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巴彥淖爾

探尋“最優解” 再造新后旗——烏拉特后旗樹立“有解思維”工作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紀實

2023年01月14日17:22 | 來源:巴彥淖爾日報
小字號

隆冬時節,行走在烏拉特后旗,隻見工廠裡生產熱火朝天﹔沿街商鋪裡人來人往,處處熱氣騰騰﹔湖面上,人們暢快地滑著冰,歡笑聲隨風飄蕩......充滿忙碌、繁榮、歡樂的氣息。

隆冬時節,行走在烏拉特后旗,隻見工廠裡生產熱火朝天﹔沿街商鋪裡人來人往,處處熱氣騰騰﹔湖面上,人們暢快地滑著冰,歡笑聲隨風飄蕩......充滿忙碌、繁榮、歡樂的氣息。

烏拉特后旗,依托豐富的礦產資源,曾相當一段時期處在發展的“快車道”,但也因為經濟結構不平衡不合理,一度面臨著更多的“堅”與“難”。

如今,烏拉特后旗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一系列趨勢性、關鍵性、轉折性變化。一組數據引人注目:2022年烏拉特后旗7項主要經濟指標中6項穩居全市前三位。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歷史性完成15.0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歷史性突破58.7億元﹔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3億元﹔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破百億”,完成105億元﹔農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1985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9784元﹔規模以上企業首次突破50家﹔人口較上年增長8000余人,成為全市唯一實現人口淨增長的旗縣﹔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200萬的嘎查村2個,100萬的嘎查村7個,其余嘎查村收入全部達到15萬元以上......

看似尋常卻崎嶇。解碼烏拉特后旗之變,離不開烏拉特后旗堅持的“有解思維”工作理念:不為困難找借口,隻為成功找方法,用改革的勇氣、創新的思維去破解發展難題,用發展的眼光去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用“有解思維”推動“萬事皆有解”,烏拉特后旗給出了一種全新的解法。

“有解”為民:

把群眾的“煩心事”辦成“滿意事”

“一年多前,剛來烏拉特后旗時,看到我們這條迎賓大道兩側都是破舊的小平房,裡面有三分之一不開門,存在著多家停產多年的僵尸企業,一些企業停產后職工生活無依都跑來上訪......”1月6日,烏拉特后旗旗委書記王銀保在接受記者專訪時,回憶起了剛到任時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

“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謀發展的口號喊得再響也是句空話。”王銀保把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擺在工作的突出位置,下決心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些問題,最緊迫的就是如何讓這些停擺企業活起來?為此,新一屆黨政班子領導深入企業調研,與山東金谷集團、紫金集團多次溝通對接,成立工作專班,上下聯動,每周一研判、每旬一調度,定人定事定時跟蹤推進,強力促成停產8年的齊華礦業破產重組、復工復產並追加了60億元投資,癱瘓7年的瑞峰公司重整在即,3000多名失業職工重新返回工作崗位。日前,記者在內蒙古齊華礦業有限責任公司復工復產項目現場看到,塔吊林立、焊花飛濺,採礦廠、選礦廠、硫酸廠改擴建項目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企業活了,人心穩了,上訪問題迎刃而解,曾經的“負資產”,如今正在變成“富資產”。

內蒙古齊華礦業有限責任公司(資料圖)。 高曉龍攝

全力盤活僵尸企業給了群眾信心,也給了烏拉特后旗黨委政府決心,決定要徹底轉變烏拉特后旗的營商環境面貌。烏拉特后旗按照打造“三基地三示范兩樣板”的戰略定位,出台了《烏拉特后旗優化營商環境十條措施》。以“一網通辦”為主線,遵循“統一規范、公開透明、公平競爭、服務高效”的原則,以“創建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示范旗”為目標,強化服務職能,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質效,助推全旗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線上,積極推進全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基礎信息標准化建設,推進証照資料電子化,加快提升網辦比例,目前網辦比率達到65%,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辦事”成為現實。線下,全區一流的新政務服務大廳啟動運行,57個單位1715個事項應進全進,打造群眾交口稱贊的“一站式”政務服務超市。實現政務服務“隻進一扇門”,全面落實開辦企業“一次辦結”。截至目前,旗政務服務大廳共受理各類審批和公共服務事項15.9萬件,按時辦結率100%。

