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林浩特市:讓城市更美麗 讓群眾更幸福

被綠色包圍的城市。
牧草收割。
現代化大型採礦企業廠房。
草原生態環境越來越好。
錫林浩特市城市一角。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堅定不移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前進,深入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始終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內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為全部工作的總方針、總綱領、總遵循,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負重自強、頑強拼搏,砥礪奮進書寫現代化美好錫林浩特建設的華彩篇章,使草原明珠更加亮麗,讓各族人民群眾更加幸福。
緊盯目標 加快發展
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堅定不移走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發展質量效益穩步提升,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194.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95.4億元,年均增長4.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從2012年的16.01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5.8億元,年均增長5.4%。三次產業結構演進為7.3︰50︰42.7,產業結構更趨優化。
十年來,該市累計實施重點項目625個,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259.2億元。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1年分別達到49099元和32976元,同2012年相比分別淨增24697元和18190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眾。
轉變方式 調整結構
產業體系更加完善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現代農牧業提質增效,積極調整農牧業結構,突出抓好牛、馬、羊等特色主導產業,一產增加值年均增長8.7%。“減羊增牛”成效顯著,牛羊存欄比從2012年的1︰14.9變為2021年的1︰9.6,羊存欄壓減47.08萬隻,牛存欄增加4.6萬頭,累計建設肉羊核心群125群、肉牛核心群10群。
錫林浩特市全面落實奶業振興計劃,建成全區最大的娟姍牛養殖基地2處,實施地方特色乳制品加工標准化試點項目19家,伊利高端奶、安慕希等項目順利投產,年牛奶加工量7.67萬噸。現代馬產業加快發展,馬匹存欄達到2.34萬匹。出台草飼羊扶持政策,本地羊源就地加工率達74%,精深加工率達65%。實施高標准農田4.45萬畝,糧食種植面積超額完成任務。期間,自治區第一批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和肉羊產業集群項目加快實施,全市產業化聯合體達到11家、龍頭企業達到37家。
強化觀念 加快轉型
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扎實推進國家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設,特高壓配套的4個火電項目、5個風電項目全部並網發電,國家第一批600萬千瓦大型風光基地建設順利,低碳轉型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全市煤炭產量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原油產量60萬噸以上,有力保障了本地及周邊地區能源需求,有效發揮了工業經濟發展的“壓艙石”和“穩定器”作用。新能源全鏈發展,先后引進了明陽、上海電氣、海裝、中材科技等大型現代裝備制造企業,推動新能源產業從單一發電賣電向全產業鏈發展轉變,成為助推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聚焦聚力 全面攻堅
發展短板加快補齊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草原生態補獎政策穩步實施,累計發放生態獎補資金9.1億元、禁休牧補貼6873.69萬元,草原平均植被蓋度較10年前提高了3個百分點。
十年來,錫林河濕地生態水系治理工程、錫林河生態恢復涵養帶、環城生態防護林帶全面建成,形成了“城中有綠、綠色環城”的景觀防護體系。啟動實施了退化草原人工種草生態修復國家試點項目,修復治理面積7.6萬畝,成為全國唯一入選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的草原生態修復項目。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整治“散亂污”企業34家、工業爐窯6家,空氣質量優良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落實“河湖長制”,錫林河斷面水質優於考核目標﹔土壤環境質量整體良好。5家露天礦投入治理資金15億元,治理面積36平方公裡,建成自治區級以上綠色礦山3家。投資2.5億元,治理歷史遺留廢棄採坑24平方公裡。自然保護區內69個採礦權、16個探礦權全部退出並完成地質環境治理。自然保護地管理亮點突出,錫林河濕地公園創建為全盟首家國家級濕地公園,白銀庫倫牧場和毛登牧場入選國家草原公園試點,錫林郭勒草原火山地質公園順利通過自治區驗收。
統籌推動 夯基固本
城市環境明顯改善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累計投資186.2億元,實施了一批完善基礎、提升品質、精細管理的重點亮點工程,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市、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期間,新增城市道路117.57公裡、地下管網564.8公裡、硬化鋪裝139.27萬平方米,新增供熱能力1458萬平方米,水質提標、污水改造等一批民生城建工程投入使用,城市道路、集中供水、供熱普及、垃圾污水處理等指標達到自治區平均水平﹔新增綠化面積774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達到40.03%和17.15平方米﹔建成錫林河生態修復涵養帶,打造城市游園、口袋公園38處,實現了市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的目標。
錫林浩特市還在全盟率先打造了統一的12345政務服務平台,及時解決了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以“繡花”功夫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違章建筑、違章停車、佔道經營等一批城市管理頑疾得到有效整治﹔改造便民市場7個、農貿市場2個,拆除旱廁36座,新建公共衛生間44座。投運新能源公交車80輛,公共出行更加便捷。
久久為功 精准施策
牧區面貌日新月異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堅持將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投入扶貧資金1.31億元,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兩不愁三保障”順利實現,2021年正常脫貧戶人均純收入達到3.17萬元。在此基礎上,該市將脫貧摘帽作為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投入資金5570.4萬元,實施鄉村振興項目43個,脫貧戶穩定增收機制逐步形成。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牧區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圓滿收官,累計建設棚圈60萬平方米,改造牧區危房42戶,完成廁改1950戶,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6%。新改建牧區公路660公裡。改造農網線路1178公裡,牧區電壓合格率達到98%以上。實施牧區飲水型氟超標地方病防治工程,解決了近3900名牧民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編制牧區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開展牧區生活垃圾處理試點工作,建成4座礦化爐垃圾處理設施。加快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建設,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
