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內蒙古頻道>>盟市>>呼和浩特

朵朵葵花向陽開

2022年10月07日07:41 | 來源:內蒙古日報
小字號

  9月2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北什軸鄉恰台吉村一處1500畝的葵花田裡,沉甸甸的葵花盤結著顆粒飽滿的果實,惹人喜愛。微風吹過,飄來淡淡花香。

  “我們這裡的葵花盤大、結實率高,絕對稱得上是葵花界的‘高富帥’。”土默特左旗年年有余有限公司負責人張波望著地裡的葵花難掩喜悅。

  說起種植葵花的初衷,張波感慨萬千。曾經,這裡的耕地鹽鹼化嚴重,鄉親們種玉米,一年到頭一畝地也就收入五六百元,許多人寧可外出打工也不願意把心思放在種地上。作為土生土長的土默特左旗人,張波深愛著這片土地。

  “這樣種地可不行,該轉變一下思路了。” 2009年,張波拿出了家裡僅有的2萬元積蓄,選取投入少、用途廣、營養價值高、耐儲藏、種植技術相對簡單的葵花產業作為創業的起點。

  頭幾年,張波走過不少彎路。他最初引進的葵花品種產量低、商品性不好、易倒伏,村民們不敢種。經過不斷的摸索,他終於找到了葵花最適合的密度和種植方式,降低了倒伏率,提高了產量。2012年,他更換了葵花品種,葵花畝均收入由原來的1200元提高到了1800元。

  思路一變天地寬。見種葵花能掙錢,農戶們的積極性越來越高。隻幾梁村村民趙飛原本在外做基建工程,在張波的勸說下,回村種起了葵花。“以前咱思想保守,增收找不到門路。現在發現,種葵花不僅收益可觀,活還不苦重,忙的時候雇人,還能給村民們增加點收入。”今年,趙飛種了1000畝葵花,年收入能達到70多萬元。

  10年前,在村民們眼中沒啥潛力的土地,如今,搖身變成了“致富田”。

  瞅准了發展方向,張波一步一個腳印,事業風生水起。

  2015年,張波創建了內蒙古草原花食品有限公司,開拓了敕勒川鎮葵花產業終端市場,當年公司葵花籽的產量達到了900噸。2018年,他注冊成立土默特左旗年年有余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統一整地、統一農資、統一管理、統一收獲、統一加工,走出了一條合作社+基地的致富新路子。截至目前,張波通過土地流轉,建設了7000余畝標准化葵花種植基地,帶動周邊1000余戶農戶種植葵花。

  “再好的產業也要逐步推廣,為帶動更多的農民種植葵花,我們就手把手耐心細致地深入指導。”除了合作社負責人,張波還有一個身份——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員,從取土化驗到品種選擇,從田間技術管理到插盤晾晒,張波總是忙碌於田間地頭,全流程指導農民。

  “我相信種葵花大有可為。”張波給記者算了一筆賬,10年前,葵花畝產400斤,每斤價格3元錢,現在畝產能達到五六百斤,按照每斤5元錢計算,畝產收益可達2500元以上。同時,種葵花還一舉多得,夏天開花,美化了鄉村環境,秋天收獲,增加了農民收入。“我們這兒的葵花籽不愁賣,沒等晒干脫粒,收購商就上門了。”張波笑呵呵地說。

  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振興,產業的支撐,既是農村各項事業發展的依托,也是農民增收致富的保障。

  如今,葵花已經進入收割期,夏日金黃燦爛的葵花海,在秋日中變為沉甸甸的果實。張波又迎來了一年中忙碌喜悅的日子。

  “沒有等出來的機遇,隻有干出來的精彩,有了產業引領,土裡也能出‘黃金’。”張波堅定的眼神充滿希望。

  今后,張波打算將葵盤、秕籽變廢為寶,加工成飼料,進一步延長產業鏈。(記者 宋爽)

(責編:張雪冬、劉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