打造軟硬件環境的同時,烏拉特后旗黨委認識到,最重要的營商環境,還是干部的工作作風。“剛來時,我了解到有的干部沉迷於酒桌,有的干部仍然泡在自己的‘舒適區’裡,不敢擔當,不想求變,這些不良作風嚴重制約著我們的發展。”王銀保說,“為此,我們出台了周一到周五干部嚴禁飲酒等制度,我每天找一些干部談話,監督他們的行為,了解他們的狀態,通過一段時間的整改,‘庸懶散慢拖’的現象有效轉變,干部精神面貌煥然一新。”為了進一步激勵干部擔當作為,烏拉特后旗制定了《激勵干部擔當作為10條措施》,激勵干部把心思放在想干事上,擔當展現在能干事上,能力體現在干成事上﹔督促干部把精力和才智放到謀實招、抓實事、求實效上來。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寶音德力格爾、全國 “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王硯等一批先進典型相繼涌現,全旗上下比學趕幫超的氛圍逐漸濃厚。1月8日,烏拉特后旗召開百名優秀干部先進集體表彰大會,對2022年度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進行表彰。受到表彰的干部充滿干勁,這次沒受到表彰的也摩拳擦掌,大家紛紛表示,將踐行“腳踏實地、踏石留印”的紅駝精神,為了實現“再造一個新后旗”的目標不懈奮斗。

烏拉特后旗2022年度“赤心燭照新后旗 踔厲奮進新征程”百名優秀干部·先進集體表彰活動。張雅楠攝

烏拉特后旗干部的好狀態,跑出了烏拉特后旗的好速度,也給全市干部作出了好示范。

“有解”興產:由“紅海格局”邁向“藍海空間”

烏拉特后旗西鄰阿拉善,北與蒙古國接壤,面積2.5萬平方公裡,陰山山脈橫亙東西,呈現出“南糧、北牧、中礦山”的發展格局,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對資源和能耗的依賴較重。正處在轉型發展、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的烏拉特后旗,仍然面臨許多制約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矛盾和問題,亟需用全新的思路和方法解碼破題、打開局面。為此,烏拉特后旗把難題有解、難題必解的“有解思維”作為改革創新的“金鑰匙”,緊緊抓住工業綠色轉型和節能降碳兩項重點,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速推動產業由“紅海格局”邁向“藍海空間”,走出了一條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轉型升級之路。

第十列 “烏拉特后旗號”中歐班列。劉瑞攝

“烏拉特后旗號”中歐班列的開行,是烏拉特后旗推動經濟通道向通道經濟轉變、過路經濟向落地經濟轉變的點睛之筆。2022年1月12日,首列“烏拉特后旗號”中歐班列發運,到年底,“烏拉特后旗號”中歐班列累計開行27列,累計完成進出口貨物3.6萬噸,實現進出口貿易額2.7億元。“烏拉特后旗號”開出時,滿載的是我市葵花籽仁、番茄制品等優質農產品,回程時,帶回的是我市企業需要的來自歐洲和中亞國家的油料、谷物等產品﹔出發時可以運走烏拉特后旗的礦產品,返回時又可以運回工礦企業需要的銅精礦、鋅精礦等原料,同時,還可以帶動換裝、倉儲、運輸、電子商務、連鎖配送等相關產業集聚發展,可謂“一子落、全盤活”。“許多人沒想到我們能爭取到這個項目,但是我們就做成了。事實証明,再困難的事情,隻要你想辦法去做,就一切皆有可能。”王銀保說。以“烏拉特后旗號”為依托,打造對外開放的“鐵路港”,烏拉特后旗第十一次黨代會進行了前瞻性部署,以打造對外開放鐵路港樣板為抓手,促進地區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將烏拉特后旗建設成為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城市,在充分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實現經濟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可以預見,當“鐵路港”穩定運行后,不僅可以大幅提升地方進出口貿易額和財政收入,更可以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促進物流、餐飲、住宿、農畜產品精深加工等產業發展。在低運輸成本和良好營商環境的吸引下,一批新的項目將入駐烏拉特后旗。

