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鄂爾多斯 | 轉型發展邁入“新賽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鄂爾多斯市推動高質量發展融媒系列報道之二

《鄂爾多斯日報》2022年10月4日01版
十年,是一個跨越歷史的維度。
十年,是一段砥礪奮進的歷程。
十年波瀾壯闊、氣勢恢宏的鄂爾多斯樂章愈發高亢,每個節點都讓人印象深刻,每個瞬間都值得銘記。轉型,是樂章裡最動人的旋律。
十年來,鄂爾多斯市上下踔厲奮發、攻堅克難,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深耕產業布局,加強對外開放,堅持以創新驅動引領轉型發展。攻堅新能源領域、打造優勢主導產業,加快升級改造步伐、推動降能耗提能效,人才效應凸顯、科技轉化提速,鄂爾多斯不斷取得新的進步,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搶佔先機、贏得主動,鄂爾多斯以轉型鋪陳發展的亮色,用綠色增添幸福的成色。
見聞一:
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
東勝區綠動萬利新能源智慧陸港,充滿現代氣息的電動重卡有序停放,“正面吊”伸出吊臂,抓起車上的空廂后再將一隻裝滿煤炭的重廂放在拖挂上,整個裝卸過程看不見有煤渣粉塵散落。
“以投運1萬輛新能源重卡運行10萬公裡測算,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02萬噸,還可以減少顆粒物和一氧化碳的排放,節能降耗效果明顯。同時,將散裝運輸方式改為集裝箱運輸后,隻需噴洒一層抑塵劑就能有效防止煤粉洒落。”綠動煤炭運銷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張峰介紹說。
新能源智慧陸港,最大程度應用綠電,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這樣“新能源”與“智慧”完美結合的應用場景,如今在鄂爾多斯已不鮮見。
2022年4月,在鄂爾多斯蒙蘇經濟開發區,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遠景鄂爾多斯零碳產業園一期項目建成投產。該產業園基於“新型電力系統”“零碳數字操作系統”和“綠色新工業集群”三大創新支柱打造。產業園內的風機、光伏、儲能與智能物聯網協同形成的清潔、穩定、高效的新型電力系統,為電池生產提供100%零碳能源供給。這裡將成為具備轉型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能級提升、人才培養、對外開放六大功能的產業高地。
光伏行業龍頭企業隆基綠能的電池工廠項目,和鄂爾多斯·美錦國鴻氫能科技產業園也同樣正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
視線來到產業鏈下游——在上汽紅岩鄂爾多斯新能源重卡基地,最新推出的第六代新能源重卡還冒著熱乎氣兒。上汽紅岩已構建起純電動重卡和氫能重卡兩大產品矩陣。對比燃油重卡,新能源重卡具有動力強勁、經濟性高、操作輕便、續駛裡程長等優勢。
未來,鄂爾多斯將以新能源智慧陸港這樣的新應用場景為支點,通過擴大新能源重卡、綠電廣泛應用場景,帶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消納,推動整車生產、三電配套、高端零部件制造等產業鏈延伸,撬動能源數據、碳匯交易結算、智慧物流等下游產業發展壯大。
見聞二:
醫藥“智造”走向世界
遠離城市的繁華與喧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綠意蔥蘢,鄂爾多斯市尚德艾康藥業有限公司就坐落在這裡。
董事長張曉清是土生土長的鄂爾多斯人,在外打拼時,他結識了兩位海歸博士——王鵬和陳悅。他們共同創立了天津尚德藥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起在山玉蘭的根皮中發現並提取出對腫瘤干細胞具有選擇性殺滅作用的有效成分小白菊內酯。在此基礎上通過化學結構改進,成功創制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結構小分子化合物ACT001。公司要在國內擴大研發與中試基地時,張曉清主動請纓對接項目,成功把項目“引”回家鄉。
經過幾年的前期建設、實驗鑽研、科技突破,2022年4月8日,鄂爾多斯尚德艾康藥業抗癌藥物研發與中試基地項目正式投產,標志著中國自主研發的抗腦膠質瘤原創新藥ACT001在鄂爾多斯市實現了臨床用藥的批量生產。
鄂爾多斯醫藥制造業已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依托豐富的生物資源和民族醫藥研究獨特優勢,初步形成了門類較為齊全、特色鮮明且具有一定技術含量和裝備水平的產業體系。尤其是中成藥、化學原料藥、生物藥等行業的產品質量、技術水平、工藝裝備和市場競爭力,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具備了做大做強的產業基礎。
得益於優質的投資環境,眾多高質量創新型項目已落戶鄂爾多斯。華洲藥業年產36000噸醫藥化工中間體一期項目已投產,二期項目建成達產后產值將達19億元﹔尚德艾康藥業成功研制抗腦膠質瘤原創新藥ACT001臨床試驗結束正式上市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10億元﹔華潤三九中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推進中(蒙)醫藥傳承創新中心、中藥材產業基地、“藥光互補”基地以及中(蒙)醫藥大數據研究中心的建設,打造鄂爾多斯新能源+中藥材復合產業發展示范項目。
