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

守底線抓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12月06日08:57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出重大決策部署,自治區黨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戰略定位,作出全面系統安排,提出明確要求,全區鄉村振興部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落實。”日前,自治區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賈躍峰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

賈躍峰說,全區鄉村振興系統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重點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著力在“守牢底線”上下功夫,切實維護和鞏固脫貧攻堅戰偉大成就。強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精准確定監測對象,落實監測幫扶責任,實施針對性幫扶措施,確保應納盡納、應幫盡幫,補齊短板弱項,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成果,在有脫貧人口的旗縣全部開展防貧保,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健全各層級跨部門工作會商和信息互通機制,推動監測信息平台數據共享共用,加強與社會保障機制的協調、配合、銜接和統籌,切實增強監測幫扶實效。

二是著力在“宜業”上下功夫,切實讓脫貧群眾發展有門路、增收有渠道。中央、自治區銜接資金用於產業發展的比例不低於60%,加強各類重點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支持在脫貧旗縣布局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和產業集群,使每個旗縣形成2-3個主導產業。建立健全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機制,採取代種代養、訂單種養、土地流轉、就近務工、入股分紅等形式,實現農牧戶與經營主體抱團發展。優先保障到村到戶類產業項目,加大小額信貸支持力度,增加家庭經營性收入。強化就業幫扶政策,採取產業帶動、勞務協作、幫扶車間、公益崗位、以工代賑等方式,確保脫貧勞動力就業規模穩定在20萬人以上。

三是著力在“宜居”上下功夫,切實提高農村牧區居民享受現代文明生活的可及性、便利性。以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為重點,瞄准農村牧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短板,組織實施好鄉村建設行動,推動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向戶延伸。深入抓好農村牧區人居環境整治,扎實推進農村牧區廁所革命、生活垃圾處理、生活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建立健全農牧民參與、“建管用”結合的長效機制,加強各類資產確權登記,落實管護責任,確保每個鄉村建設項目都能長期穩定發揮效用。

四是著力在“和美”上下功夫,堅持“硬件”和“軟件”一起抓,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協調發展。健全縣鄉村三級治理體系功能,推動公共服務加快下鄉進村,推廣積分制、清單制、網格化、數字化等治理模式,推進法治平安鄉村建設。積極破除厚葬薄養、大操大辦、封建迷信等陳規陋習,培育文明鄉風、淳朴民風和良好家風。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開展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紅色美麗鄉村”建設,發揮好駐村工作隊作用,不斷夯實黨在農村牧區的執政根基。加大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力度,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融入、有就業、能致富。

五是著力在“聚力”上下功夫,推動各方面政策、資金、項目、力量向脫貧旗縣傾斜集聚。用足用好財政銜接資金,聚焦重點產業園與重點產業鏈持續投入,逐年滾動、上下配套、左右融合,引導優質企業來蒙興業、向園區集中,支持已引進企業擴大投資,不斷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京蒙協作、中央單位定點幫扶和“萬企興萬村”行動向促進發展轉變,積極承接首都疏解產業轉移,推動以產業協作分工、共建產業園區、建設開放開發平台等,提升產業鏈協同度,向北京多輸送綠色農畜產品和綠電,實現互利共贏。鼓勵脫貧縣積極承接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服務業,加快補齊教育、醫療、科技、干部人才等社會事業短板。

賈躍峰表示,要不遺余力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確保脫貧群眾收入增速高於當地農牧民收入增速、脫貧地區農牧民收入增速高於全國農民收入增速。要調動廣大農牧民的主動性與創造性,共建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記者 薛來)

(責編:劉澤、張雪冬)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