堅持改革 擴大開放
發展活力加速釋放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共實施重點領域改革1169項,“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社會投資備案類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限壓縮至25個工作日,位居全區前列。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超過90%,“好差評”系統實現全覆蓋,群眾滿意率接近100%。企業開辦實現零成本和當天辦結,新增市場主體4.2萬余戶,注冊資本411.8億元。加強重點企業培育,3家企業成功入榜自治區“百強”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革順利完成。嘎查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效明顯,22個嘎查股份經濟合作社收入全部超過10萬元。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配合完成東烏海關入駐工作,外貿進出口總額完成1.5億美元,直接利用外資3891萬美元。增強“走出去”的主動性,借力發展、借勢突破,結合全市資源稟賦,每年更新包裝策劃一批成熟度高、可行性強的重點招商項目,以“店小二”和“保姆式”服務,力促項目簽約落地,實現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63.7億元。實施盟級以上科技項目132項,項目資金達8664.36萬元。以毛登牧場為核心的農業科技園區被評為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草都草業大宗電子商務平台與產業化項目取得自治區級科學技術成果獎,成功入駐4個科研院所、6個自治區級研發中心、1家星創天地、1家京蒙合作錫林郭勒盟技術轉移工作站和3家科普示范基地,科技引領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以人為本 改善民生
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公共財政支出58%以上投向民生領域,總投入126.87億元,年均投入12.69億元,其中投入14.5億元,新改建中小學及幼兒園28所,新建學校提供學位6030個,順利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驗收。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2.9%,高考本科上線率達到86.19%,錫林浩特市第六中學被清華大學授予“優秀生源基地”稱號。
全市51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全部實現標准化建設,70所公立醫療機構藥品全部零差率銷售,建成全盟首家社區醫院。順利完成國家慢病綜合防控示范區、第三輪全國艾滋病防治示范區復審工作。新改建文體活動場館9個,文體活動陣地總面積達到9511.48萬平方米,“15分鐘健身圈”初步形成。深入實施全民健身戰略,成功創建全區全民健身示范市。先后推出《千古馬頌》《蒙古馬》等大型馬文化實景劇,在區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烏蘭牧騎惠民演出1100余場,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城鎮累計新增就業4.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37%以內。醫保基金規范運行,群眾就醫負擔逐步減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錫林頤和苑國際養老中心、新區綜合老年養護院及殘疾人托養中心投入使用,愛祺樂養老園區被納入全國醫養結合典型經驗名單、入選全國49家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守住底線 強化防范
全力保障北疆安全穩定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牢固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有效防范和化解各領域風險,筑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圍繞全市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扎實做好“一街一品一特色”“綜治烏日特”“智慧安防”工作,提升平安錫林浩特建設水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暢通和規范群眾訴求渠道,強力化解信訪積案,打好打贏信訪事項“減存控增”戰。加大安全生產專項整治攻堅力度,深入分析安全生產共性問題和突出隱患,建立健全安全隱患排查和預防控制體系,落實落細治理措施,減少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完善應急管理體系,提高防災減災及應急救援能力。落實“四個最嚴”要求,毫不放鬆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維護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完善進口冷鏈食品監管體系,推動進口冷鏈食品集中監管專倉建成投運。認真落實“誰執法誰普法”責任制,增強全民法治意識。
十年來,錫林浩特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錫二鐵路、錫烏鐵路和錫張、丹錫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鐵路、公路裡程分別新增159公裡、614公裡,太錫鐵路、錫林浩特機場改擴建項目快速推進,通航城市達到19個,連接內外、覆蓋城鄉的交通網絡體系進一步優化。新建變電站13座、電力線路740公裡,供電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穩步推進,獲得“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市”榮譽稱號。青年發展環境更加優化,雙擁共建、退役軍人服務保障、國防動員、外事僑務、氣象地震、婦女兒童、老齡、工會、殘疾人、慈善、關心下一代等工作取得新進步。
回望走過的路,錫林浩特市十年來的變化,印証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展望奮進的路,站在新起點,踏上新征程,錫林浩特市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錨定“走在前、開新局”,勇於擔當、加壓奮進,努力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上展現更大作為,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巴依斯古楞)
(圖片由錫林浩特市委宣傳部提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前8個月內蒙古通行費累計減免9.32億元
- 今年以來,自治區交通運輸廳持續推進各類通行費惠民惠農優惠政策,1月至8月,全區通行費共減免9.32億元,同比增長8.9%。 據了解,惠民惠農優惠政策包括以下幾類:保障“菜籃子”供應,按照《關於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的通知》要求,對整車合法裝載運輸鮮活農產品的車輛減免車輛通行費26123萬元﹔對通行全區所有高速公路的車輛ETC卡全額支付高速公路通行費的用戶按9.5折收費,使社會公眾更多分享高速公路改革發展的紅利,1月至8月共減免31418萬元﹔降低公眾節假日出行成本,嚴格落實節假日期間高速公路免費惠民政策,免收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車輛通行費16445萬元﹔對軍隊和武警部隊車輛、執行搶險救災任務的車輛等符合通行費減免政策的車輛減免11209萬元﹔積極落實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政策,切實降低貨物運輸成本,1月至8月共減免費用7996萬元。…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