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關注民生

就業路廣 振興路寬

2023年02月08日09:52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春、夏、秋季在村裡的種植園區打工,秋收完去葵花色選廠打工,冬天在家照顧牲畜,如果精力允許,再去離家不遠的澱粉廠打份工。錫林郭勒盟太仆寺旗紅旗鎮紅旗村脫貧戶劉雲把自己的一年四季安排得明明白白。

前些年,村子裡沒有產業,周邊也沒什麼企業、工廠,想打工得進城或者去外地。上有年邁的父母,下有2個孩子在讀書,劉雲夫婦沒辦法外出打工,幾畝地成了全家唯一的生活來源。村裡其他人家也一樣,要麼舉家搬遷到外地,要麼守著幾畝田地過日子。

后來,村裡通過流轉土地,建起了4個種植園區,還依托馬鈴薯種植優勢,吸引了澱粉廠在此投資建廠。2021年,村裡申請到鄉村振興資金260萬元,經過多方考察后,用這筆資金建成葵花色選廠,不僅帶動產業發展,還解決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問題。

“以前沒‘工’可打,現在產業多、工廠多,在家門口就能就業,隻要自己想干,一年四季都不缺活兒,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了。”劉雲說。

從2022年9月葵花色選廠投入生產到11月底,每天用工達七八十人,其中大部分是脫貧人口。廠子當年盈利近60萬,村集體經濟增加了15萬余元。還帶動周邊嘎查村種植葵花2萬多畝,形成了從種植到加工、銷售的產業鏈。

“產業和就業,是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紅旗村村長張海林如是說,“有了產業,就能解決就業,解決就業,鄉村就能留住人,也吸引了更多人返鄉就業。現在,整個村子充滿活力,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

紅旗村的葵花色選廠得益於錫林郭勒盟支持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政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盟裡安排財政銜接資金重點支持脫貧地區優勢特色產業、現代種植養殖業、鄉土特色產業、休閑旅游業、新型服務業等鄉村產業,強化產業利益聯結和帶動作用,帶動脫貧人口就業。據了解,2022年全盟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16個,投入各類財政幫扶資金4.6億元,帶動脫貧人口3.2萬人。

鄉村要振興,必須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而就業,是群眾穩定增收的重要支撐。除支持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崗位外,錫林郭勒盟通過鞏固就業幫扶載體促進就業、扶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加大勞務輸出和勞務協作、扶持返鄉入鄉留鄉創業就業、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發展培育就業幫扶車間、加大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拓寬脫貧人口就業創業渠道。2022年,全盟近萬名脫貧人口找到了新工作,有了穩定收入,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脫貧戶趙金庫是太仆寺旗千斤溝鎮三結村的公益護林員。2月5日元宵節當天不是他值班,但他也習慣性去自己負責的林地裡轉一圈,避免有人放炮點著林子。“有了工作,有了穩定收入,也有了一份責任。”今年58歲的趙金庫說。

2016年,因病致貧的趙金庫被聘為公益性崗位護林員,至今已經是第8年。每年1萬元的收入讓家庭有了基本保障。2022年,他又進入當地村民開辦的家庭農場打工,一邊護林一邊澆地,同時擁有2份穩定收入。

多年來,盟裡支持各地結合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工作需要,合理有序擴大鄉村就業幫扶公益崗位規模,並優先安置有能力勝任崗位工作的“弱勞力、半勞力”和因家庭原因無法外出的脫貧勞動力就業,幫助更多農村留守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提高收入。

實干之要,重在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隻有把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擺在更突出的位置,保証就業幫扶政策高質量落實,才能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讓鄉村振興見實效。”錫林郭勒盟鄉村振興局開發指導科負責人唐薩礎拉說。

為推動脫貧勞動力穩崗就業政策落實,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因失業返貧的,予以識別並按程序納入動態監測范圍,實施精准幫扶、精細化服務。對有就業意願的按規定給予“一對一”就業幫扶﹔對於有務工意願和培訓需求的,及時推送就業信息、開展針對性培訓﹔對於各類提供就業崗位的企業、幫扶車間等經營主體,及時掌握其用工需求,做好對接服務。同時,積極兌現務工就業脫貧人口穩崗補貼、交通補助、技能培訓補貼等就業幫扶補貼,發揮政策幫扶效益。

唐薩礎拉介紹,下一步將繼續動態監測脫貧人口(含防返貧致貧監測對象)底數、就業服務需求和就業失業狀態,進一步加大就業幫扶力度,拓寬就業渠道,促進更多脫貧人口穩定就業。(記者 霍曉慶)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