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通遼

前三季度通遼市經濟運行穩中提質發展韌性持續增強

主要經濟指標延續穩中向好態勢

2022年10月28日09:19 | 來源:通遼日報
小字號

  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在通遼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市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動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和接續政策落地見效,生產效能不斷釋放,營商環境顯著改善,有效需求持續回升,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呈現穩中向好、提質增效態勢,彰顯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韌性。

  根據盟市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前三季度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07.7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8%。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97.33億元,同比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61.54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548.84億元,增長3.8%。

  工業生產運行穩健,重點行業支撐有力

  前三季度,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從三大門類看,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採礦業下降12.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0.6%。重點行業支撐有力。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農副食品加工業、食品制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2.6%、23.1%、16.1%、2.7倍。主要產品產量實現較快增長。原鋁、味精、平板玻璃、鐵合金產量分別增長2.9%、11.8%、5.2%、2.5倍。企業營收不斷改善。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051.33億元,同比增長17.0%。

  服務業市場穩定向好,營業收入增勢顯著

  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運行平穩。重點行業增勢較好。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3%,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長5.3%,房地產業增長3.2%,其他服務業增長4.2%。規模以上服務業加快復蘇,1—8月,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7%,較1—7月加快1.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涉及的19個行業大類中,有16個行業營業收入實現正增長。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9.1%、8.2%和8.0%。

  固定資產投資增勢良好,重點領域持續發力

  前三季度,全市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4.5%。其中,第一產業投資同比下降23.8%,第二產業投資增長79.2%,第三產業投資增長10.4%。重點領域支撐有力。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99.9%,拉動全部投資增長25.9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投資增長20.5%,拉動全部投資增長5.4個百分點。民間投資活力增強。民間投資同比增長41.2%,拉動全部投資增速28.2個百分點。高質量發展體系投資成效顯著。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同比增長61.9%,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5.5%。

  市場需求提振有力,消費潛力逐步釋放

  前三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41.2億元,同比增長3.5%。其中,限額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92.2億元,增長14.0%。城鄉消費平穩增長。城鎮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3.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5%。基本民生消費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日用品類、中西藥品類零售額分別增長16.1%和19.7%。

  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前三季度,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84元,同比增長7.3%。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76元,增長6.1%﹔農村牧區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53元,增長8.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為2.35,較上年同期縮小0.05。

  總體來看,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穩中提質,發展韌性持續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延續穩中向好態勢。同時也要看到,隨著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和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亟待鞏固。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確保全市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力爭實現最好結果。(王肖)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行走的婦女之家”情暖巾幗
  “我們‘行走的婦女之家’要行動起來,走進牧民姐妹家中,了解她們的需求,幫助她們解決生活生產問題,讓她們的腰包鼓起來!”艾吉瑪說。 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婦聯常委艾吉瑪,經常帶著制作手工藝品“太陽花”的原材料走進牧區婦女家中,免費給她們送技能、送材料。…
遇重特大疾病 困難群眾自費部分可享救助
  如遇重特大疾病,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報銷后,自費部分對困難群體來說仍有很重壓力怎麼辦?記者從自治區醫保局獲悉,為減輕困難群眾重特大疾病醫療費用負擔,防范因病致貧返貧,內蒙古出台《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明確了救助對象、救助標准等,不斷完善內蒙古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的綜合保障。 自治區醫保局待遇保障處處長包春榮介紹,醫療救助適用於醫療費用負擔較重的困難職工和城鄉居民,包括特困人員、低保對象、低保邊緣家庭成員和納入監測范圍的農村牧區易返貧致貧人口,以及雖不符合特困人員、低保對象或低保邊緣家庭認定條件,但因高額醫療費用支出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的大病患者(因病致貧重病患者)和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特殊困難人員。…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