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有一種堅守叫“輕傷不下火線”

2022年11月30日08:49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打開退伍軍人宋晨宇的電腦,58篇“志願服務抗疫工作日記”格外吸引人。字裡行間,有剛剛參與志願服務的激情,有收到鄰居阿姨送來姜湯的感動,還有對同在抗疫一線堅守著的妻子的思念……點點滴滴的真情流露,讓每一個平凡的日子都變得格外有意義。

  “今天,是我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志願服務的第58天。天越來越冷了,但居民還是很配合我們的工作,都能按時下來做核酸,真好。這些天的堅持,讓我收獲很多,我看到了鄰裡之間的關愛,也感受到了陌生人帶來的善意,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這個城市裡一位普通的市民,我很驕傲,很自豪……”11月27日晚,宋晨宇寫下了他工作第58天的記錄。

  該如何介紹這個年輕人?

  是韌帶拉傷剛恢復,就第一批報名主動參與志願工作,響應“雙報到”號召的青年黨員﹔是每天嚴格遵守工作時間,凌晨4點起床、5點去社區報到,盡職盡責站好每一班崗的退伍軍人﹔是痛風發作,腳下墊著小凳子強忍疼痛繼續為居民錄入信息的“大白”﹔是看到陌生人需要獻血的信息,立刻聯系去醫院獻血的熱心小伙……

  “10月1日,第一天上崗,工作量比我想象的還要大。我一上午大概錄入了800多名居民的信息,確實挺累的,但我一定要堅持做下去!”日記裡寥寥數語,開啟了他參與志願服務的第一天。

  9月30日晚上,宋晨宇在小區微信群裡看到了招募志願者的信息,又接到單位號召黨員“雙報到”的通知,就立刻聯系社區報了名。“退伍好多年了,我總對自己說要‘退伍不褪色’,現在疫情來襲,我的城市需要我,人民需要我,我必須沖在前!”就這樣,抗疫一線多了一個堅定的身影。

  高強度的工作持續了一周,由於連續不規律的飲食和睡眠不足,10月7日,宋晨宇的痛風開始發作,左腳疼得不能久站。社區的工作人員想讓他休息一天,但他怕自己休息了會給同組的其他工作人員增加工作負擔,就和社區申請要來一個小凳子墊在左腳下,繼續進行信息錄入工作。“輕傷不下火線,當年在利比裡亞維和的時候我都沒怕過,現在也不算啥。”當居民們向他投來同情又心疼的目光時,他卻隻樂呵呵地一笑帶過。

  在軍隊裡成長起來的宋晨宇,剛毅的性格裡也帶著幾分柔和。面對操作手機不熟練的老人,他一遍又一遍地示范操作,面對不了解情況、不太配合的居民時,他總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不厭其煩地勸說。志願服務50多天,他從不與別人起沖突,在達爾登社區的天賦林溪南區,大家記住了這個高高大大又性格溫和的小伙子。

  11月15日,按照排班表,第二天他應該休息。深夜,他看到群裡臨時通知第二天要提前採集,考慮到有的志願者休息早,可能沒看到這條通知,第二天遲到耽誤了核酸採集工作。所以他決定放棄自己的休息時間,16日凌晨5點又准時出現在核酸採集的現場。

  “今天除了日常的核酸採集工作,我還去獻了血。可以啊小宋!感謝我有個好身體,關鍵時刻還能獻血幫助別人。”11月25日的工作日記,比平常多了一些內容,記錄著這個有點特殊的日子。那天的核酸採集工作完成后,宋晨宇在朋友圈看到有人轉發需要獻血的信息,就立刻去了內蒙古血液中心。“獻血前要做血液檢查,我之前一直都轉氨酶高,擔心會有影響,結果檢查出來一切正常,可以獻血。還好,能幫得到他。”得知自己可以獻血,宋晨宇鬆了一口氣,不然,他一定會愧疚自己沒能幫得到患者。

  宋晨宇的“抗疫日記”寫到了第58天,他和作為醫護人員的愛人也已經50多天沒見過面了。

  “我們什麼時候能見面呀?”電話那邊的愛人問他。

  “快了,咱再堅持堅持,疫情很快就過去啦。”宋晨宇挂了電話,定好了每日不變的凌晨4點的鬧鐘。

  “我們的城市很快就會好起來,所有在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小伙伴也很快會和家人團聚的。”他希望,也堅信。(見習記者 李超然)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