮大坨子村黨支部書記王立志說:“我們村現在目前有的村棚是61棟,每棟佔地總面積是1.8畝。今年我們是想對外承包一部分,自己育苗留一部分。承包這塊兒,我們目前定的是2.4萬一個大棚,一租是四年的,平均6000元一個(每年),也有一年一包的,一年一包的話我們准備把價格定到9000元。我們預計2023年我們集體收入這塊大棚加冷庫,預計能達到50萬元。”

起步就是沖刺、開局就是決戰。2023年,大林鎮將以奮進的姿態,進一步更新發展理念、科學謀劃發展思路,以發展優勢特色產業、發展適度規模經營為主,促進種植業養殖業產業化、品牌化,以虎虎生威的雄風、“兔”飛猛進的干勁、氣吞萬裡的精神,奮力開啟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征程,聚力打造村集體經濟發展新高地。大林鎮黨委副書記、政府鎮長於曉波說:“我們黨委政府按照區委、區政府的決策部署2023年主要就是結合五大產業來大力發展嘎查村集體經濟。圍繞大林的第一富民主導產業黃牛產業做配套服務來發展集體經濟。新的廠區已經建設完成,預計全年經濟效益能達到20萬以上。結合冷涼蔬菜產業,2023年我們要通過各種方式,激發村內群眾的蔬菜種植積極性,同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61座村棚全部投入使用,預計每個棚每年的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村集體收入也能達到30萬元以上。結合特色林果產業,現在我們以西歸力、東歸力村為核心,村集體利用這種溝通、對接、服務,把農戶和更加有效高價的市場進行對接,在服務上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應。結合蒙中藥材產業,今年准備想繼續擴大種植規模,想達到500畝左右。同時,我們也是在他種植產業的基礎上,有做桔梗初加工的打算,初加工以后效益能提高到20%左右。2023年把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的村民跟著受益,讓更多的村集體有豐厚的收入。”(永梅、海日汗、李莎)

來源:科爾沁區委宣傳部

(責編:張聿修、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