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遼市一體化起底沉澱資金提升公共資金使用效益

通遼市在開展沉澱資金大起底專項行動中,緊緊圍繞單位自查、重點核查、清理盤活和總結完善四個階段工作,堅持“查、收、用、管”一體化推進,變沉澱資金為“源頭活水”,為保障發展“擴源增效”。
立足於“查”,自查核查達到100%全覆蓋。通遼市成立了沉澱資金大起底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制定了工作方案,組建了工作專班,明確了各階段工作任務。市委、市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調度推進大起底工作,壓實了各地各部門責任。市財政局牽頭抓總,緊盯重要節點,定期召開會議專題會商、分析研判,確保專項行動協調同步。全市共組織2303個預算單位開展自查資金賬戶4470個,自查面達到100%。同時,由市審計局牽頭,抽調財政、審計部門12名業務骨干成立6個工作組集中辦公,對市本級預算單位現場過篩子,對自查情況逐個核對,核查面達到100%,確保政策把握准、起底數據實。
重點在“收”,堅持邊查邊收快繳快撤。按照資金來源、結轉年度、資金用途等情況逐項梳理、分類甄別,堅持自查核查和資金收回兩手抓、兩不誤。截至目前,全市擬繳回資金3.63億元,已繳回2.23億元,剔除未結案罰沒資金后,資金繳回率已達100%,其中收回可統籌使用的沉澱資金1.35億元,已全部支出,支出率達到100%﹔擬撤銷賬戶298個,已全部撤銷完畢,銷戶率達100%。在推進工作中,市財政局發揮帶頭作用,主動排查問題,對發現的個別單位“久懸賬戶”“印鑒丟失”“法人變更”等一系列難題,第一時間召開線上工作會議,積極對接預算單位、人民銀行和商業銀行,聯合開通線下綠色通道,實行特事特辦、難事快辦。通過商業銀行上門核實、專人辦理,人民銀行加急審批,預算單位積極辦理,財政部門全程跟蹤協調,解決了“久懸賬戶”這個最大難題。目前,市本級已繳回資金0.7億元、撤銷賬戶30個,均達到了100%。
關鍵是“用”,讓沉澱資金發揮最大效應。在收回資金的同時,通遼市按照自治區關於沉澱資金四個方面使用要求,認真梳理、准確研判,結合實際分級制定統籌使用方案,確保資金第一時間支出。其中,市本級統籌使用0.48億元,旗縣統籌使用0.87億元,已全部制定使用方案,即結合優化營商環境,統籌安排沉澱資金3214萬元,優先償還了27家企業的賬款,其中9家企業無分歧欠款實現銷號清零,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結合整改提升工作,統籌安排沉澱資金778萬元,集中支持高標准農田問題項目整改,為8個項目支付賬款﹔結合風險防范任務,統籌安排沉澱資金9573萬元,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支持國企融資紓困,防止企業風險外溢。
長效惟“管”,完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機制。為防止財政資金陷入邊起底、邊沉澱的惡性循環,通遼市強化源頭治理,壓實各地各部門責任,從根本上防止資金盤活一批、沉澱一批。市財政局在抓好沉澱資金自查清理、盤活使用的同時,認真總結專項行動經驗成效,緊盯問題不足,制定《通遼市強化預算資金管理十項措施》,細化完善資金、賬戶動態檢查、清理機制,織密財政資金預算源頭管控、執行監控、績效監督的管理體系,做到存量資金管理常態化、規范化。(通訊員 郭偉 格日樂 包弘博 記者 管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