建設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是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的“關鍵一招”。烏拉特后旗風光資源富集,風光年可利用時數5600小時以上,其中風能3800小時以上、太陽能1800小時以上,新能源可開發量共1363萬千瓦。近年來,烏拉特后旗積極搶抓“雙碳”機遇,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持續抓好新能源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全力構建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格局。先后啟動實施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上海廟特高壓項目、抽水蓄能項目,推動中國氫能、華能光熱等低碳園區項目開工建設。讓新能源產業從單一發電賣電向全產業鏈轉變,推動新能源產業和相關產業的耦合發展,開拓用能空間,實現高能耗企業節能降耗。目前已實現新能源裝機總量156萬千瓦,預計在“十四五”期間,新能源總裝機量將達到914.5萬千瓦。

國華投資蒙西分公司烏拉特后旗上海廟特高壓風電項目。楊志利攝

工業企業在“綠電”的加持下“風光降本”,一三產業也在“有解思維”的解碼破題中,打破產業轉型的“困”與“澀”,一二三產在不斷轉型升級中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農牧業在山前農區以“個十百千萬”工程為抓手,即圍繞農企利益聯結主線,由嘎查村集體領辦10個專業合作社,形成百企連百社、百社連萬家工作模式,培養2000戶種植養殖大戶,實現畝均產值過萬﹔山后牧區以北疆全域生態建設浩大工程、托養富民工程、水源涵養工程、“兩智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五大工程”為帶動,實現政治效益、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三贏”,走好“政府搭台建園區、做基地、搞示范”的引領發展之路。工業通過全力打造有色冶金、煤硫化工、新能源、新材料4個支撐,2022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戶,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52.7億元,成功申報“自治區化工集中區”。第三產業“華麗轉身”,陽山生態文化景區已經成為周邊地區的網紅打卡地,東升廟商業步行街即將投入使用。政府建園區、給補貼,吸引市內外商戶入駐石博城,全國觀賞石集散地初具規模。蒙醫特色保健康養服務中心建成運行。依托“全國優質珍稀溫泉”,東升廟溫泉康養小鎮項目開工建設,為打造“康旅新后旗”注入了新活力。

“有解”靚城:

“生態優先”換來“富美與共”

“有解思維”,有效解決的不僅是項目落地難、企業融資難、產業轉型難等制約經濟發展的“老大難”問題,還有影響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社會民生“老大難”問題。近年來,在發展與保護之間,烏拉特后旗努力求得最大公約數,在生態優勢與經濟優勢間找到最佳結合點,一幅青山碧水藍天的美麗生態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烏漢畢力格攝

山,不僅是烏拉特后旗的礦產資源,也是烏拉特后旗的一道亮麗風景。特別是陽山生態文化景區建成后,前來旅游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但沿山修建的一座座墳墓,卻與這樣的環境極不相稱。烏拉特后旗全旗人口隻有6萬多人,而亂埋亂葬侵佔草原的墳墓竟然有16711座。面對愈演愈烈的青山白化現象,烏拉特后旗旗委政府下決心進行了整治。“遷墳移墓可以算是千古難題,誰都不願意干,但總要有人干,歷史的接力棒交在我們手裡,別人敢做的我們要做,別人不敢做的我們也要做,一定把綠水青山還給人民。”王銀保說。頂著打招呼說情、集體上訪等各種壓力,烏拉特后旗通過爭取專項資金建設了生態陵園,“一戶一策”精准清遷,目前已完成清遷墳墓1.23萬座,清遷率74%,沿山一線重現綠色本底。“現在,陽山生態文化景區成了一個熱門景點,去年春節期間單日流量達到6萬余人次,旗府所在地巴音寶力格鎮出現建旗五十多年來第一次堵車現象。環境好了,相信會有更多的游客慕名前來。” 陽山生態文化景區相關負責人信心滿滿地說。

