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赤峰

方寸之地盡顯增收智慧

2023年01月28日08:35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東方剛剛泛起魚肚白,養雞戶趙連義就在院子裡忙乎開了。他一邊“咕咕”地叫著,一邊把玉米撒在院子裡,隨之,幾十隻土雞便開始在地上啄食。

  趙連義家住赤峰市林西縣林西鎮常勝村,這幾年通過發展庭院經濟,讓他的腰包鼓了起來。“鄉村振興政策就是好,發展庭院經濟還給補貼呢!”他高興地告訴記者,“我在院子裡的空地上搭建了雞舍,養了50隻土雞,加上政府補貼,一年下來純掙四五千元。”

  內蒙古地域遼闊,農牧戶庭院面積普遍較大,適合發展庭院經濟。2022年,為了應對疫情影響、解決脫貧群眾增收難的問題,內蒙古貫徹落實國家鄉村振興局和農業農村部鼓勵引導脫貧地區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的指導意見,結合全區產業基礎和鄉土特色,引導農牧民探索發展多種類型庭院經濟並取得顯著成效。

  “之前院子裡面放了很多雜物,又臟又亂。通過整村推進庭院經濟,不僅環境變美了,每戶人家還能增收上萬元。”通遼市庫倫旗水泉鄉文家杖子村村民李民喜不自禁,“村裡免費給我提供錦繡海棠的樹苗和技術指導,光這院子一年就收入了12000元。”

  一年來,內蒙古逐步探索出“以戶為基+以院為體”的庭院經濟發展模式。各地按照農區、牧區的不同地域和生活特點,堅持以戶為基,找准發展定位,重點帶動脫貧戶和監測戶發展庭院經濟。以院為體,強化精准施策。對有種植蔬菜、經濟作物和果樹意願和經驗的農牧戶,推行以戶為點、串點成線的方式,將各家各戶連在一起,通過合作社或龍頭企業帶動,形成“一村一品”格局﹔對有養殖意願、有養殖經驗的農牧戶,實行聯建共管,把銷售的主體定位在合作組織上,讓農畜產品帶著市場進庭院。

  一年來,全區通過政府引導+資金項目保障,制定差異化補助政策發展庭院經濟。各地堅持把中央、自治區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京蒙協作資金不得低於60%用於產業發展,並重點保障高質量庭院經濟、市場主體帶動、代耕代種社會化服務、牲畜品種改良和務工就業等農牧民增收項目的資金需求。2022年,全區投入4199.67萬元財政幫扶資金、6111.38萬元信貸資金支持脫貧家庭發展庭院經濟。對積極發展高質量庭院經濟項目農牧戶給予差異化補助支持,優先支持有條件的嘎查村整村推進庭院經濟項目建設,加快打造“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興安盟科右前旗巴日嘎斯台鄉水庫村以合作社聯合社為基礎,充分發揮黨組織優勢,聯合周邊9個村的村黨支部,通過整合各村特色產業優勢,確定種養需求,簽訂私人訂單,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機制,使庭院經濟成為由單一發展變為互助協作的大產業。“原來在院子裡種點菜,全都是自己吃了。后來村裡鼓勵發展庭院經濟,我就把能利用的空間全部種上了蔬菜,可銷路卻一直不好。”水庫村村民王紅說,“但自從成為聯合社的訂單種植戶,家裡的菜再也不愁賣了。聯合社免費提供秧苗和技術,菜品質量合格,合作社會以高出市場價10%的價格回收。”

  “2022年,聯合社共發放雞雛2.8萬隻,秧苗14.75萬株,帶動2193戶參與庭院經濟,全年庭院產值突破300萬元。”水庫村黨支部書記、聯合社理事長崔寶權介紹時言語中透出自豪。

  一年來,全區突出“科技服務+合作社”引領,賦能庭院經濟高質量發展。各地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有計劃性地培育一批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的產業發展帶頭人,有針對性地引進一批農牧業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機構,全面強化農牧業技術指導和決策咨詢,持續提升農牧民群眾掌握良法種植、良種繁育等農牧業專業能力,為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提供智力支撐。引導支持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等各類經營主體與農牧戶通過吸納就業、訂單生產、托養托管、產品代銷、保護價收購等多種方式建立聯農帶農機制,對符合要求的市場經營主體給予政策支持。

  一年來,全區通過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促進農牧民增收,美了農村牧區,富了脫貧群眾。形成“突泉縣紫皮蒜”“科右前旗沙果”“巴林左旗笤帚苗加工”“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鄂倫春樺樹皮工藝”等品牌。2022年,全區高質量庭院經濟累計覆蓋23萬戶50余萬人,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脫貧戶5.23萬戶,監測戶3568戶。(記者 薛來)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