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要聞

娜日格:特色黨建推進鄉村振興

2022年10月09日08:24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諾敏鎮黨委書記娜日格。記者 李新軍攝

  從鄂倫春自治旗政府機關來到距離旗裡最遠的被稱為南大門的諾敏鎮任職,娜日格不經意間已在這裡工作了一年半的時間。從鎮長到鎮黨委書記,她腳踏實地服務群眾,深深地融入了這片土地,以黨建推動鄉村振興。

  2021年4月,春寒料峭時節。娜日格從鄂倫春自治旗教體局局長,調任諾敏鎮鎮長。上任伊始,她就和班子成員一起,在鎮黨委書記的帶領下,5天的時間裡走訪了16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摸清了各村基層黨組織、駐村工作隊和產業振興的底數。

  在此基礎上,諾敏鎮提出了探索“黨建+”新模式,建立以黨建工作為引領,打造“紅色引領、黃色警示、綠色發展、藍色治理、金色提升”為載體的特色黨建品牌,實施紅色引領筑堡壘、黃色警示嚴監管、綠色發展促振興、藍色治理促和諧、金色聚力促提升的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思路。

  綠色發展促振興,是特色黨建的重頭戲。擔任鎮黨委書記后,娜日格帶領鎮黨委班子把發展村集體經濟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做大做強特色主導產業,帶動全鎮村集體經濟提檔升級。

  2021年成為諾敏鎮集體經濟發展年,她依托蒙鑫藥業公司、呱呱農業公司、益農研究所等龍頭企業和社會組織,發展特色主導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領村民致富。

  一年多來,諾敏鎮加大力度發展食用菌、中草藥等特色產業。2021年,全鎮種植黑木耳菌包58.6萬包,產量達3.48萬斤。如今,全鎮16個行政村中,有6個村種植黑木耳、3個村試種赤鬆茸、有2個村種植中草藥、2個村發展光伏產業,村村都有特色產業,初步建成食用菌生產、中草藥種植、大豆深加工、特色種養殖四大產業基地。全鎮黑木耳種植面積近5000畝、赤鬆茸54畝,9個村145戶農戶種植中草藥,種植面積達6682畝。

  2021年,諾敏鎮村集體經濟實際可支配收入總額達778.23萬元,全鎮16個行政村中,有14個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了20萬元以上。煙囪石村通過集體土地出租、中草藥育苗基地等,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80多萬元。

  村民也從集體經濟發展中受益,通過在村集體產業中務工,有了勞務收入。蒙鑫藥業公司每年的勞務支出達300多萬元,在赤鬆茸基地務工的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依托呱呱農業公司等龍頭企業,村民在庭院中種植黑木耳、中草藥,農家小院成了聚寶盆,食用菌產業收入佔到了種植戶收入的三分之一。

  作為獵民的孩子、林業人的子弟,娜日格對群眾有著深厚的情感。群眾的大事小情,都是她眼裡割舍不下的大事。

  2021年10月中旬,已是深秋的鄂倫春自治旗氣溫漸低,諾敏鎮農村廁所改造到了“回頭看”的關鍵時期。放心不下的娜日格又把16個村走了一遍——檢查廁改任務完成情況,看看還存在什麼問題。

  一天下午4點多,檢查到東新發村,娜日格聽說村民王慶余家中水沖式廁所出現泄漏,她就帶著鄉村干部第一時間趕了過去。經過一番檢查,確定了漏點之后,娜日格馬上聯系了附近的施工隊。工程技術人員過來后,花了一個多小時修好了王慶余家的廁所。

  2021年底,諾敏鎮裡的錦繡小區、興華小區、團結村移民樓等地供熱溫度低,居民反映強烈。娜日格調度鎮黨委、政府班子成員,在供熱企業吉農物業公司值守,監督供水、回水溫度達標。作為鎮黨委書記,雖然已有身孕,她仍然帶頭堅守了一晝夜。

  后經諾敏鎮黨委、政府,旗住建局、環保局多次與林泰物業公司和吉農物業法人協商,由林泰物業實行應急接管,原由吉農物業供暖的7.2萬平方米的住宅小區供暖質量得到了提升。小區的屋子熱了,群眾的心也暖了。(記者 李玉琢 李新軍)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