烏拉特后旗大壩口水庫。杜春攝

水,是一座城市發展不可或缺的資源。然而,烏拉特后旗干旱少雨,境內也沒有大的河流湖泊。水資源瓶頸該如何破解?經過大量調研,王銀保發現了潛在的可利用水資源,每年汛期大量的山洪水會沖刷大量農田,同時工礦企業的疏干水大多外排,不僅浪費資源,也給環境造成了很大污染。把這些水用起來,不就既解決了水害問題,又解決了發展用水問題了嗎?說干就干。烏拉特后旗迅速出台規劃,通過修建山洪蓄水工程,攔截引導山洪水有序流入蓄水池,用於工業生產、農業灌溉和城區綠化,緩解超採區補水的壓力。同時,在工礦企業實施煤礦疏干水綜合利用項目,將淨化達標后的疏干水用於生態水系補水,一舉解決了水資源緊張的問題,大大改善了城區環境。“如今,城區周邊的水多了,感覺整個城市都因為這些水變得靈動了。”家住海日峰小區的居民李陽告訴記者,現在的她特別喜歡夏天的巴音寶力格鎮,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紅花,感覺生活特別幸福。

烏拉特后旗鳥瞰圖。阿拉騰烏拉攝

城市環境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面對過去環境衛生“一把掃把掃天下”問題,烏拉特后旗以人居環境大整治行動為抓手,徹底轉變城市面貌。首先,投入資金1198萬元購置多功能抑塵車、壓縮式垃圾車、干式掃路車、洗掃車、吸污車、擺臂車、洒水車、廂式運輸車、路面養護車等大型車輛34輛,電動保潔車40台,掃路機、除雪滾刷、除雪鏟等專用機具5組,垃圾桶500組。硬件設施的改善,既提高了清掃的質效,又減輕了環衛工人的負擔。其次,烏拉特后旗推行了“以克論淨”城鎮環衛精細化管理新標准,實現了道牙無塵、路無雜物、設施整潔、路見本色的效果。如今,走在巴音寶力格鎮的大街上,干淨整潔的環境令人賞心悅目,特別是晚上,亮化燈光一開,大街上霓虹閃爍,給這座小城增添了又一道風景。

去年,烏拉特后旗人口回流8000余人,這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也有教育發展密不可分。曾經,教育是烏拉特后旗的民生短板。據估算,以前每天大概有500多輛車往返於烏拉特后旗和臨河區、杭錦后旗,專門接送孩子上學。如何讓烏拉特后旗的學生在家門口就享受到優質教育?烏拉特后旗定下了打造“教育強旗樣板”的目標。為了引入最好的教育資源,烏拉特后旗四大班子領導親自外出洽談對接。王銀保說,“我們用3個月的時間和黃岡中學商談合作辦學,去年元旦,我們四大班子領導親自趕赴黃岡中學,上門談合作,也許被我們的真誠所打動,黃岡中學最后與我們簽訂了20年合作辦學協議。”2022年1月4日,黃岡實驗學校烏拉特后旗分校正式成立,讓烏拉特后旗成為與黃岡教育合作的唯一縣級地區。黃岡教育團隊進駐以來,烏拉特后旗中高考成績均創歷史新高,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歷史最佳的48.9%。去年吸引周邊旗縣來烏拉特后旗念書的中小學生158人,首次實現區域外招生。通過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烏拉特后旗人氣快速集聚,拉動了房地產業的增長,也讓周邊的商業門店開始活躍起來。

“‘有解思維’ 就是堅定萬事有解、萬事必解的信心,山再高隻要肯攀登就能到頂,路再長隻要肯遠行就能到達,敢於擔當作為、敢於吃螃蟹,敢於碰硬、敢於直面問題,善於用發展的眼光在發展中解決問題。”通過有解思維,烏拉特后旗近年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取得翻天覆地變化,正在向著跨入中國西部百強旗縣行列、“再造一個新后旗”的新目標闊步前行。(王祺)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