鄂爾多斯生物醫藥產業日漸崛起,鄂爾多斯醫藥“智造”起步走向世界。
見聞三:
“碳”路未來
推開鄂爾多斯碳中和研究院的大門,年輕的研究員們步“綠”如風,傾情投入到“雙碳”科技創新工作中。
王龍、孔祥輝、李瑞平,都是研究院的項目工程師。參與課題研究、推動項目落地、促進成果轉化等是他們工作的日常。他們隨時配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專家團隊課題小組的每一位成員,與全市相關部門對接收集數據資料,進行提煉、匯總、跟進。
王龍和同事們走過深圳、廣州,到過南京、西安等地。跨過萬水千山,他的心中產生了“震顫”,視野上也有了新的“方位”。“這些高校、院所、企業的先進技術,能不能為我們所用?”王龍一直在思考。
比如,他們在西安交通大學調研時,王龍被郭烈錦院士團隊的超臨界水蒸煤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深深吸引。利用這項技術,煤不僅不用燃燒,而且產生的高濃度二氧化碳可以用CCUS技術捕集起來再作他用,能耗、煤耗、成本全部都能降下來。
他們一回來,就向20多家火電企業推廣,也正在通過政府協調,尋找合適應用場景並進行中試放大,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
李瑞平也在路上。從新能源汽車檢測中心的前期調研,到找市場、找合作方,經過半年多的努力,這個項目已經成功落地。
在固廢處理、煤礦節能降耗等技術的引進中,在與專家團隊的對接聯絡中,李瑞平一次一次看,一點一點學,一步一步用。
孔祥輝帶我們參觀了鄂爾多斯雙碳賦能應用場景展示中心。
5個區域13個模塊都植入了“雙碳”理念,每一個的打開方式都不一樣。這是全國首個“雙碳”主題全數字化展示體驗中心,僅用了2個月時間便順利竣工。
從世界到中國,從國家到自治區,再到鄂爾多斯,關於“雙碳”的各種“知識點”“關注點”,皆從中可窺。孔祥輝一一操作,講解得很詳細。
在核心區域,我們體驗了“2060年鄂爾多斯人的一天”。猶如在看一部3D電影,從工廠到農田,從城市街道到市民的家,你能全方位觀看並觸摸到未來的“零碳”場景。氫能汽車、氫能列車、庫布其沙漠“風光”等等,都令人心馳神往。
怎樣讓未來的“電影”照進現實?如何在現有的狀態下,“碳”出一條發展新路徑來?“雙碳”探索、“雙碳”智慧、“雙碳”貢獻,都是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們要“打開”並為之奮斗的。
全景鏈接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十年來,鄂爾多斯市堅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科技興蒙”行動,高位推動科技創新各項工作,科技創新支撐作用越來越凸顯。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研發費用首次突破50億元,達到58.7億元,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7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營業收入達到1826.9億元。全球首個零碳產業園在蒙蘇經濟開發區強勢崛起,遠景科技、隆基綠能、美錦國鴻、上汽紅岩、上海捷氫、華友鈷業等頭部企業入駐,“風光氫儲車”綠色產業鏈發展圖景正在展開。獲批建設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首次入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城市,鄂爾多斯創新高地建設取得一個又一個實質性進展。
綠色發展“行穩致遠”。煤炭產業“綠色”轉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能源加工轉換效率由2012年的65.8%提高至2021年的69.9%,煤炭就地轉化率達到21%。不斷延伸煤的產業鏈,推進煤發電行業綠色化、煤制氣行業規模化、煤制油行業現代化,煤制烯烴、煤基新材料、煤制精細化學品等高端產品陸續投產,實現“從一塊煤到一匹布”的轉變。非煤能源“綠色”起航。2021年全市生產天然氣260.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1%。截至2021年底,全市電力裝機容量2944.8萬千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413.8萬千瓦,其中,光伏發電裝機287.3萬千瓦、風電裝機44.5萬千瓦、水電裝機76萬千瓦、生物質裝機6萬千瓦,新能源發電成為拉動旗區經濟快速發展的朝陽產業。經貿交流“互融互通”。
十年來,全市全面加強對外開放,積極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發展外向型經濟,形成了出口以汽車、羊絨及制品、電子產品和化工產品為主,進口以機械設備、原絨為主的對外貿易格局。2017年鄂爾多斯綜合保稅區獲批成立,跨境電商貿易成長壯大。進出口總額從2012年的4.2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13.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由2012年的2.3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9.0億美元,進口總額由2012年的1.9億美元增長到2021年的4.8億美元。區域協作能力不斷增強,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設及呼包鄂烏一體化已全面鋪開、順利推進。(王亦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